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去的理发店,理发前的洗发在另一个房间,每次经过的时候,服务人员都不厌其烦地提醒:小心脚下台阶。一次理发,至少听到四次提醒。两个房间地面高度不一致,于是就有了一个台阶。为了这个台阶,工作人员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口舌。非常典型的「设计不当 → 人工补救 → 体验打折」的案例。其实,类似的设计问题,我也遇到过。多年前,我和几位朋友发起过一家咖啡馆,装修的时候,因为室外地面的铺设厚度没计算好,咖啡馆的玻璃大门内外高度不一致,以至于门只能向内推,而不能向外开。当然这个问题最开始没发现,装修快结束的时候才觉得别扭,讨论的结果是,如果再改,有额外成本,干脆在门上贴上提示语,应该没事儿。结果怎么着?来店里的客人,有一半的几率会把门推错。即使贴了文字也不一定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了一瞬间也不一定能反应过来。开门关门是个高频场景,肯定让不少客人体验不好。好在,并没有出现把玻璃门推碎的事故。理想一点的解决目标当然是不需要对客人提醒 Pull / Push。这个问题就一直别扭着,直到咖啡馆几年后停止营业。这间咖啡馆经营不善,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信号。如今想来,给我的启示是:如果一开始觉得别扭,就一定要改正过来,哪怕需要一些额外的成本。段永平有句名言: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这话听着像是经营哲学,其实也是设计哲学,更是决策哲学。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