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市公司集体瞄向盈利:第四范式又吸金27亿,出门问问仅亏290万

Wait 5 sec.

一夜之间,国内AI行业“变天”。AI上市公司出门问问和范式同日宣布,公司都不再亏损,接近盈亏平衡状态。8月22日消息,“AIGC(生成式AI)港股第一股”出门问问(2438.HK)21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7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期内亏损290万元,同比减少99.5%;经调整净亏损140万元,同比下降97.5%,已接近盈亏平衡。出门问问透露,截至8月20日,Agentic AI产品出门问问TicNote全球销量已超过3万台。与此同时,北京AI独角兽范式集团(第四范式,6682.HK)同日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范式集团总营收26.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0.7%;经调整归母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人民币4370万元,较去年同期1.516亿元缩窄约71.2%。其中,核心业务“先知AI平台”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71.9%。同时,公司新募到一笔钱。8月14日,第四范式完成配售募资13亿港元。加上2月募到的约14亿港元,半年内募资27亿港元。“这让我们朝着全年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范式集团首席财务官刘楠在8月21日晚举行的业绩会上表示,短期公司仍将优先扩大收入规模,中长期目标则是在2029年前实现约200亿元的营收,并将利润率稳定在8%-10%。除了出门问问和范式集团,笔者了解到,最新市值约680亿港元的AI上市公司商汤集团(0020.HK)也希望在2025年底前通过“1+X”架构和拆分融资等形式,实现集团整体性盈利。据2024年报告,商汤去年净亏损43.06亿元。事实上,AI公司一直面临高研发、高亏损、盈利难等问题,但如今,随着AI Agent市场需求增加,研发和营销费用支出不断减少,AI公司正摆脱“亏损泥沼”,转向盈利期。受到业绩以及DeepSeek热潮影响,8月22日上午,AI相关概念股出现波动。截至发稿前,第四范式股价涨2.22%,报55.25港元/股;出门问问跌9.52%,报0.76港元/股,市值约12亿港元。第四范式:与华为海思芯片合作AI终端,持续推进AI Agent+世界模型8月21日晚,范式集团发布2025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具体业务层面,集团收入来源于三个板块:先知AI平台、SHIFT智能解决方案、式说AIGS服务。其中,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收入达21.49亿元,同比增长71.9%,占集团总收入的81.8%。范式集团表示,受益于企业对AI原生软件的强烈诉求、平台的全面升级以及全新AI生产力体系的打造,已发布多个行业Agent应用方案,并建立起生态合作伙伴体系,推动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而同时,SHIFT智能解决方案收入3.71亿元,同比下降18.1%;式说AIGS服务收入1.06亿元,同比减少34.8%。财报显示,范式集团以“AI Agent+世界模型”路径在企业客户侧全面铺开,实现标杆用户数90个,同比增长4个;每个标杆用户平均收入1798万元,同比增长56.6%。据IDC近期报告,范式在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已连续七年位居第一。财报会议上,投资分析师反复问,范式AI Agent包括哪些落地场景和垂直领域。对此,范式创始人、CEO戴文渊表示,当前已难以明确区分哪些行业拥抱AI更多或更少,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积极应用AI。十年前互联网行业与AI结合较为紧密,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也在积极跟进。随着新生产力的提出,各行业都在扩大AI的应用,几乎找不到一家成规模的企业完全与AI无关,AI已成为直接推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点,整体渗透率处于较高水平。财报显示,在制造业中,范式的智能体方案,帮助某飞机制造集团将零件生命周期成本降低上亿元;某半导体企业通过半导体制造智能排产派工,产能提升13%;帮助医疗机构提供从诊疗到运营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升级,通过Agent理解医患需求,并链接丰富细分的医疗行业垂直模型,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60%、每年手术台次数量提升14.5%,平均每台手术节省时间0.25小时等,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接诊能力及效率的实际提升。其他收入方面,范式还拥有政府补助,以及增值税返还以及其他退税。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范式集团其他收入为4160万元,去年同期为7700万元,主要是获得的增值税返还金额减少。其中,范式集团政府补贴半年内获得2100万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费用支出方面,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范式集团研发、行政、销售及营销开支费用共计11.69亿元,占收比从58.2%下降至44.5%。