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4000 字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枭雄之所以难得,是因为他们能果断地抓住机会,以勇猛的身姿主动出击杀出一条血路。豪杰于乱世虎啸风生,其一举一动能扭转危难的局势,甚至能决定历史走向,为众人所仰慕。然而史书之中还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或韬光养晦一鸣惊人,或默默无闻临危受难,在平凡的一生中写下极具轰动的一笔。战国时期晋国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就在紧急关头替宗主做了一件事,以至于改变了晋国四大家族,乃至整个春秋大局的未来。宿敌的孙子怎么还是宿敌啊 公元前453年,智氏宗主智瑶登上了晋国正卿的执政宝座,实现了智氏家族史中的第三次腾飞。虽已手握大权,可安全感不足的智瑶依旧想要从晋国余下的赵氏、魏氏与韩氏手中谋求更多利益。司马迁形容这一时期的他,“知伯益骄”,至于究竟“骄”到什么地步,只看这一件事便知。农耕社会,掌握权力先要掌握人口与土地。某日,智瑶以壮晋国、夺霸主的名义,向韩赵魏分别索取一百里的食邑,不用想也知道,三家必定不情愿。韩康子不想给,他手下的段规说:“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他说服了韩康子,以让出封地为代价将祸水东引;魏桓子也舍不得,任章给他出主意:“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最终魏桓子也同意不逞一时之快,让出土地,以此来麻痹智伯,放任他膨胀,等待其肚皮涨破的那一天。智瑶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赵襄子本就与他有仇,此时断断忍不下这口气,只留下两字“弗与!”便挥袖而去。智瑶吃了瘪,气得他暗暗发誓必须立刻处理掉赵氏以绝后患。就这样,积蓄已久的矛盾轰然爆发。要问智氏与赵氏是何时成为“宿敌”的,那要上述三代人说起。首先是董安于之死——他是赵鞅的贤臣,足智多谋,当时智瑶的祖父宗主智跞怕“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谎称董安于就是引起范、中行叛乱的罪魁祸首,最终逼迫董安于自杀,赵鞅痛失重臣。其二,当赵氏军队大败郑国援军、取得了对范、中行氏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后,赵鞅的谋臣傅傁提醒他不要高兴得太早:“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艾也。”可见对赵氏而言,智氏一直是他们的心头大患。其三,晋出公十一年(前464)智瑶伐郑,时为太子的毋卹(赵襄子)为帮助智氏“将而围郑”,然而只是因为拒绝了智瑶的出战要求,就惹得他醉后“以酒灌击毋卹”,并在回国后向赵鞅提议“使废毋卹”,这是赵襄子的耻辱,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与智瑶的私怨。试想这样一位“隔壁的坏叔叔”突然有一天想划走你家的后院,谁能同意?长久堆积的仇恨经导火索一引便爆,智瑶以赵氏拒绝纳地为借口,胁迫韩、魏一起出兵,于公元前454年攻打赵氏,晋国发生了继四十年前卿族之间“满六减二”大屠杀之后的第二次兼并战争。 四大卿族加起来共有多少个心眼子?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讨伐,逃还是不逃?这根本不能构成一个问题。眼看城门失火,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唯一的选择就是弃城逃跑,可究竟能逃到哪里去呢?赵襄子问臣下:“吾何走乎?”他的臣属们给出了很多答案,有人说长子县“近,且城厚完”,还有人提议“邯郸之仓库实”,但这些建议都被赵襄子一一否决。长子县和邯郸虽然贮存丰厚,但都是百姓辛苦劳作所积累,“民罢力以完之”“浚民之膏泽以实之”,若就这样让他们几代的辛勤付之一炬,还会有谁为赵氏卖命呢?思来想去,赵无恤想到了一个好地方:“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晋阳是宗主赵鞅的封地,家臣尹铎、董安于也都曾在此宽行政事,使得百姓们十分忠于赵氏。赵鞅临死之前曾嘱咐赵无恤,如果发生意外,“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适逢今日遭难,赵无恤想起父亲的话,迅速带着族人与臣子乃走晋阳。逃只是一时上策,并非长久之计,智瑶带着韩康子与魏桓子追到了晋阳,看到赵襄子坚守不出,联军挖开汾水,准备引汾河之水淹没晋阳城,“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汾河水越积越深,晋阳城的城墙很大一截都被洪水淹没,露出水面的部分只剩六尺,城中已是一片狼藉,炉灶都被淹没在水里,到处爬着青蛙。但哪怕如此,晋阳城里的军民也丝毫没有退缩和投降的意思, 他们与赵襄子一直坚守不出。智、赵双方在晋阳一带,就此僵持三年之久。某日,得意的智瑶邀请魏桓子与韩康子共乘马车前去观望水情,智瑶感叹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听闻此言,魏韩两人仿佛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交头接耳,暗戳戳地你杵我一下我踩你一脚(“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说起了地狱笑话:“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安邑与平阳分别是二人的封地,此时隔岸观火,换到明日,未保不是自己和自己的臣民被困于城中。没想到的是,二人的对话与表情都被智瑶的手下絺疵(chī cī)看在眼里。回去以后他对智伯汇报:“韩、魏必反矣。”