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听风译码前段时间,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在消费圈炸开了锅。在第五届消博会上,一款名为捷克弗罗明冰河季水的饮用水闪亮登场,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这瓶750毫升的水,售价竟高达988元,相当于三百多瓶普通“水中贵族”。如此离谱的价格,瞬间点燃了大众的好奇心,大家纷纷猜测,这水究竟凭什么这么贵?在如今这个消费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见过各种昂贵的商品,从奢华的珠宝到顶级的跑车,但一瓶水卖到近千元,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是真正的物有所值,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揭开这瓶“天价水”背后的神秘面纱,同时聊聊那些把普通水卖成奢侈品的营销“魔法”。这瓶捷克弗罗明冰河季水,价格高昂自然有一套看似“合理”的说法。它号称取自捷克国宝级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水龄超过1.5万年。想象一下,这水在地下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水质纯净且极其稀缺,仿佛每一滴都蕴含着岁月的精华。不仅如此,它的“履历”还十分耀眼。环球小姐大赛、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卡塔尔航空头等舱,这些高端场合都指定使用这款水。这无疑给这瓶水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让人觉得它就是高端、奢华的象征。然而,仅仅靠“万年老水”这个噱头显然不够。生产商还别出心裁地在瓶子里塞了3颗天然水晶,宣称这些水晶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这些矿物质能被人体吸收,有益健康。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一瓶具有神奇功效的“魔法水”,仿佛喝了它就能延年益寿、青春永驻。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功效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万年老水就一定比普通水好吗?天然水晶里的矿物质真的能通过喝水被人体有效吸收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款水,我特意去淘宝上搜索了一番,发现它还有不带水晶的普通版。如果是玻璃瓶,750毫升装一瓶只要75块;要是塑料瓶,两瓶一升装的水只要69元。想想看,只要69元就能喝到所谓的“万年老水”,这和988元的版本相比,品质相同却“加量不加价”,这巨大的价格差异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其实,这瓶“天价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闹剧。它利用了人们对稀缺资源、高端场合的向往,以及对健康养生的追求,通过制造各种噱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抬高价格,获取高额利润。在瓶装水的百年历史上,像捷克弗罗明冰河季水这样“魔怔”的玩家虽然不算多,但把普通的水卖出奢侈品的溢价,却是很多水品牌共同的梦想。其中,巴黎水和圣培露堪称最成功的代表。这两家公司如今都是雀巢旗下的同门兄弟,在通向奢侈之路上的商业手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它们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把普普通通的水卖成奢侈品。奢侈品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无疑是血统。但凡是个有点年纪的上古顶奢品牌,都会跟你讲一大堆品牌血统的故事,还有蓝血品牌、红血品牌这样的说法。这背后的原因,要追溯到奢侈品业刚刚诞生的18世纪欧洲。当时,奢侈品主要服务的对象都是王室贵族。比如路易威登,它的创始人路易威登本人就是给贵族做旅行箱的工匠。他精心制作的旅行箱,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设计独特,能够满足贵族们出行时的各种需求。久而久之,路易威登就成了高品质、奢华的代名词。再如爱马仕,其创始人艾德莉·爱马仕是一位在诺曼底制作马具的匠人。他制作的马具,选材严格,制作精细,深受贵族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爱马仕逐渐从制作马具拓展到其他皮具领域,但始终保持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奢侈品牌。如今,奢侈品所营销的血统,其实就是他们所服务的王室贵族血统。他们所贩卖的,也是王室同款的尊贵感。这就好比给主子当太久包衣,时间久了,自己都产生了幻觉,觉得主子的血统已经潜移默化到自己体内了。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也形象地说明了奢侈品品牌对血统的重视和传承。既然奢侈品讲究血统,那么水的血统来自哪儿呢?总不能凭空发明一个欧洲王室专用水吧。其实,水的“血统”是由产地决定的。矿泉水讲究“名山出名水”,水源存在一定的稀缺性,而且探矿开采是一个勘探难、周期长的事情。所以这些年,国内矿泉水品牌都喜欢讲水源地的故事。你说你是长白山泉水,我就是昆仑山泉水;你在唐古拉山取水,我就在大理苍山开矿。