其中,研发费用总额较去年增加约5.1%,费用率方面则同比下降了11.5%,达到34%的水平。而且,集团现金流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显著降低,从2024年末的30.86亿元,下降至19.67亿元。另外,此份财报还公布了范式集团“AI+X”的新业务进展:AI+储能和稳定币,以及Phancy消费电子业务。其中,今年7月21日,范式集团与固定收益金融科技平台九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专门面向稳定币生态的“稳定币底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同时意味着范式集团进军“AI+稳定币”赛道,财报中提到范式集团将深入稳定币生态领域战略布局。在AI+储能赛道,范式集团聚焦电力交易策略优化和电站智能运维,利用能源行业数据模型积累解决行业痛点。范式集团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敏锐捕捉前沿趋势,探索更多AI+可能性。而在AI+消费电子业务,今年3月范式集团启动了AI Phancy消费电子业务。2025年上半年,集团已经与合作伙伴推出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多款消费电子产品并开启售卖,未来还将拓展至智能玩具、智能穿戴配饰、具身智能等领域。关于范式与华为的合作,今年5月,范式集团宣布与华为鸿蒙及海思芯片达成深度合作,将范式在端侧的AI模型能力与海思高性能、低功耗芯片深度融合,共同打造“AI+操作系统+核心芯片”一体化的智能硬件解决方案。目前,范式集团已与华为鸿蒙、海思芯片、中科蓝讯、杰理科技、博通集成等达成战略合作。戴文渊进一步补充称,今年3月,范式集团把整个上市公司做了一定的组织整合,或者说是重新梳理,推出了AI+消费电子业务、AI+企业服务市场。“但肯定不是说未来只有这两个业务,肯定会有第三、第四、第五块业务。”戴文渊表示,他观察到,稳定币、储能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同时,AI技术对于这两个市场的赋能也非常重要。“比如,面对新能源的不稳定性、突破性,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电力预测和交易能力,这里面AI的价值非常大。实际上,我们在能源相关企业服务行业的积累非常深入,只不过过去我们可能是一个乙方的方式,但现在与海博思创合作,让我们跳出乙方角色,同时商业模式有所变化;而稳定币方面,其实也是我们要迅速抓住的市场机会,各国开始对稳定币进行合法化,稳定币就类似于链上的‘银行家’,未来银行需要解决稳定币问题,而我们在这个领域也积累了近10年时间,有非常成熟以及全链条解决方案。相对于过去虚拟货币自由问题,我认为稳定币反而需要做好更多的监管,避免由于虚拟货币所带来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我们过去在金融机构的积累非常深,包括像基于AI的反欺诈、资产管理等能力,都是可以服务未来的稳定币机会,所以在稳定币市场当中,AI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我们AI+X方向,未来肯定会推出更多AI+X方向。”戴文渊称。对于消费电子业务,戴文渊表示,在他看来,Phancy的愿景类似于“安卓模式”,“可以想象成安卓”,将消费电子变为新型消费品。他提到,范式集团已与李小龙、兰博基尼等品牌合作,通过赋能传统品牌推出电子产品,重新定义消费电子品牌。对于当前大模型应用中的争议,戴文渊强调,基于开源模型微调形成的所谓“行业大模型”并非真正垂直化模型,其失败不应归咎于大模型本身,而在于是否选对模型、场景与数据。他指出,只要找准核心场景并依托相关数据进行训练,大模型就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而对于比较热门的具身智能方面,戴文渊表示目前还没有太多披露,但实际上集团已有相关产业解决方案。“本质上来说,具身智能是一种AI在产业落地的形态。过去,机器人技术可能还不够成熟,更多产业落地方案可能以云端、软件、机械臂形态为主,但随着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我们能够看到产业端真正落地场景,所以本身我们需要给各行各业赋能,用AI帮助各行各业提升目标能力,把它应用到产业端,形成一些产业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可能过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动作了。”戴文渊称。整体来看,首先,范式把更多重心转向行业大模型平台,通过企业Agent方式提供服务,而不再追求Chat这种形式;其次,范式希望形成多元化业务收入,通过AI+X,解决范式长期在企业服务垂直领域提供生成式AI的问题;最后,范式不断减少销售、营销等支出,以实现盈利平衡目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股价方面,年初至今,范式集团股价涨21.19%,最新市值285.03亿港元,略高于云从科技,低于696.13亿港元市值的商汤、近600亿港元的云知声等同类AI股。出门问问:收入来源一半硬件一半软件,将加大AI Agent投入8月21日晚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出门问问创始人、CEO、首席行政官李志飞用了二十多分钟讲解了一个人如何利用AI Agent编写程序的过程,详细谈“超级个体”对于企业效率的提升,非常独特且有趣。“我们在AI层面有先发优势。而且我作为公司CEO,能够在一线直接写代码、管理和使用代码,与工程师一起迭代,我认为这本身在研发上还是一个巨大优势。”李志飞称。李志飞谈了四点体会:1、有了AI Agent,如果CEO有工程背景,真的是可以成为一个超级个体,之前100个人的团队做一件事,如今用AI真的是100倍的效率提升,而不是20%的提升,这是其亲身体验过的;2、超级个体利用AI,可以实现前端、后端、算法等并行操作,让一个工程师产出10的能力,效率在AI自动化上实现2倍-3倍提升;3、coding agent是AGI基石,所有产品都可以基于Agent框架去做,体验完全不同;4、AI改变了人与人、人与机器的组织和协同关系。