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商品链接的小红书笔记点赞寥寥、收藏个位数?先别急着删稿。平台对“带货笔记”与“种草笔记”用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评分体系:前者只问“多少人点进链接并付款”,后者才看“互动有多高”。经常发布商品销售笔记的朋友们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有在很认真写商品销售笔记,但怎么只要一挂链接,笔记数据就很差?”其实遇到这个情况完全不用担心,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商品销售笔记和普通种草笔记在考核维度上、分发人群上以及审核机制上都有差异考核维度差异对于普通种草笔记来说,主要考核维度更多的是互动价值。算法希望看到的是这篇笔记能否是有价值或者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用户的点赞、收藏、评论和分享等互动行为,提升用户在平台的使用时长和粘性,丰富内容生态1)点赞和收藏是基础反馈,权重较低2)评论(尤其是高质量的长评论)和转发的权重非常高,因为这代表内容引发了深度讨论或被认为有价值到值得分享给朋友3)关注,是权重最高的行为,因为这表明你的内容成功地为博主自己或平台留住了一个长期用户除此之外,内容原创度、质量、合规性以及账号本身的权重也是重要的基础考核点而商品销售笔记的核心目标则是促进交易转化。这篇笔记能不能让浏览笔记的用户转化为消费者,产生点击、加购和购买的行为,会更看重「交易价值」1)商品点击率:多少人因为你的内容而对商品产生了兴趣并点击查看2)加购/收藏率:多少人将商品加入了购物车或收藏夹,这是强烈的购买意向信号3)成交转化率:最终有多少人完成了购买,这是最核心的商比考核指标分发人群差异普通种草笔记的分发逻辑更偏向于「泛兴趣推荐」,算法会根据笔记的内容、标签、话题,将它推荐给可能对这类兴趣感兴趣的人群比如,一篇关于“周末去哪儿玩”的攻略,会被推荐给所有标签为“爱旅游”、“爱生活”的用户,无论他们当下是否有明确的“购买门票”的需求商品销售笔记的分发逻辑则更偏向于「意向购买人群推荐」,算法会优先将笔记推向两类人:对该品类或产品有明确兴趣或搜索行为的用户(例如,最近搜索过“运动耳机”、“保湿面膜”的人);被识别出有高消费意愿或能力的用户平台的目标是尽可能高效地匹配「人」与「货」,提升流量的商业效率。所以,商销笔记的流量可能更精准,但天花板也可能受限于该商品的潜在消费人群规模审核机制差异最后,两者的审核机制也不同。普通笔记主要通过内容安全、社区规范等层面审核。而商品销售笔记在此基础上,还需接受更严格的商品和交易审核,包括商品资质、价格合规性、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所以,商品销售笔记互动数据不好真的没关系,很多转化效果很好的商销笔记,确实在互动数据上不如种草笔记,一方面是分发人群相比种草笔记规模要小一点;其次购买动作本身跟互动动作是相悖的,也就是如果笔记吸引了用户购买,用户很有可能直接完成购买动作而跳过点赞收藏很多转化效果很好的笔记,确实会出现互动效果一般的情况,所以,如果我们做的是商品销售笔记,就不需要紧盯互动数据,而是多关注转化数据就可以了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汪仔5712】,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