配合水源地,品牌们还会开个TVC广告,讲述勘探师深入原始森林,探访名山大川,徒步上百公里,最后在海拔上千米、温度零下十几度的地方找到一处优质水源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冒险和探索的精神,让消费者对水源地产生了神秘感和向往之情。但在讲故事这方面,欧洲品牌堪称“大忽悠中的大忽悠”。以巴黎水为例,它把自己的创世传奇一直往前推到了公元前218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根据巴黎水官网的说法,当时迦太基军事指挥官汉尼拔率军跨过比利牛斯山出征罗马,途中路过如今法国南部的韦尔热兹小镇。他们发现这里不仅有天然温泉,而且泉水中还含有天然气,泡起来、喝起来有特别的口感,于是就在这里驻扎取水。公元前558年凯撒时代,罗马人还在这里建立了浴场,于是形成了一个富有的温泉城市疗养圣地。到了19世纪,喜欢饮用气泡水的拿破仑三世还特地为韦尔热兹的泉水颁发了认证,授权当地商人可以取用天然泉水进行瓶装售卖,间接促成了后来巴黎水品牌的诞生。你看,明明创立只有一百多年的品牌,非得把自己的历史往上推个两千多年,这才叫讲故事嘛。通过虚构这样一段悠久的历史,巴黎水成功地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尊贵、传奇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觉得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圣培露也不甘示弱。它的产地圣佩莱格里诺是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温泉疗养圣地。从13世纪开始,意大利的医生就开始建议病人来这里疗养,不仅泡温泉,也可以饮用泉水治疗疾病,号称“奇迹之水”。后来,这里成了欧洲贵族和富豪们的度假圣地,专供上流阶层的赌场和大酒店也逐渐落成。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也曾亲自造访这里,对水源进行取样化验,绘制了当地的风土地貌,这让这里的传奇色彩更加浓厚了。所以说,大家也别整天嘲讽水中贵族拍的欧陆广告,人家不过是搞了点“拿来主义”罢了。这些欧洲品牌通过虚构历史、讲述产地故事,为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内涵,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仿佛购买了一段历史和文化。产地故事除了增加水源地的传奇性之外,还可以强化水质本身的卖点。像圣培露,它就会告诉你,它的每一滴水都是雨水和雪水,落到地面后,经过至少30年的石灰岩和火山岩的自然过滤,充分溶解了大量矿物之后,才成为地下泉水,千辛万苦来到你的面前。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漫长的自然之旅,每一滴水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而巴黎水就更夸张了,它说自己家的水源自1.2亿年前在此处形成的,火山在地下释放出二氧化碳后,与地下水结合,于是形成了天然的气泡水。这仿佛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地球演化的神奇故事,让消费者对水质的天然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他们不会告诉你,为了保证水质干净,巴黎水取水后会直接将水和气体分离,完成净化后再重新添加回去。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圣培露的泉水其实是不含气的净水,它的气泡是从别处地热田里采集灌入的。按照咱们常规的认知,这已经算是深度加工了,但人家就是能靠这套水源地的产地过滤故事,让你忘记这些有的没的。只记住巴黎水中水汽混合比例完美,与天然气泡水别无二致;只记住圣培露所使用的二氧化碳来自天然来源,才能有标志性的、细腻的、珍珠般的气泡。而这就是矿泉水产地营销的本质,通过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原产地故事,为产品提供稀缺性和独特性的价值支撑,将工业品升格为自然造物与匠心制作的结合体。水源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瓶水的水源地是恒河,那你还敢买吗?恒河在印度虽然有着神圣的地位,但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水质堪忧。这充分说明,水源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光是谈水源地还是不够的,顶尖的用料只是通往奢侈品之路的一张门票。就像爱马仕用的是顶尖的鳄鱼皮,其他奢侈品牌使用顶尖的皮草,但这些用料却无法完整定义奢侈品的价值。真正定义奢侈品价值的是买它的人,他的消费者是什么阶层,奢侈品就是什么阶层。水也是一样,当水有了血统,下一步就是为它找到与之匹配的主人,让喝水这个行为本身能够区隔社会阶层。那么,怎么去筛选喝水的人呢?一部分选择了重奢路线的品牌,选择在渠道上做划分,也就是把大量的产品卖给高端餐饮、高端酒吧、高端酒店。在这件事上,圣培露做得最为彻底,它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佐餐水。在欧美,气泡水品牌们已经通过上百年的营销和渠道投入,把自己和那些高端的米其林餐厅绑得死死的。圣培露就常年赞助有餐饮界奥斯卡之称的美食奖项,为全球50家最佳餐厅举办圣培露世界青年厨师大赛,深度介入欧洲顶级美食圈。为了让气泡水配米其林大餐更加名正言顺,品牌们还发明了一整套话术。例如他们会告诉你,气泡水能激活味蕾,放大食物的美味,比起配酒,气泡水才是真正老饕的选择。他们还会营销一个非常冷门的参数,叫做TDS,简单来说就是矿泉水里溶解了多少矿物质。圣培露会告诉消费者,数值越高,水体越丰裕,就更加适合配肉食;数值低一点的水体轻盈柔软,适合配爽口菜肴或者用来调酒。而圣培露就是TDS比较高的那一类,因此最适合搭配牛排这种硬菜。