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毕业季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大学生们将迈入社会、走进职场。在校园里,大家是被呵护的主角,可一踏入社会,才发现世界并不围着你转。道理都很朴素,但是真正洞察社会的一些真相并不容易。今天,得到App《吴军来信2》主理人吴军老师,给即将毕业或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分享几个他和同龄朋友交流得来的真实感悟。吴军老师说,“快乐教育”坑了很多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掩盖了社会的真相。作者:吴军来源:得到App《吴军来信2》01真相一:别人不是围着你转第一个真相,你不是世界中心,别人没有围着你转的义务。这是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在美国上大学后有诸多的不适应,发出的感慨。然后大家就回想起,自己当初其实也经历了这个阶段。今天,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摔了一跤,全家都要围上来哄。上学时考个100分,家长、老师都夸到天上了。万一没有考好,也有老师安慰,家长帮忙补习。即使一直学不好,学校的老师也要说,得多看孩子的优点。这些幻觉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是世界的焦点。但真相是,周围人对你的关注,远不如他们对球赛结果的关注。很多孩子进了大学,发现去不去上课,教授根本不管,如果挂科了,直接被打回去重修,明年接着选课。让一些大学生更愤愤不平的是,有些课程,是选其他课程的先决条件,第二年重修,很多课就都选不了了,结果就影响到了按时毕业。但是学校可不管。一些年轻人到了公司里,发现没有人给自己安排任务,任务都要靠自己去找;而自己找上门的时候,老员工又生怕年轻人抢了功劳,根本不让他们插手。有的人主动性差一点,半年后考评,直接给一个“有待提高”,这简直就是要淘汰的前奏。虽然我这些朋友谈的是美国的事情,但我想想当初,这种现象在国内也很常见。不仅在学习、工作时,有的教授、同学、老板和同事,不把你当回事;你朋友圈当中的朋友,很多也是各忙各的,没什么人经常关注你。哪怕微信朋友都加满了,有时候发个朋友圈,也没人来点赞。不仅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会被冷落,就算你是老板,平时大家没事,也不会特别关心你,找你的都是要你办事。有一次我和一位大学教授聊天,他原来在美国当教师,几年前回了国。我问他,过去带的博士生还有联系吗?他说几乎没有。他在美国带了将近20个博士生,在美国时,也只是参加会议时碰到他的学生,会聊一聊,然后就少有来往了。回到中国以后,过去的学生几乎一个来往的都没有。照理讲,在美国很看重学术门第,师生关系应该维持得不错。但他讲,如果没有什么共同利益,来往几乎少到没有。相反,有时师兄弟之间反而来往多一些,因为年纪相仿,可以互相提携。02真相二:不要轻视任何人第二个真相是,不要低估了周围人的水平,也不要低估了别人的背景。任何人,做得再出色,都可能会有其他人的实力碾压你。当你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你周围可能有不少同样的人,你会觉得大家的水平彼此彼此,这时候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明显比你强。当你取得长足进步后,达到甚至超越那一两个过去比你强的人之后,你可能觉得自己是一群人中最了不起的。其实,当你进步之后,你会有机会遇到一大群水平明显比你高的人;同时,过去跟着你的小弟,也可能是个不起眼的天才,很快又超越了你。我在高中时,全年级比我成绩好的人很少;到了清华,我发现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人有一大把。等我努力了若干年,到研究生时,放眼望去,一个年级几十个研究生,明显比我强的又剩不了几个了。有一年我回父母家整理旧物,发现我读研究生时,把能拿的奖全拿了。但是我到美国以后,发现来了一批印度和东欧的聪明人。等我博士毕业时,再次成为了学校的明星,但是一工作才发现,身边同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番传奇经历。和我一起工作的一批人,不少成了美国工程院院士,或者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的会士(fellow)。有些人,你无论如何努力,可能都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是,你也别急着,换个角度看问题,就释然了。你虽然无法在每一个项目上都拿冠军,但是你总能找到自己端得稳的饭碗。食堂里的师傅,不必嫉妒米其林大厨,因为你有你的工作,他有他的事情。很多年前,我听微软的员工讲过这样一件事,说不要训斥那些看上去很笨的实习生,或者什么都不会的秘书。他很笨,还能进来,你不知道他背后有什么背景。当时我们只是当笑话听听。等我做投资以后就发现,很多塞到公司里的实习生,其实是投资人朋友的孩子。一位做风投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安排了一位朋友的孩子到基金当分析师,这个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内部推荐来的,到了公司以后,特别喜欢指使别人。但他不知道的是,其他同龄人,要么是顶级名校百里挑一选出来的,老板指望着他们干活,要么背景比他硬多了。最后这个年轻人连一年都没有呆够,就不得不走人了。03真相三:不守规则易出局第三个真相是,不按规则出牌,出局得很快。有些人可能是传记小说、报道文学或者历史故事读多了,总想着“智取”、“巧胜”。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按普世规则行事还能成功的,是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不按规则出牌,会出局得很快。