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天基信息融合应用服务商北京天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行探索”)近日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由陆石投资独家投资,所筹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研发团队组建。 天行探索成立于2025年4月,专注于卫星互联网融合信息平台的研发运营与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制造,为汽车、海洋等消费级客户提供卫星“通导感”功能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创始团队均曾就职于头部航天央企和卫星互联网企业,参与过北斗、高分、卫星互联网等航天重大工程,拥有近20年卫星终端研制和市场应用经验。核心团队为通信、汽车、海洋复合背景,具备丰富的卫星通信和消费级工业品工程化经验。 据创始人介绍,天行探索正在加速推进软件和硬件产品的研发。目前,融合信息服务平台APP、卫星窄带终端和宽带终端均已完成设计,陆续进入测试和生产阶段,到9月左右,天行探索将对外正式发布这三款产品的1.0版本。 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 聚焦越野和海钓场景,做高度行业化的卫星终端和服务平台 2020年4月,发改委明确将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新基建”范围,与5G、物联网等技术并列。作为卫星互联网服务落地的最终载体,终端设备承担着实现用户与卫星网络连接的功能,占整个卫星互联网系统总投资的40%左右。政策利好,叠加其产业链价值占比高、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的特性,大量创业公司开始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产品。随着终端向“低成本、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被拓展应用至交通、海洋、能源等行业场景。 在拟定目标细分市场时,创始团队考虑了三个点,“第一这个领域的规模足够大,第二这个领域对卫星通信或者卫星应用的刚性需求足够强,第三这个领域的用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在多番调研后,天行探索瞄准了具有很强牵引性的C端场景,为其提供高度行业化的卫星终端硬件产品。 创始团队认为,天行探索与其他卫星终端厂商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天行探索的终端产品面向特殊场景的定制化设计元素会更多。“我们招了很多做过消费品或者工业品终端的工程师,他们会和航天工程师一起参与产品研发。” 第二,终端只是一个抓手,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为其提供兼具卫星通、导、感功能的融合信息服务和泛在感知、态势分析等数据增值服务,这才是公司业务的核心。 公司创始人提到,天行探索不对标传统卫星通信企业,公司目前在做的事更像是卫星互联网界的“小米”,早期利用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先发优势,同时通过软件平台积累原始粉丝,引导其持续参与软件后续迭代,在此过程中积累到的用户量和数据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终端硬件销售具备成本优势,海外分公司即将投入运营 在商业化上,天行探索早期收入将以销售终端硬件为主。在公司管理层看来,目前天行探索的终端硬件成本具备相对优势,“第一我们不自主建厂,避免重资产投入;第二所有产品严格遵循车规级制造标准;第三面向的市场具备显著规模效应;加上我们的供应链把控能力,能够将综合成本压至最低”。 从远期来看,软件平台服务及数据增值服务会成为天行探索的最大收入。关于盈利模式规划,天行探索团队表示,“软件平台会免费开放一些基础服务,如果用户需要更高精度或者更大范围的数据就需要付费。待用户积累到一定体量后,形成的行为数据可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这块也能产生收入”。 此外,天行探索目前已在中亚某国设立分公司,即将投入运营。待9月国内总部发布终端产品和软件平台后,中亚分公司也会同步跟进。除推广自家产品外,未来该分公司还将帮助更多的生态伙伴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投资方观点: 陆石投资董事总经理吴昊: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即将迎来规模化应用爆发,交通、海洋等行业对多源融合数据服务的迫切需求催生出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我们非常看好天行探索团队顶尖的技术实力和领先的产品布局,公司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源自国内主力科研院所,拥有近二十年系统研制、技术产品化和跨行业工程经验,具备覆盖硬件、软件、协议栈及数据应用的全栈技术,以“航天级技术+消费级产品”的卫星终端为入口,构建融合通导感一体化的软件平台和数据服务体系。我们认为天行探索构建的“终端-平台-数据”三级商业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卫星互联网用户的接入成本,为用户提供融合信息服务和泛在感知、 态势分析等数据增值服务,有望率先实现卫星互联网应用的商业闭环。我们非常期待陪伴公司共同成长,迎接中国卫星互联网真正走向消费应用的爆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