对这些品牌来说,高档餐厅不只是一个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区隔阶层的渠道。几十元一瓶的水,普通人咬咬牙也不是买不起,但当这瓶水跟着人均四位数的大餐一起摆上桌,那可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随意染指的了。就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真正定义奢侈品价值的是买它的人。通过与高端餐饮的绑定,这些品牌成功地将自己与普通水区分开来,塑造了高端、奢华的品牌形象,吸引了特定阶层的消费者。奢侈品牌知道,阶层营销的核心就是把产品塑造成精神图腾,植入到人们向往的生活场景中。那些普通的消费者会自己支付溢价,为了换取一种理想自我的投射和通往某个社会圈层的门票。在经济学里有一类商品被称为凡勃伦商品。和普通商品不一样,普通商品如果提升价格,那么销量就一定会下降。但凡勃伦商品则恰恰相反,越贵市场需求越强。因为它卖的就是阶层区分,是将凡勃伦商品的消费者和那些买不起的商人区隔开来的方式。价格越贵,区分能力越强,消费者反而更喜欢。比如一些限量版的奢侈品包包,价格高昂,但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他们购买这些包包,不仅仅是为了其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水作为奢侈品,也遵循着凡勃伦商品的规律。品牌们通过营造高端的消费场景,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这些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通往高端生活方式的门票。当你坐在豪华的餐厅里,面前摆放着一瓶巴黎水或圣培露,伴随着优雅的音乐和精致的美食,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融入了一个高端的社交圈子,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是普通水无法给予的。同时,品牌们还会通过各种广告和宣传活动,强化这种高端形象。比如在时尚杂志上刊登广告,邀请明星代言,举办高端的活动等。这些营销手段不断地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这些水是高端、奢华的象征,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消费得起。说了这么多奢侈品水的营销刀法,最后也要聊聊这个行业的无奈。矿泉水这门生意,其实是一门距离和定价的博弈。在瓶装水行业里,有一条500公里运输半径的理论。水的单价非常低,定价两元的水销售地,只要离生产地超过50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过高,压根赚不到钱。这是因为水的重量大,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且,瓶装水的包装成本、仓储成本等也需要考虑在内。如果你想搞一处水源供全球,提高价格就在所难免。比如恒大冰泉用长白山水,价格就要达到4块钱;昆仑山和西藏5100,从青藏高原上面运水下来,就只能定到5元以上的价格。这个事情不止在国内,其实在海外也是一样。像奥巴马的最爱、王思聪煮饭专用水斐济水,就是运输成本之王。因为是岛国,每一瓶斐济水都要经过8000公里的运输,通过轮船和卡车才能运抵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美国。而在此之前,生产瓶装水的塑料还需要经由集装箱被运到斐济才行。这趟遥远的旅程所产生的运输成本,会占到整瓶水成本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斐济水时,有很大一部分钱是在为运输成本买单。同理,像圣培露、巴黎水每年源源不断向全球输出数亿甚至10亿瓶水,这些水也只能从同一个产地输出。即使有了便捷廉价的现代物流体系,有了集装箱这样的革命性运输技术,一处水源供全球,注定了这些水不可能像娃哈哈、冰露一样做到极限低价。既然如此,如果还想要寻求一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成就一个商业帝国,这些品牌就只有一条路,向奢侈品转化。通过打造高端的品牌形象、绑定高端渠道、塑造精神图腾等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弥补运输成本带来的损失,获取高额利润。在商业世界,路径和战略的选择往往受制于品类的天赋。就像养鸡的周转率就是没有养鸭子高,做火锅的就是比做炒菜的更容易标准化、连锁化。我们看到一家企业、一个品牌的战略,有多少是自由意志,有多少是无奈之举,很多事情从创业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奢侈品水,它们通过虚构历史、绑定高端渠道、塑造精神图腾等手段,成功地将普通的水卖成了奢侈品。但在这背后,也面临着运输成本高、定价受限等行业无奈。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这些奢侈品水时,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品牌的故事和营销手段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选择。毕竟,水的本质是解渴,无论它包装得多么华丽,故事讲得多么动听,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奢侈品水的营销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在今后的消费中更加明智。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商业世界,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