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琛如果因为这个故事,我的声音就此消失,我不会后悔。这是一个关于南方小城的故事,在昨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故事从一段晃动的影像开始。你知道的,现在的故事,总是从影像开始。手机屏幕上,像素像一群受惊的蜂,抖动着。一个女孩的脸,然后是两个,三个。一个蹲着,两个站着。一些粗暴的动作,像廉价电影里排练失误的场景。失真的声音里,哭喊和嘲笑缠绕在一起。“你以为我们怕吗?又不是第一次。”这句话,比画面里任何动作都更刺耳。CDT 档案卡标题:昨晚的酱油没有照相馆作者:李宇琛发表日期:2025.8.7来源:微信公众号“飞蛾逐日”主题归类:江油未成年少女欺凌事件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然后是另一句,像一句谶语,在城市的角落里悄然流传:有人说,有些影子在阳光下稍作停留,二十分钟,就回到了阴影里。二十分钟。一支烟燃尽的时间,一首歌放完的时间。二十分钟,就能从光亮处全身而退,像一阵风吹过,了无痕迹。那一刻,这座城市里许多人,都觉得空气变得不真实。我们每天在信息的河流里游荡,寻找意义,寻找某种能让自己心安的东西。但那天,人们看到的,是一对沉默的父母。在那个庄重的建筑前。那个女人,那个女孩的母亲,她无法说话。她只能用身体的姿态,向这片土地提出一个无声的问题。她的沉默,比所有人的喧哗加起来,还要震耳。那个画面,像一根小小的刺,扎进了许多人的心里。你看,人们就是这样。他们可以忍受生活的沉闷,忍受工作的疲惫,忍受河水的浑浊。但他们无法忍受一个母亲无声的眼泪。于是,人潮像溪流,汇聚成河。一开始,只是涓涓细流。有带着孩子的父母,有下班的工人,有像我一样无所事事地寻找着什么的旁观者。他们只是想为那个母亲说几句话,为那个被伤害的女孩讨一个说法。他们甚至还很耐心地,对着那些穿着制服的人,试图解释一种叫做“公道”的东西。天黑了。你知道,天一黑,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一些更深的黑色,从夜色里分离出来,没有表情,轮廓模糊。它们一来,空气就冷了,凝固了。人群的嘈杂,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慢慢拧小了音量。扩音器里的声音也变了调,生硬,冰冷,不带一丝温度。然后,那些影子动了。我看到镜头在抖。有人一直在拍,人们总是相信,镜头不会说谎。我看见他们融进人群,像水滴汇入大海。然后,一些声音突然哑了,一些举起的手臂垂落,一些身影被黑夜吞没。人群骚动起来,愤怒的质问像石子投进深潭,只泛起几圈涟漪,就归于沉寂。“为什么?”“因为妨碍了通行。”后来,一个简单的解释,就定义了那个夜晚。一场关于公道的声讨,就这样变成了一场交通疏导。车来了。一辆笨重的卡车,它的车厢密不透风,像一个移动的铁盒。一些人,那些几小时前还在为别人呐喊的人,被装了进去。那一刻,我觉得镜头里的世界荒诞得像一场梦。有人在低声咒骂,有人在压抑地哭泣。然后,有人唱起了一首老歌,一首关于家和远方的歌。歌声沙哑,不成调子,在沉闷的空气里挣扎。他们在对谁唱呢?是对那些黑色的影子,还是对自己?他们想用这首歌提醒什么?或者,他们只是在寻找一句熟悉的旋律,来抵抗这片无边的黑。夜更深了。手机屏幕上的光,开始变得断断续续。我看见一辆奇怪的车缓缓驶过,它经过的地方,所有的光点似乎都黯淡了下去。我看见混乱中跌倒的身影,看见一束想冲破黑暗的光(也许是某个手机的闪光灯)亮了一下,又迅速熄灭。一切都结束在凌晨。路上重新变得平静,街道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一份简短的说明出现了,文字平整,没有波澜。犯错的孩子去了该去的地方,传闲话的人受到了教训。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符合所有程序。只是,那份说明里,没有提那些模糊的黑色影子,没有提那个移动的铁盒,也没有提那些消失的面孔去了哪里。他们去哪儿了?他们还在寻找那个答案吗?我还在信息的河流里寻找,寻找那个女孩,寻找那个无声的母亲,寻找那些消失的面孔。我在无数的ID和头像里,试图辨认出他们。也许,我根本就没有见过他们。也许,那个夜晚的一切,都只是这座城市在闷热的夏夜里做的一场集体噩梦。也许,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从未真正发生过。如果因为这个故事,我的声音就此消失,我不会后悔。立于尘写于202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