说户晨风比我强,不是说他粉丝比我多,挣钱比我多,名声比我大,这三点他确实比我厉害,但我不太在乎。但还有三点,都是我很在意的,他也很强,不仅比我强,比绝大多数人都强。一、呈现真实的能力这是我最在意的一种能力,干了近二十年新闻,念兹在兹的就是呈现真实,尤其是自己想呈现的现实。这很难,比如刚入行我就想去报道矿难,后来才知道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以及做了就会有人看。即便后来我学了很多技巧,直至今天,还是觉得很难。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我想呈现中国农村老人的真实处境。很多城里人甚至不知道农村老人一个月养老金只有不到两百元,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它比想象的难很多,这大半年我在文章中一次又一次重复,还有很多朋友帮我转,我并不知道有多大效果。但户的一条视频,至少比我大半年的努力效果好一百倍。推荐大家看看,有可能打不开,就是他在成都偶遇一位农村老人并给她买东西的视频。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个视频,才知道原来四川农村老人一个月养老金只有107元。这里面有人物、有故事、有细节、有形式感,比我传播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一种的能力,不服不行。而这并不是偶一为之,而是贯穿始终:从“购买力测试”,到“提问送钱”,户一直在干同样的事情。呈现底层真实生活这种事情,用他们的说法,这个“赛道”,现在已经没几个人干了,包括媒体。除了底层生活,户还有一个主题是“国外是怎样的?”这恐怕是中国语境下最值得呈现的两个主题:如果说很多人对底层是因为“完全不知道的无知”,对国外就是“知道太多的无知”。户不仅在直播间跟人辩论,还带你去看,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虽然出国旅游已经不算什么事儿,但至少还有几亿人没这个条件。当年林达写《近距离看美国》,现在户晨风直播带国人看世界,意义是一样的。 CDT 档案卡标题:也说户晨风:他至少有三点比我强作者:彭远文发表日期:2025.10.2来源:微信公众号“往事和随想”主题归类:户晨风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二、传播常识的能力这是网友总结的户的主要观点。一、中医不科学;二、英语重要;三、苹果手机好;四、中餐不健康;五、油车首选丰田,电车首选特斯拉; 六、喝热水会得咽喉癌,冷水不伤胃;七、喝粥不健康,中国人应该多吃牛肉、蛋、奶; 八、没有山姆,没有苹果直营店,没有国际机场,且直达美日澳新的城市,年轻人不要待。像一道光,公众号:往事和随想网红赛道容不下户晨风我不知道你从这8条中看出了什么,我能看出的是: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很敏感。没错,包括“喝粥不健康”也很敏感。还记得张文宏吗?这就是时代特色。户非常有“现实感”,今天的现实与过往不同,敏感议题藏着衣食住行之中。再换句话说,价值观也藏在这些看似琐碎的话题之中,以消费主义看待户,未免太浅薄了。户最被诟病的所谓“苹果人”和“安卓人”,与其是用物品定义人,不如说是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安卓苹果一个开放一个封闭,但正如左右派一样,中外不同语境下,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常识,不是只有托马斯潘恩的才是常识。户晨风几乎在所有敏感议题上正面迎击,真正是“生冷不忌”,这点我也远不如他。三、与大众沟通的能力与大众对话的能力很重要。我认为所谓“公知”,除了要有公共精神和知识水平,还要有与公众沟通的能力。你得接地气,而不是只在小圈子里唱和。前段时间我开始做视频,发到抖音有很多老农民看我,这给我了很大的安慰,我终于跟我文中写的人接上头了,而不是在另外一个平行空间说话。这是进步,但扪心自问,如果要跟那些反对的人辩论,我还是做不到。通常情况下,我要么无视,要么直接开骂。所以我不同意维舟和李清晨对户的批评的,一个说他粗暴,是社达主义者,一个说他瞧不起人,没有平等观念,在我看来,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写文章与随便跟一个人对话是两件事。去看看查理柯克斯如何跟人辩论的,就知道区别了。这方面户和查理柯克很像。不要躺在自己的舒适圈,试一试躬身入局。别的不说,能不生气算你有本事,更不要说避免陷入无效的纠缠。而这方面户是一流的,就我视野所及,户是最强的,没有之一。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因为唯有如此,你才会有公众影响力。过去十年,是公知退场的十年,媒体人、法律人、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很多人要么主动要么被动,从舆论场消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户揣着人民币,对着摄像机,横空出世。今时今日,还能与周小平卢克文胡锡进对冲的,也就户一人而已。他的功与过,皆在于此。之前我一直说想采访户晨风,有一天倘能如愿,我最想问这个满口苹果手机特斯拉山姆店的年轻人的一个问题是:“在赚钱和输出价值观之间,你最看重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