我之前讲过,盖茨和扎克伯格退学,分别成功创立了微软和脸书公司,但他们的背景,其实普通人没有。不要说他们了,马化腾和马云的背景,大多数人都没有。99%的人,如果真的退学了,更有可能是在打零工,送外卖。自从有了直播带货之后,媒体总爱吹“网红直播带货月入百万”,但没人讲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是幸存者偏差。其实很多一线的演员去带货,一晚上都卖不了多少。那天和朋友们聊到普通人和盖茨、扎克伯格的差别时,一位朋友讲的观点很到位。他说,关键还不在于普通人和他们二位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差别,而在于普通人的容错率低得可怕。普通人高考少考20分,就要掉不知道多少档。退学一年,简历上出现空窗期,HR就会追问个不停。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失败的经历是不会有加分的。这位朋友还讲了一个美国年轻人退学创业的例子。那位年轻人上的是美国前五的大学,读到第二年,她决定退学创业,家里有点钱,虽说不算太多,但家里人却支持她这么做。结果创业两年多,把家里给的钱烧光了,便决定重回学校读书,但是错过了注册的时间,只好再等半年,一下子就耽误了两年。回到学校以后,和她一同入校的同学都快毕业了,她也不好意思再找人家去玩了。平时和小两届的新生一起上课,想融入对方的圈子也很困难。现在,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家人,都后悔死了。这位年轻人能上美国最好的大学,家里也还算富裕,已经比很多人强了。但是,不按常规出牌,容错率依然很低。对此,另一个朋友补充了一句话,也很有道理。他说,在投资领域,最容易被收割的新手往往主意和方法最多,但也是最快出局的。他们通常连专业人士的做法还没有搞懂,就把别人给否定掉了。04真相四:面子靠实力换第四个真相是,穷的时候,别太在意面子,事情做好了,面子也就有了。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穷的人,常常越好面子。很多人讲,这叫自尊。自尊没有错,但很多人的自尊,实际上是自卑。人常常没有什么,就越在意什么,没有面子,就非常在意面子。因为怕失去面子,很多应该做的事就不敢去做了。那天我和朋友们谈起一些当上跨国公司副总裁的熟人,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脸皮厚”。我们开玩笑讲,脸皮不厚,恐怕位置坐不高。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说法。不过,人要办成大事,就需要别人帮忙;地位低,别人帮忙的意愿就不强,这时能够放下面子,一遍又一遍地去求人,非常重要。值得补充说明的是,那些能够放下自己面子的做法,恰恰是有自信心的体现。因为自信,因此敢于舍弃面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相反,那些在学业、朋友关系或者工作上老是遇到挫折的人,就怕别人说自己不行,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最后会死要面子。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死守的那点面子,不值钱。05真相五:成年人靠筛选,不靠教化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真相是,在成年人的世界,应该只做筛选,不做或者说最好少做教育。很多人总是试图去改变别人,包括改变别人的做事方法,甚至是价值观和认知。有些企业中层主管向我抱怨,大意是,我这么成功,那些经验都是被验证过无数次的,可是某个下属什么也不懂,居然不肯听我的建议。这些人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出于好心,想教会别人。但真实的情况是,越是长期处于低职级的人,特别是底层的人,越是难以改变,否则他们早就跃升到高层了。对于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价值观和做事方式已经定型的人,千万不要试图改变他们。你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和什么人做朋友。选对了,以后一切顺利;选错了,从头再选,不要指望把选错的人给改变了。这五条感悟,只是我的体会,是不是好用,你可以试试看,我不敢保证对所有人都灵验。不过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你对世界的真相了解得越清楚,对自己越有好处。吴军博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资深专家,谷歌前高管、硅谷风险投资人,同时也是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著有《格局》《见识》《浪潮之巅》等畅销书。他擅长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个人的视野与认知,来获得持续的成功和成长。得到App的课程《吴军来信2》正在更新中,欢迎你现在加入。👆👆tips:敬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罗辑思维”名片,设为星标⭐️,文章每天会自动推送哦!推荐阅读不靠学历靠能力,精细化时代的生存指南07-10 能力精细化,是很多人的唯一解法这三种认知,决定孩子长大后的命运07-07 不刷题,能不能把成绩考好?史上最长暑假,别让“为你好”毁了孩子的天赋06-27 亲子相处的关键,在于适当的留白真正厉害的爸妈,暑假都带娃去这里“开眼”07-05 送你一份暑假出游清单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吴军来信2》 阅读原文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1jV65QdT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