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小说和童话故事

Wait 5 sec.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剧版《西游记》则是一个童话故事,这是今天早上我在画西游人物时不知不觉间获得的确认。当我看到人物身上穿的破衣烂衫,边缘成缕成丝,记忆中电视剧里每一集都光鲜整洁的衣裳就突然显得很突兀。是啊,西行万里,筚路蓝缕,怎么可能每天都有干净整齐的新衣服可以穿,袈裟不会因为曝晒而变色,上面的亮片难道不会脱落吗?然后我又想起原著小说里的描述,无论唐僧去到哪里,哪里的人见到他的三个徒弟都是又惊又惧,孙悟空被无数次描述为「毛脸雷公」。这种恐惧和电视剧里那种明亮的恐惧是不一样的,小说里的恐惧深植人物心底---在他们的小村小镇小城之外,是由神魔统治的暗黑世界,充满了致命的危险。因此,看到师徒一行四人一马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暗黑入侵,而不是单纯的容貌过于清奇。孙悟空、朱悟能、沙悟净三个角色,对应着三种人类至强的欲念。比如说孙悟空的暴躁、嗜杀,就是嗔心的体现。他本身是花果山的大魔王,劫掠四邻,上天入地,搅得到处不得安宁。在漫漫西行路上,这头魔王被一点点降伏调教,临近终点才变成一个合格的行者,那他怎么可能是电视剧里的那个聪慧顽皮而且不时很可爱的猴子呢?戴上金箍的魔王依旧是魔王,哪怕是个吃斋的魔王。朱悟能就更不用细说了,他在盘丝洞的一节如果详细展开来写,在日本起码可以拍 100 部小电影,而我这篇文章也就根本无法发出去。毕竟,他是个纠缠嫦娥被拒绝之后,会大喊大叫「让你们妈咪过来给我个解释」的混蛋。整本小说的底色其实也很暗黑。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护送三藏法师去西天取经,这是明面上的故事。但是再仔细想一下,孙悟空是被镇压的大魔王,那么他这一路上就是在杀戮自己当年的同类---这个故事情节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成书更早的那本《水浒传》里,你还记得宋江征方腊那一段吗?以贼治贼,成功固然可喜,但还要再多下一番手脚,比如说送去特调饮料。失败却值得弹冠相庆,因为这是消消乐游戏,反正的贼就是个耗材,送去打仗,可以让双方相互消耗实力,流尽最后一滴血,方便最后自己坐收渔利。再仔细想一下人员构成,这种意图就更为明显了:孙悟空是顶在火线上的炮灰,负责战斗和觅食。身后是天庭的贬职将军,一个能够左右唐三藏的奸佞小人,负责吃和睡,以及拨弄是非;还有一个战斗力等于零的废物水生魔王,在旱地上只能负责挑担,智商低到永远依次喊「XX 被抓走了」,一直喊到「我也被抓走了」;最后是一个龙宫二代,明显是借着这一趟旅程来刷业绩,什么都不用干,走到终点就可以立即升级。这不是什么四人团队逐渐磨合,增进理解,强化合作,最后精诚团结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之所以是古典小说名著,人们也不是为了看八十一难的八十一个打斗故事。吸引人们的是那种暗黑的世界观设定,是那种黑暗的故事设定,在小说里,孙悟空依然有死去的可能,最接近的一次是遭遇六耳猕猴。而在电视剧里,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知道孙悟空只会遇见一些麻烦而已,他一早就获得了不死之身。如果能更深入地读下去,会发现六耳猕猴是最像孙悟空本人的魔怪,同样没有跟脚,同样天生地长,同样威能无边,就像是孙悟空没有被五指山镇压,也没有戴上金箍,自由自在地走上的另外那一条路。最后小说里安排孙悟空去杀死了六耳猕猴,善于阅读的读者在看到这一段时感觉会感觉到内心大恸,因为全书最后一丝光亮就此湮灭,孙悟空彻底打杀了自己内心中追求自由的种子。死掉的不是六耳猕猴,而是齐天大圣,从此之后只有孙悟空留存。电视剧里没有这些东西,据说是为了小朋友也可以看。因为小朋友要看,于是大人也就跟着只能看童话。但还好,市面上还有成人看的原版《西游记》,它依然保留了那个神魔故事,成人还是可以一次次进入那个暗黑世界,目睹一次暗黑任务。他们说,作者通过小说来表现自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那么吴承恩看到的世界,他对生活的理解,应该和电视剧里完全不一样,所以才一直都有读者与之共鸣,然后总是宣称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题图标题:《纯炮灰》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 The Monkey king --sref 3001229385 --ar 3:4 --p --v7.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禅定时刻《转岗大将》和菜头的小肉手Midjourney V 7.0南派三叔专区南派,这张《镀金龙马》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2025 年油浸鸡枞上线,可能是九年以来最好的一年,详情见:《2025年云南雨季的味道来了》《油浸鸡枞的油》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