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发朋友圈吗?我有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深夜发朋友圈,尤其是emo的时候(和我同样的朋友评论区集合!)虽然事后回顾时,常常觉得自己好矫情,甚至尴尬地脚趾抠地。但有一说一,当时在编辑那些文字的时候,真的好!爽!啊!。其实,深夜写“小作文”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无病呻吟,它真的能帮助我们缓解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写作的神奇力量!越是艰难时期写作越能发挥「拐杖」的作用Frattaroli 以及后来人的研究表明,写下生活中的困难时刻对人们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好处[1]。当那些沉重的经历被记录,会带来「认知重构」,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待它们,并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叙述,帮助我们梳理清楚自己的处境,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裹挟[2]。所以,当那些不堪的回忆被写下来时,人们往往就会感觉松了一口气,也「不那么痛了」。图片来源:《铃芽之旅》Pennebaker 和 Smythe建议[3],在写作时着眼于围绕事件的想法和感受,试图从体验中挖掘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做的越多,意义才能被构建得更清晰。这种写作方式在心理学中叫「表达性写作」(expressive writing)。它不是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相对复杂且敏锐的「情绪写作」,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绪、并且用文字去披露它们,使其从内部变得「外部化」[4],即便这么做会直面脆弱,让我们感到有点羞耻。(比如你的小作文)如果你还不知如何快速上手,开启「表达性写作」,那么非常推荐你由KY自主研发的心理功能系列手账,手账里面的 tips,可以手把手地引导你进行书写练习:KY自研 《告别焦虑》功能手账开启你表达性写作的第一步👇依托表达性书写原理科学应对心理困惑在表达性书写理念的基础上,KY心理研发团队历时 90 天,翻阅 3000 + 专业文献,核融合了专业心理测试和趣味心理学小工具,研发了心理功能系列手账。功能手账植入了经典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内容设计层层递进,书写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更具逻辑性及科学性。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设计,能够帮助大家在书写中厘清思绪、表达自己,释放情绪,召回积极健康心理。有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表达性写作相比,这种意义寻找式的表达性写作干预与更高的心理韧性相关,能够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积极、对生活更满意[5]。参与意义探索可以将厌恶的经历转为培养韧性和积极结果的机会。趣味化呈现+引导式书写练习过程不再困难大家都知道,书写本身是一种整理思路的好方法,但单纯的书写,对普通人来说很难有效快速达到情绪管理的效果。许多人要么不知道写什么,只能流水账式随意记录;要么书写过程太枯燥,坚持了几天便放弃。所以,这次在研发过程中,我们转换视角,站在用户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了两个亮点:01 | 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我们在加入知识点的同时,还在手账中补充了更多样化的内容形式——贴纸、绘画、手工、故事等,让大家在书写过程中不再枯燥,更容易长期坚持!02 | 更加清晰明确的方法引导此外,手账中更是详细增加了具体的举例和书写步骤,让大家有更顺畅的书写思路,即使是从来没有写作习惯或心理学基础的朋友们,也能快速上手!多种主题按需挑选高性价比的提升工具网络上信息繁杂,各种各样的课程、服务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的话,就看看我梳理好的对比,来做出适合的选择吧~ 如果你:无法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专注并坚持上课;还没有做好与陌生人建立信任的准备,并且无法承担高额的咨询费。那么不妨从一本随时随地能够帮助你安抚心灵的手账开始。这套心理功能手账包含了不同的主题,你可以根据你当下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你的主题:如果你最近压力很大,总是感到焦虑,可以选择《告别焦虑》主题手账👇如果你最近感到生活没动力,想让生活充满更多意义感,可以选择《幸福源泉》主题手账👇如果你不够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小心翼翼,可以选择《告别自卑》主题手账👇另外悄悄告诉大家,现在购买《告别自卑》主题手账,还会赠送价值69元的心理课《重拾自信》,性价比拉满了!发货说明: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偏远地区补10元运费,如需加急发顺丰快递可联系客服补差价哦。关于心理功能手账使用时可能遇到的小问题,已经详细整理在下方啦,大家自取即可⬇References:[1] Baikie K. A., & Wilhelm, K. (2005). Emoti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of expressive writing.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11(5), 338-346.[2] Frattaroli, J. (2006). Experimental disclosure and its moderators: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6), 823–865. 10.1037/0033-2909.132.6.823.[3] Pennebaker, J. W., & Seagal, J. D. (1999). Forming a story: The health benefits of narrativ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5(10), 1243-1254.[4] Pennebaker, J. W., Evans, J. F., & Evans, J. F. (2014). Expressive writing: Words that heal. Enumclaw, WA: Idyll Arbor.[5] Saldanha, M. F., & Barclay, L. J. (2021). Finding meaning in unfair experiences: Using expressive writing to foster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outcomes.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13(4), 887-905.广告我们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包括:即时咨询、心理教练、心理咨询等欢迎使用 知我心理小程序 或 知我心理APP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