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楼股巷2025年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消费刺激政策进入财政-金融双轮驱动的新阶段。这一政策在国务院7月31日部署个人消费贷贴息的框架下,首次以中央财政直接补贴居民利息的方式,向消费市场注入强心针。 01 政策核心看,构建“普惠导向+精准滴灌”双轨体系 此次政策的覆盖范围有创新突破,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明确两类支持场景: 小额普惠消费: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如日用品、餐饮等),单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 重点领域大额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七大领域,按5万元额度封顶贴息。 在财政分担上,形成“中央为主、地方协同”的机制。贴息标准为年化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利率的50%;中央与地方财政按9:1比例分担资金,减轻地方压力;单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消费),避免资源向高收入群体过度倾斜。 在操作流程上,有明显优化,采用直扣式贴息提升体验,银行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承担部分,通过短信或APP实时通知用户。预拨清算机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贷款机构需30天内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按预算预拨资金。 在利率约束上,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原合同利率的50%。既保证了适度的贴息,又防止比例过高造成的财政压力及消费“套利”现象的滋生。 在机构覆盖上,23家指定机构,包括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等),同时鼓励地方财政扩大覆盖地方性金融机构,基本做到全覆盖。 02 政策效果预期?或将有明显消费提振,激活万亿级市场 纵向对比地方试点,以四川为例,2023年9月率先试点消费贷贴息,定向支持汽车购置、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4类商品线下消费贷款,贴息比例达1.5%。经两轮贴息,全省兑现财政贴息资金超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住房贷款)余额4894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 2024年全国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增加1.24万亿元,而此次新政如能带动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则将促进千亿级新增消费,结合乘数效应或将激活万亿级市场。 03 利好哪些行业?多个消费赛道迎来结构性机遇 首先,家居家装将与“城市更新”共振激活万亿市场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的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数据显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2024年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截至6月底,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已超过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此次贴息政策的推出,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大额家电产品(如电视、冰箱、空调等)时,能够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购置成本。 同时,据《中国家装发展报告No.1》预测,中国家装家居市场总体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其中存量房装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4万亿元,以二手房和存量房带动的旧房改造等消费需求将持续提升。而此次消费贷贴息政策,纳入“住房装修”,将与住建部“城市更新”战略形成共振,实现政策的精准卡位。 此外,新政还将带动家居家装企业的库存周转速度,改善地产行业整体低迷导致的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现金流状况,增强盈利能力。 其次,汽车行业或将节省成本提升至15%,显著提升购车意愿 汽车作为典型的高价值消费品,其市场需求往往受到信贷环境的影响。此次贴息政策的实施,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提升了购车意愿。以贷款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以旧换新补贴1.5万元,年贴息2000元,结合今年3月新规,贷款期限从5年延至7年,则共可节省2.9万元成本,相当于贷款额的14.5%。此次贴息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贴息政策的实施有望提升汽车消费的普及率。 第三,教育、医疗和旅游等服务类消费领域也将受到政策的积极影响 在教育领域,消费者在购买课程、留学服务或职业技能培训时,可通过贴息贷款降低资金压力,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在医疗领域,消费者在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如手术费、康复治疗费等)时,贴息政策的实施将降低医疗支出的负担,促进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而在旅游行业,贴息政策的推出将鼓励消费者进行长途旅行或高端旅游消费,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复苏和增长。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也将因政策的实施而迎来业务扩张的机会 贴息政策的推出,意味着消费者在申请消费贷款时的门槛降低,这将促使更多人选择消费贷款来满足消费需求。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已推出专门针对贴息政策的贷款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综上所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实施,将对多个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无论是耐用消费品行业,还是服务类消费领域,都将因政策红利而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将借助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展业务,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04 政策对短期拉动与长期发展的深层影响 此次贴息标志着财政资金从补贴企业端(如减税降费)转向直接赋能居民端。财政部通过承担高达90%的贴息资金,凸显了中央对提振内需的坚定决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在短期内对消费市场形成直接刺激,也在长期层面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消费模式升级。 从短期来看,通过降低贷款成本,直接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助于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根据历史经验,财政贴息政策在以往的经济刺激措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推出的家电下乡政策结合财政补贴,成功带动了家电行业的销售增长,并间接促进了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此次政策的实施,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相关行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进而带动就业和投资。 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模式向更加理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消费者在进行大额消费时,能够通过低利率贷款降低经济压力,从而减少对高储蓄的依赖,提高消费意愿。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型模式转型。同时,政策的实施还将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在贴息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消费金融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此外,该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增长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推动消费增长有助于缓解投资和出口的增速放缓问题,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此次财政贴息政策的推出,不仅是对消费市场的短期刺激,更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 写在最后 此次消费贷贴息新政的发布距离国常会部署个人消费贷贴息框架仅12天时间,可见政府的效率之高、决心之大。通过“财政杠杆撬动、金融活水灌溉、市场主体响应”的创新协同机制,有望在短期内进一步提振消费,对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无疑再次增加了坚实的支撑。当万亿信贷活水沿着贴息管道注入消费末梢,中国经济的内生复苏脉搏正迎来新一轮强劲搏动。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