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谈恋爱就内耗呢?难道我们建立亲密关系不是因为想要追求快乐吗,却为什么越爱越痛苦?…… 当最亲密的关系受挫,所有社会关系都会变得诡异,令人疲惫。协作能力每况愈下。甚至草木皆兵…… 怎么办?的确,亲密关系的成功可以带来显著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底气),反之则可能导致安全威胁。在风险行动中,爱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培养、处理和维护亲密关系的能力,对革命者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相关内容中侧重于方法(战术)的部分放在本站中。这方面没有简要的通用的教程,很大程度上需要您通过实践来摸索 —— 去谈恋爱。(注:谈恋爱不是搞对象哦,这是两件事。前者是协作,注重平等共进无主权;后者是适配,很可能带有支配性和控制性。)但仍然有一些原理和他人的经验,值得您了解。🧬 下载手册,可打印: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mIvtCV_nuujQgfuzoWM8ZdflQ0f1zhN/view?usp=sharing 🧬 源:iYouPort - Initiatives & Tactics 整体安全训练营 - “人际安全 - 关系结构革命”专题 (尚未上线)感恩相遇!IYP的新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您可以通过在这里留下联系方式密切跟踪最新消息。资本主义的逻辑今天反抗资本主义的人们回顾上个世纪反资本主义的重要著作时,就会发现,许多看似清晰且持续具有现实意义的著作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终结迫在眉睫且不可避免。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强大在于其压迫性力量,而这种僵化的、压迫性的力量终必然会因为无法维持其形态而崩溃。然而前人们未曾预料到(我们如今已然明了)资本主义具备惊人的适应能力。其非凡的持久力不仅源于压迫性力量本身,更在于它能让如此之多的人们甘愿成为维护该体系的基层执行者,而该体系恰恰损害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毒化我们的社区、并导致我们彼此间的关系难以维系。资本主义得以长命,不仅因为有权贵阶层在强制执行它,更因为,我们其他人已经将其逻辑内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其节奏。这种资本主义逻辑是:始终生活在对未来欲望满足的承诺之中。我们不仅在通常被视为资本主义逻辑的领域(如工作场所、选举政治等)中践行这一逻辑,更在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中践行它。后者正是本文即将深入探讨的领域。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就带着一种内在的失落感。我们必须面对的失落不仅在于我们的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还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法完全理解的宇宙之中。在这份失落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潜力—— 艺术、游戏、社区、信仰、哲学 —— 但要与这份潜力建立联系,就必须接受并直面失落。或许没有什么比直面失落更艰难、更痛苦的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或充实的了)。这种内在的人类失落感以多种方式显现,但很少有比我们创造语言、命名事物的能力更清晰的体现。当我们为一个事物命名时,就同时创造了超越该事物本身的东西,而我们对物质的渴望正源于我们无法真正满足于它。符号是无尽的、抽象的、非局部的,而它们所指代的物质具有有限性,而在这两者之间的无桥之境,正是我们的失落感与欲望的并存之处。资本主义的逻辑察觉到了这种失落 —— 真实现实与符号现实之间的鸿沟 —— 并试图通过消费来填补这一空虚,以避免失落的痛苦。总有另一款“新”产品面世并承诺带来极致的满足感、告别所有遗憾。然后你马上就会发现,最新款的 iPhone 并没有如预期或希望的那般带来满足,它并非是我们追求的完美对象,但“别担心,下一款 iPhone 或许就能满足你的所有心愿了”。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种逻辑中有明显的悖论。即便理论上能提供终极、完整的满足感,资本主义也无法实现它 —— 因为这将意味着资本主义与消费本身的终结。这是资本主义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然而,它仍在人们的思维中播下了其逻辑的种子:终结失落、痛苦和匮乏的可能性。但是它永远只能存在于遥远的天际线彼端。我们的满足感 —— 我们摆脱欲望的自由 —— 总是似乎远在天边,却又令人垂涎地近在咫尺。对“更美好未来”的承诺。正是这种逻辑,导致我们即便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在对其反抗的过程中仍会发现自己被困于其中,它也渗透到了我们自己的哲学里。当我们在理想的反抗蓝图下承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即终极满足感),我们就已经将这一承诺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抵抗模式,我们也踏入了资本主义的竞技场。解放不再是我们此时此刻可以采取的行动,权力不再是我们今天生活中可以承担的责任,而是变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虽然在所有斗争领域都能找到这种逻辑的例子,但本文将探讨的是它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我们许多人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关系是实现幻想的可能性(“当我找到一个我深爱的人,然后结婚,然后买房子,然后生孩子,然后养育这些孩子,然后然后然后……”)。我们常常沉迷于对未来生活的幻想,执着于试图将他人融入这种预设的模式,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彼此的现实。将这种资本主义逻辑内化后,问题变得尤为棘手,因为我们开始依赖它来获得幸福感。即便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你真的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它也无法带给你满足感,仅仅因为你始终只知道将幸福感寄托在遥不可及的“未来”,而非当下所在之处。同时,这种逻辑还导致我们把他人视为实现我们个人愿望的工具,而非他们本应具备的主体性。当我们沉迷于为关系设定未来目标以使其变得“有意义”时,就已经不可避免地错过了关系中最珍贵的部分:那些渴望与我们并肩而立的真实、独特、完整的人。当我们专注于未来(且真正不可知)的结果时,我们就会错过当下过程的丰富性。我们就错过了见证我们所爱之人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机会。我们就会陷入试图控制这种成长的恐惧反应中,从而错过了支持这种成长的喜悦。