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署(環保署)開發的「香港環境數據庫」(hked.epd.gov.hk)再獲殊榮,昨日(八月二十七日)在「數據要素x滬港合作開放數據競賽2025」中榮獲「最佳智慧環境大獎」及「評審團大獎」,進一步肯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在應用創新科技優化環境影響評估(環評)程序的成果。 「數據要素x滬港合作開放數據競賽2025」由香港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聯同上海市數據局攜手策劃。今屆競賽以「雙城數據、共建產業平台」為主題,鼓勵參賽者運用滬港兩地開放數據資源,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及智慧經濟四大範疇提出創新方案,推動滬港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經初賽遴選,來自香港的13支隊伍入圍,並於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參加決賽,與當地參賽隊伍共同競逐四強席位及評審團大獎。 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博士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訪問杭州及上海。他昨晚出席在上海舉行的頒獎典禮,率領部門代表領取獎項。 特區政府就優化環評程序推行多項措施,當中包括於二○二二年建立「香港環境數據庫」。環保署透過整理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累積的約三百份環評報告,經嚴謹的核對、資料整理與格式轉換,成功建立二百多個高價值環境數據圖層,為本地環評研究提供堅實基礎。數據庫同時受惠於特區政府設立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環保署將二十多個與環境相關的核心決策圖層納入系統,配合智能評估工具,可更高效地完成數據分析及審核,進一步提升環評報告的準確性與公信力。 「香港環境數據庫」推出以來獲多個獎項。繼去年十二月於二○二四年「東南亞論壇」國際會議榮獲「最佳環境創新獎」,今年三月亦獲國際影響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頒發二○二五年度「企業創新獎」。 徐浩光博士訪問杭滬期間,在首站杭州到訪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實地視察人工智能生態監察方案,又到華為全球培訓中心,參觀人才訓戰基地。 徐浩光博士八月二十五日轉往上海,拜訪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與一級巡視員柏國強討論滬港環境保護的合作;並與上海市政總院總裁鄭志民會面及參觀老港生態環保基地,交流兩地在污水及廢物處理的技術方案。此外,徐浩光博士亦與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蔡亮會面及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