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大概19天前,一车主在成都高新天山加油站加油,油箱容量50升,结果小票打出来显示加了67.96升。多出来的17.96升,加到哪里去了?当时事情引发的舆论相当大,于是官方回应介入调查,再于是19天后,调查结果出来了:交易系统异常,只有这一笔错了,而且退了多收的钱。注意重点:恰好只有这一笔算错了。上面这张长篇大论的内容就是回应,帮大家简单梳理一下。CDT 档案卡标题:成都加油站这事的答案,就两个字“巧合”作者:有竹不倒发表日期:2025.8.28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主题归类:通报时代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第一部分,前期情况。别看内容很长,其实就是些自吹自擂的话,哪个部门介入、严肃调查,严格落实责任,维护谁谁谁的权益这些。大可忽略。第二部分调查情况,看最后一句话就行了:初步判定原因为加油机设备软硬件及信息交互故障而导致重复计费。注意最后四个字:重复计费。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源头:把上一个车主加油的钱,意外的算到了后一位车主头上。至于后面一二三四小点总结,分别就是说:1,加油机在检定期内,也没遭到破坏和篡改;2,工作人员没有异常操作;3,涉事车主的油箱确实是50升;4,自从上次该加油枪检测以来,2863笔加油记录中,仅算错这一笔账。怎么什么油出了问题,都是经查仅此一例?总结为加油机没问题,工作人员没问题,车辆油箱容量没问题,就是最后交易结算时突然跳了一下异常。有人说,虽然事情属实,多收了200块。但谁都没有责任,谁都没有错。如果非要有个过错方,也是机器的错。但我觉得也不完全是机器的错,毕竟你看,除了中间这一笔账突然在各种巧合之下“结算异常”算错了,在它之前和之后的,不都没有算错吗。这机器明明也是好的。换句话说,这次“50升油箱加出67.96升油”的事情,虽然属实,但没有任何一个过错方。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刚好出了一次错,刚好出在这个车主身上,刚好是多收了200块钱,刚好这个人特别细心,并且还要坚持追查到底。错在“刚好”。可值得提一句的是,如果这种“刚好”,出在另一个人身上,算错的数字小一点,他是否能够敏锐的察觉呢。举个例子,这次是多加了20几升,多收了200块;万一下个人,只多加个几升,只多收了十几块,他能“刚好”意识到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你的标签就是自己的机器不会出问题,大家也默认你的机器不可能出问题,同时消费者并不具备什么“防御”的能力。但现在的事实却证明,你的机器有时候会悄悄的出错,神不知鬼不觉。那么,要如何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呢,不是说出现了,一句“刚好”,一句“巧合”就结束了。毕竟意外和代价出在消费者头上,而对加油站,几乎没有任何损伤。总而言之一句话,下次再发生这种悄悄摸摸的“巧合”怎么办?普通消费者,要如何防御?事实上,这并不是消费者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