智伯很震惊,问其缘由,絺疵回答说:“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从围城之日起三年已经过去了,剿灭赵氏指日可待,可魏桓子与韩康子居然半分喜色都没有,必定是联想到赵氏灭亡后接下来便会轮到他们与智为敌,抱持着这种想法,难免心生叛意。可面对絺疵这番有理有据苦口婆心的劝说,智瑶却并不相信,反而转头第二天就将絺疵告状之事告知了魏韩二人,二人大惊,连忙反泼污水说絺疵必定已被赵氏所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智瑶的刚愎自用在此时暴露无遗,他完全搁置了此事,絺疵非常失望,也预料到日后必生差池,转头奔赴齐国去了。与此同时城内,赵襄子并不如我们所预想一般沉着冷静,如今晋阳已“财食将尽,士卒病羸”,他被眼前景象折磨得焦头烂额,甚至已经在纠结是否应投降于智瑶。千钧一发之际,张孟谈站了出来,像重生后通读过剧本一般向赵襄子献上他的计策。三家围赵,怎么看都是死局。可都说时势造英雄,有利也有弊,正是因为这个死局,才给了张孟谈力挽狂澜的机会。“孟谈”非“梦谈” 张孟谈首先深刻明白一个道理,临到阵前,最先败的一定是最怕死不敢冒险的一方;其次他准确地预估了当前形势,目前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时间不等人,必须做一件既能削弱敌方阵营又能增添我军气势的事来实现一举两得。于是他找到赵襄子,慨然说道:“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自己身为谋士家臣,若不能在危难时刻替宗主解忧,那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张孟谈向赵襄子说明,韩、魏两家只是被智瑶逼迫着参与到战争中来的,他们之间并不团结,如若自己前去游说,便可以从内部瓦解他们。当夜,张孟谈“潜出”去见了魏桓子与韩康子,向他们讲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这段话撕开了魏韩二人最后的遮羞布,与他们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也对张孟谈坦白:“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面对他们对事情败露的恐慌,张孟谈信誓旦旦地向二人保证:“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事不宜迟,二人立刻与张孟谈约定了举事手段与日期,趁着夜色将他送回了晋阳城内。张孟谈把情况向赵襄子汇报,赵襄子十分开心,对着张孟谈拜了又拜。只是目前还有一事使他烦忧,便是晋阳城内的武器物资问题。赵襄子初来晋阳时,发现这里城郭完善、府库足用,唯独没有箭矢可以使用,如若要己方主动出击,必少不了金属与木材用以制作弓箭。此事似也早就为张孟谈所料。他摸着墙壁说道,当年董安于治理晋阳的时候,公宫的墙壁都“以狄蒿苦楚墙之”,而公宫的内部“皆以炼铜为柱质”,这两种原料刚好可以制作箭矢,一下子体现出了晋阳城作为大后方的战略价值,也让人明白了赵氏先主为后人设下的含蓄的庇佑。赵襄子“发而用之”,果然,“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就是再好的美竹也不会比它们坚硬了。当计划的实施者意志坚定时,具体的执行反而不必担心。到了与魏韩二人商定的那天,赵襄子趁夜使人杀死了看守堤坝的士兵,将堤坝放水去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忙着去救决堤的水,军营中乱作一团,此时韩、魏军队突从两翼杀出夹击,赵襄子率领大军从正面进攻,三面围堵,大败智氏。智瑶从一人之下的晋国正卿,到兵败被杀,皆因其独断专行固执己见。智果和郗疵都曾为他出谋划策,但他无一听取,导致良臣谋士们心灰意冷,一个改姓辅氏,一个请使于齐。这样一看,智氏走向覆灭似是历史的必然。与智瑶的好大喜功相反,在助赵氏巩固地位后,张孟谈功成身退,主动逃避赵襄子的封赏,选择躲到肙山躬耕垄亩去了。《淮南鸿烈解》曾点评:“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赵襄子的转危为安,乃至赵氏最后立国,张孟谈都功不可没,他在挺身而出之时,却不会想到这一计策的成功会推开如此浩荡的波澜。智瑶自以为百战无前,坚信讨伐赵氏是一场必胜的仗,可正是这“易如反掌”的信心,使得未来三家分晋时,唯独少了智氏的影子。 未完待续,请关注下期参考文献:1、《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2、《战国策》,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4、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5、马卫东:《春秋时期晋国卿族政治的历史变迁》,《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沈乔:《浅论董安于、尹铎对晋阳城的贡献》,《太原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7、徐勇:《天时、地利、人和——赵氏立国智伯败亡的经过及经验教训》,《晋阳学刊》1990年第1期。熊剑平:《促成“三家分晋”的说客张孟谈》,《文史天地》2011年第11期。喻立:《决堤放水灭晋军——话说“三家分晋”之战》,《国防科技》2002年第5期。*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END作者 | 小山编辑 | 胡心雅 主编 | 周斌排版 | 刘是琪(实习)校对 | 火炬国历好物进击的士族旁落的皇权跨越五百年的权力对抗史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专业团队最新力作展现士族潮起潮落的史诗级历史画卷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在看”的永远18岁~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