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标题:梁文道即使“出事”了,也没什么关系!作者:舞文弄乐俱乐部发表日期:2025.8.25来源:微信公众号“舞文弄乐”主题归类:八分半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前几日,梁文道的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在大陆全面下架。《八分半》在播客平台“小宇宙”上发表的官方声明说:“由于技术原因,《八分半》无法继续在小宇宙更新,对此我们深表歉意”。有他的粉丝询问AI,为什么《八分半》会下架,AI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请换个话题。还有人跑去问“小宇宙”官方客服,得到的回答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八分半》节目无法按原计划上线后续内容。DS回复其实,被下架节目这类事情在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平常了,以至于大家都麻木了,说话之前都要考虑再三。特别是搞自媒体的,发什么东西前自己都要预设一条红线。只是,这次被下架的节目是那个很多人心中的“知识偶像”——梁文道先生所制作的。并且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次下架后,梁文道先生是否还能出现在大陆的公众平台发声?是否还有制作其他节目的权限?梁文道在节目被下架后的音频声明中倒显得坦然,他说自己作为佛教徒,不会倾向于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坏人,而是认为这么做的人也许也有自己的难处。“在一个人人自保的年代,他们的行为也应该得到理解”。看着《八分半》历史节目的标题,我似乎知道了被下架是为什么。“小宇宙”官方回复“小米汽车事故为何引人关注?”、“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厌女情绪下的叙事模型”、“广东梅大高速塌方”……其实,我很难想象梁文道现在正开始评论一些社会热点,特别是一些公共事件。也许是社会现实逼的太近,让所有人喘不过气,不得不说几句。也许是他曾经的读者们在当下生活中有太多的苦恼,而这些苦恼可能就与这些事件相关或者类似。读者们希望梁文道出来讲一讲,哪怕只是做一做心理按摩。也许是梁文道开始“任性”起来,要和《锵锵三人行》的那些节目里一样,说他想说,做他想做。但无论如何,当曾经的国民“知识偶像”变成了“追”社会热点的公知,风险当然就来了。梁文道尽管如此,在当代文化领域,梁文道仍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以其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职业阅历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传播文化的重要力量。梁文道1970 年出生在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88 年,他开始在文化评论、媒体工作等领域展露才华,为《信报》写时评、散文、文化评论,成为了拥有20年写作经验的专栏作家。2009 年,他在内地出版《常识》,汇集了各类时评文章,以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试图唤起人们对常识的重视。他在书中直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若觉可怪,乃因此为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同年出版的《我执》则记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从个人的视角展现出对生活、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两本书也让大陆很多人认识了梁文道。在媒体的经历,更是放大了梁文道的知名度,因为读者发现他不仅会写,还会说,不仅会说,还形象气质好。1998 年凤凰卫视开播《锵锵三人行》,他与窦文涛的二人组合吸引了众多粉丝。在节目中,梁文道展现出了他多元文化的背景和知识渊博的特点,无论是政治、财经,还是文化、环保等话题,他都能信手拈来,成为了节目中的 “知识担当”。窦文涛曾开玩笑地戏谑:“梁文道是渊博,许子东是刻薄,我是浅薄”。《锵锵三人行》此后,还有2008 年推出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梁文道每天为一本书做 8 分钟的读书解读,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成为了很多青少年的文学启蒙节目。2015 年推出的《一千零一夜》,梁文道将节目搬到了午夜的北京街头,他会根据图书主题精心挑选拍摄场景和搭配服装。那种边走边讲的独特方式,引领了一波文化潮流,他也被称为“夜行中涤荡灵魂的读书人”,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道长”。可以说,梁文道的影响力和他的职业生涯一样,横贯了80、90、00后三代人。他的《常识》迄今为止卖出了几十万本,他的专栏文章常见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常识》他的身影随着《锵锵三人行》、《一千零一夜》、《圆桌派》等节目一同出现,成为90、00后知识青年们难以忘却的记忆。梁文道还会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吗?这是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些美好的记忆,不会被科技手段所抹去。政治哲学家们设想的那个“重返人类最初时代”的过程,不可能实现,原因无他。即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技术、建筑、艺术等都可以被瞬间摧毁,但记忆却是永存的。只要还有记忆,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它们。所以,人们要想怀念道长,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