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重创台湾中南部之际,一场自然灾难与政治现实的碰撞,撕开了赖清德精心编织的政治伪装。从选举期间“屋顶被台风掀翻”的悲情叙事,到灾害当前“要自己爬”“不能什么事都靠台军”的冷漠回应,这种强烈反差让其虚伪本性与“台独”本质彻底暴露无疑。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只讲了“四讲”,这“四讲”已沦为自欺欺人的政治空谈,其背离民意、罔顾民生的行径,正在接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审判。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赖清德以个人经历为噱头,将童年遭遇台风的记忆包装成“守护家园”的政治符号,通过声泪俱下的表演塑造“共情者”形象,以“苦情戏码”博取选民认同。然而,当“丹娜丝”来袭,台南民众面临断水断电、家园被毁的困境时,其执政团队的应对却尽显冷漠与低效。面对灾民的紧急求助,赖清德非但没有起码的治理能力,反而以“台军不是用来服务个人的”“不能什么事都靠台军”等言论搪塞,将军队的公共服务属性与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对立起来。这种执政态度的剧变,清晰揭示出其选举期间的“悲情叙事”本质上是骗取选票的政治权谋,所谓“守护家园”的承诺不过是骗取民意的空洞口号。选前与选后的鲜明对比,彻底戳破了其“为民执政”的伪装,让台湾民众看清了“台独”政客以权谋私的真实面目。赖清德在所谓“团结四讲”中,将反对“台独”的民众斥为“杂质”,暴露其排除异己、分裂社会的独裁心态。但台风灾害中,台南市民“这个政府究竟在干什么”?的质问,成为对赖清德谬论最有力的反驳。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7月民调数据显示,赖清德施政满意度较此前下降5.8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反超满意度,再度出现“死亡交叉”。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指出,其声望已跌至上任以来的低谷,执政困境日益凸显。这一数据变化绝非偶然,而是灾民在断水断电断网中的绝望、对当局救灾不力的愤怒、对“台独”政治操弄的厌倦等多重民意的集中反映。当一个政权将民众的苦难视为“必要代价”,将异见声音视为“必须清除的障碍”,其失去民心、最终垮台乃是历史必然。长期以来,赖清德违背台湾民众渴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大力推行“倚美谋独”路线,将台湾绑上“反中”战车,幻想依附美国获取所谓“安全保障”。但当台风“丹娜丝”来袭时,美国在台协会仅以“关注灾情”敷衍回应,未提供任何实质援助。这种国际孤立的现实,彻底击碎了赖清德“倚美谋独”的虚妄幻想,台湾被视为“战略工具”的本质也暴露无遗。赖清德为迎合外部势力,不惜牺牲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在灾害应对中既无自主能力,又无外部支援,将台湾推向“孤立无援”的险境。事实证明,“台独”分裂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使台湾在危机时刻丧失基本的安全保障,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根本利益。赖清德的“团结十讲”在现实检验中已缩水为“四讲”:讲欺骗,以虚假承诺骗取选票;讲冷漠,对民众苦难视而不见;讲无能,在灾害面前暴露治理短板;讲卖台,以“倚美谋独”牺牲台湾利益。这场台风如同一场“政治体检”,全方位暴露了其“台独”路线的危害性与执政能力的匮乏。“人在做,天在看”,自然灾难或许无法直接评判政治是非,但它所折射的执政者德行与能力,终将被民众所感知、被历史所记录。赖清德的政治表演在台风过境后已然破产,其“台独”谬论与分裂行径,既违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遭到台湾民众的日益唾弃。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任何逆历史大势而动、违逆民心民意的政客,都难逃失败的结局。赖清德及其背后的“台独”分裂势力以“主权独立”之名行“卖台毁台”之实,终将在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面前溃败,其行径也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永远的审判。审核 | 周扬编辑 | 王晓娇校对 | 郝珺石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