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决不因“舐犊之爱”掩没民族意识

Wait 5 sec.

1939年,菲律宾华侨王雨亭亲手把16岁的儿子王唯真送回国参加抗战。分别时,王雨亭看到成长起来的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提起笔在儿子的纪念册上写下了这封家书。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瞿弦和配音王雨亭: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旅次王雨亭王雨亭(1892—1967),福建泉州人。1908年赴马来亚谋生。1932年王雨亭和著名侨领庄希泉一起在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由他担任总编辑。收信人王唯真,生于1923年3月,1933年11月随父亲到菲律宾读书,幼年即深受父亲影响,积极投入各项抗日活动中。“七七事变”爆发后,王雨亭先后介绍上百名华侨青年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王唯真还不满14岁,一再恳求父亲允许他同行。1938年10月,王雨亭陪同儿子踏上了北去的客轮。当他们来到香港时,广州已经沦陷,直到1939年6月王唯真才踏上去延安的路途。父子终于要分别了,王雨亭看到成长起来的儿子心中充满了自豪,提起笔在儿子的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段话。这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949年北平解放,王雨亭陪同陈嘉庚从香港来北平,父子重逢。新中国成立后,王唯真一直在新华社工作。 (段晓微)往期推荐夜读 | “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夜读 | “只要敌来犯,兄即与弟等共同牺牲”责编|翟巧红    编辑|姜越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7日 第06版)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