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噞喁意闲放。浮沉荇藻间,清流姿荡漾。”古人笔下灵动的鱼此刻正破墨而出鲜活地跃入我们的生活8月22日10时,灵境·人民艺术馆限量发行万物和生系列——“如鱼得水”数字水墨,以清代恽寿平作品《蓼汀鱼藻图》、清代虚谷作品《紫藤金鱼图》、明代缪辅作品《鱼藻图》、清代李方膺作品《游鱼图》、宋代作品《春溪水族图》五幅古画为原型,分别制作成五款数字作品,各发行1000份,每份定价38元;以清代程璋《双猫窥鱼图》为原型,制作成一款数字作品,发行300份,每份定价99元;同时,以明代王翘作品《鱼藻卷》为原型,制作成《鱼藻卷-山石花影》《鱼藻卷-悠然自得》《鱼藻卷-欣然返趣》三款数字作品,各发行1000份,每份定价9.9元,集齐三款可免费获赠《鱼藻卷-王翘》(无独立编号)数字作品一张(可累计叠加);此外,推出拥有独立编号的《鱼藻图》数字作品及原画尺寸的仿制画,发行1000份,每份定价1680元。蓼汀鱼藻图紫藤金鱼图鱼藻图游鱼图春溪水族图双猫窥鱼图鱼藻卷-山石花影鱼藻卷-悠然自得鱼藻卷-欣然返趣鱼藻卷“如鱼得水”数字水墨已取得ISBN版号,将通过数字出版的形式发行,在人民灵境链上进行区块链认证,并在灵境·人民艺术馆数字出版作品平台进行个人藏品的统一管理。该作品具有唯一编号、永久存证、不可复制、不可篡改等特性。灵境·人民艺术馆注册用户可通过“灵境人民艺术馆”微信公众号菜单“藏品专区”进行购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鱼藻图”也成为中国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探其原因,鱼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生殖繁盛、福泽绵绵的含义,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迎合人们向往生活富余、安定的心理,而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鱼悠游自在,是精神自由的象征。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关鱼的图像出现较早,也非常多。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先秦帛画以及汉代的画像石、鱼瓦当上,都已有鱼形图像。绘画中以鱼入题,取其吉祥之意,或取其自由的象征。“如鱼得水”数字水墨的发行,是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上的持续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多元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底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必看推荐太帅了!解放军仪仗队现场视频→震撼航拍!横竖都是第一责编|张素玲 编辑|行家玮来源|灵境·人民艺术馆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