将亲密关系中的对方视为实现“我”之幻想的工具,就剥夺了对他们人性完整性的尊重,而且还将其物化了。意味着赋予他们“价值”的依据不在当下,而在于他们能否承诺给我们“未来”—— 永远都是未来 —— 的满足感。这符合资本主义的矛盾逻辑,而这种承诺是无人能兑现的。例如:如果我们在关系中看重的是它能持续一生(避免失去的痛苦),那么满足感只能在某人去世的时刻真正实现,即承诺的完全兑现。然而,当我们站在所爱之人坟前时,有谁会说这段关系中意义最深远的方面是合同的完成,而非那个人本身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独特精神?此外,即使是这份契约成立,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护我们免受失去的痛苦:任何经历过至亲离世这种深刻损伤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本节尾注:回想一下你三年前、五年前或十年前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它是否完全按照你想要的或预期的方式发生了?更重要的是:你有多庆幸它没有按照你预期的方式发生?感恩相遇!IYP的新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您可以通过在这里留下联系方式密切跟踪最新消息。以过程为中心的亲密关系在资本主义逻辑的浸润下,我们如何才能建立当下的、非交易性的、且令人满足的亲密关系?我们如何培养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具备可持续性,同时避免陷入对未来结果的承诺或保证的期待中?尽管资本主义逻辑许下诸多承诺,但并不存在完美关系的公式。在拒绝这种逻辑时,我们甚至可以庆幸:完美关系没有公式可言!最后,我们可以开始探索哪些关系对我们有益,哪些关系能促进相互尊重与责任感,哪些关系在当下对我们具有价值,以及哪些关系能让我们茁壮成长。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任务是找出资本主义 - 以结果为中心的逻辑 - 如何模糊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价值判断。以下我将列举一些问题,我个人在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受益良多,尽管这绝非一份全面的清单:1、如果这段关系明天结束,它今天对我来说是否仍然有价值?2、我与TA在一起是因为TA这个人本身吗(而不是TA的任何身份),还是因为我认为TA能给我带来什么?3、如果这个人决定想要与我建立不同类型的关系,我是否仍然会珍惜TA?即使我发现自己无法给予TA想要的不同类型关系,不得不分道扬镳?4、我是否因为担心失去这个人,而对TA的其他类型的关系感到提心吊胆?5、 我该如何调整我的关系价值观,让自己基于自我价值而感到踏实,并为所爱之人拥有其他关心他们的人而感到快乐?6、我怎样才能面对自己内心对失去的恐惧,而又不要求与我有关系的人做出结果承诺?7、我喜欢这个人的哪些方面是完全独立于他们为我所做的事情的?8、 我想要从关系中得到的东西是否公平、公正和善良?9、我向关系中的伴侣提出的要求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完整性与自主权?还是我要求的事物需要对某些方面的控制?当我们自问这些问题时,就能开始理解我们为何渴望关系、我们的期待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我们反思和挑战的价值观。关系这一话题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即使是对那些习惯于质疑根深蒂固的假设的反资本主义者而言,我们也容易将自己在关系中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归结为难以捉摸的个人偏好,或者“事实如此别无他法”。但那些研究权力领域并试图颠覆它的人应该知道,权力的范围不仅存在于国会大厅,也不止于工作场所的边界,而是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且往往尤其包括我们彼此间的关系。那些习以为常的、被期待的、难以质疑的事物,并不一定对我们有益,往往需要最严格的审视。将我们在关系中持有的价值观从以结果为中心转向以过程为中心,摆脱资本主义逻辑,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项深刻的个人工作。我们许多人被教导认为,我们的生活和亲密关系只有在产生某些“结果”时才有意义。资本主义异性恋父权制告诉我们,拥有配偶、抵押贷款、子女和孙辈都是“成功的标志”,并为那些希望按照不同价值观生活的人设置了粗暴的结构性障碍。仅仅重新包装一个新的“自由恋爱”运动是不够的,因为许多人实现经济稳定的唯一选择似乎需要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模式。在人际关系中拒绝资本主义逻辑需要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要进行往往痛苦且始终困难的自我内省工作,学会以自我为根基(而非将自我价值感外化为他人对“我”的看法或愿意为“我”做的事);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社区支持网络,以提供个人稳定性,从而培育以过程为中心的亲密关系。有人可能认为,在存在诸多结构性障碍、难以建立真正以过程为中心的恋爱关系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人们去做艰难的人际关系工作:我们必须先废除这些结构,然后再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但这意味着重新陷入了一直在污染我们的资本主义逻辑。如果只能等待完美条件来实现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那就将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在等待过程中在未来世代中重复相同的适应不良的亲密关系价值观。虽然假装重新思考、重新评估和重新构建我们看待和实践关系的方式并非难事(的确是),但忽视我们开始这项工作的原因将是一个更大的错误。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开启欢乐的可能性。以过程为中心的关系观本质上是关于沉浸其中。当我们与所爱之人建立联结并融入社群,且拒绝让自己陷入对“结果”的期待与强求时,我们就能真正沉浸于关系中最美好的部分:见证彼此。我们能够体验到以真实健康的方式成长的喜悦,也能够见证和支持我们所爱之人也拥有同样的成长。我们有可能同时找到自主性和安全感,而不必为了其中之一而牺牲另一个。我们能够享受彼此共同创造的乐趣,爱将成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而非沉重的义务。你是否曾经见证过你所爱之人绽放与成长?对我而言,这是我所见证过的最美丽的事物。🏴🧬 下载手册,可打印: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mIvtCV_nuujQgfuzoWM8ZdflQ0f1zhN/view?usp=sharing 🧬 源:iYouPort - Initiatives & Tactics 整体安全训练营 - “人际安全 - 关系结构革命”专题 (尚未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