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机密报》网站日前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罕见基因可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睡眠时间少也能正常工作》,作者是莎拉·罗梅罗。编译如下:你属于不需要太多睡眠的人吗?如果是,恭喜你,你是幸运的少数派之一。这类人天生就有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突变,这可能是每天需要较少睡眠的关键原因。虽然休息对身体而言非常必要,充足的休息可以为第二天补充能量,让身体有机会排毒,清除大脑中的垃圾,但所谓的“短睡者”体内的基因突变让这一切能在短短的3到6小时内就成为可能。这是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对2000年之后收集的关于睡眠6小时或更短时间的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该研究共同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兼遗传学家傅嫈惠及其团队,在一对母女身上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这种基因有助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这对母女都很健康,每晚平均睡眠6.3小时。研究人员指出,研究人类睡眠基因不仅扩展了对睡眠调控机制的了解,还可以为基于实验鼠的研究提供临床意义。事实上,研究睡眠模式的科学家们早已认识到,人们的遗传基因构成可能会影响所需的睡眠时间。这种突变是由SIK3基因产生的蛋白激酶引发的,这种酶能够传递影响多种细胞进程的信号。科学家怀疑,蛋白激酶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身体控制睡眠时间的能力。研究人员在实验鼠中发现,经过基因改造、携带与上述母女相同的基因突变的小鼠,其睡眠时间也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啮齿类动物通常每天睡眠约12小时,而基因改造使睡眠时间减少了大约半小时。但是,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更有趣的发现:与自然短睡眠特征相关的基因突变至少有5种。科学家发现,每种突变都作用于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负责大脑信号传导和调节昼夜节律。这表明多条分子途径可以调节我们需要的睡眠时间。研究人员表示,绘制这些基因突变的完整图谱可能在未来揭示我们身体调节睡眠需求的总体蓝图。SIK3参与调节睡眠需求以及我们每晚获得的非快速眼动睡眠量。有趣的是,此前研究发现,SIK3的另一种突变会导致嗜睡,即比通常水平需要更多的睡眠。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利用这些关于基因突变的信息,帮助治疗像嗜睡症或失眠症这样的睡眠障碍。无论如何,科学家警告说,这些发现并不能为大幅减少夜间休息提供理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到8小时睡眠,这一指导原则不应改变。微信审核 | 陈向阳内容编审 | 曹思澄 曾涛微信编辑 | 许海婷 田欣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