李志飞认为,AI不再是一个理想(理念),而是变成现实,随着公司产品不停地迭代,“我觉得我们的产能一定是以前的几十倍或者是上百倍”,ROI(投资回报率)可实现10倍、几十倍的提升,产品体验也完全不同。具体业绩上,出门问问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板块: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AI硬件),魔音工坊等AI软件解决方案(AI软件)。其中,今年上半年,AI硬件收入为9830万元,同比增长64.8%,占总收入比重接近60%;AI软件收入为8064万元,同比下降21.7%。出门问问还提出了“人均营收”概念。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在保持员工团队精简高效的基础上,公司大幅提升了人均产出效率,人均营收约人民币97.8万元,对比2024年同期的54.2万元提升了80%。显然,AI软件收入下降、硬件收入提升,使得公司毛利率处于几乎不增长局面,从去年的59.4%,增至今年的64.7%。出门问问称,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的收入占比增加。“本集团在上半年加大了战略性市场投入和新产品「TicNote」的品牌投入,并同步优化了品类库存结构,短期内导致该板块业务毛利率有所波动。随着库存结构的逐渐调整,预计毛利率将趋于平稳。”财报中指出。费用支出方面,出门问问为了实现盈亏平衡目标,大幅减少了研发投入和销售投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出门问问研发开支从去年的5580万元,减少到今年的3800万元,其中薪资减少到2140万元;而直接投入费用(包括云服务费和数据费用等)从去年同期的59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240万元;销售以及营销开支也降低到6890万元,公司称这主要是由于收入结构的差异及AIGC软件解决方案相应的服务费的减少。财报显示,截至于2025年6月30日,出门问问在中国共有183名全职雇员,去年底的时候有222名员工,半年内减少约40名左右。六个月内,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薪酬)为4190万元。截至今年6月,出门问问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2.54亿元,2024年底为1.565亿元,有所增加。李志飞在财报会议上强调,出门问问肯定是一家AI公司,而且是比较偏软件的AI公司,所以公司AI软件业务肯定是公司的“灵魂”,公司70%以上的投入都在软件层面,比硬件支出要更多一些。“从中长期看,我们能够做出与别的纯硬件厂商不一样的体验和产品,而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去做。所以,我们是以软件为核心的,硬件只是我们应用载体,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硬件应用新形态,真正把我们软件价值跟壁垒发挥出来。”李志飞称,之前公司踩过很多坑,今天出门问问在硬件研发、供应链、销售等层面相对其他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大厂更加丰富。总结:AI上市公司真的开始盈利了正如开头所言,过去一段时间,AI公司盈利难、造血难、高研发一直被外界和投资者们“诟病”。然而,随着ChatGPT和DeepSeek风靡全球,对于AI算力和模型公司来说,一方面,市场对于AI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AI Agent智能体对于tokens消耗量成倍提升,使得出门问问、第四范式不断调整业务收入结构,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随着公司IPO上市、品牌效应提升之际,中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自身开始降低研发成本、人员规模、营销和行政费用,不断“节衣缩食”。因此,出门问问、第四范式接近盈利,预计2025年底两家AI上市公司都将宣布实现盈亏平衡。不仅仅是上述公司。8月21日,AI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发布的半年报也显示,公司营收大规模增长,亏损不断收窄,盈利性情况已经改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10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亿元。同时,科大讯飞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0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补充流动资金。显然,AI公司均摆脱了“亏损泥沼”,收入不断提升,逐步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同。然而,这到底是一个季度的反馈,还是持续性盈利,仍有待长时间的观察和反馈。李志飞在财报会议结尾强调,无论是AI Agent,还是虚拟AI组织,都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出门问问在行业内走得非常“前沿”,而且已经夯实了基础工作。“所以,未来我们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怎么样,我们总是能够一直跟着这个时代变化,去创造一些市场上不一样的产品。这可能也是我认为公司最大的一个想象力。”李志飞称。(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