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CEO凌晨查岗:打工人,你凭什么下班?

Wait 5 sec.

在当今快节奏的职场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直是员工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钉钉CEO陈航的凌晨查岗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企业管理文化,还触及了当代职场人的核心价值观。最近关于钉钉CEO陈航(无招)深夜查岗的爆料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一次凌晨突击巡查中,陈航发现办公区域内空无一人,随即在第二天召集所有部门负责人严厉质问道:“为什么提前下班?”据称,无招今年4月回归钉钉CEO一职后,为了提升效率,开始推行严格的制度:包括9点上班、缩短午休时间、禁用部分社交软件等;这些措施在内部已引发不满,而此次凌晨查岗事件,则直接引爆了员工积压已久的情绪。与舆论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钉钉官方选择了沉默,没有发布任何声明或解释。这种“不回应”的姿态,非但没有让事件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猜测和批评,将事件推向了全民围观的舆论风暴。01“ 狼性文化”遭遇“躺平情绪”钉钉CEO的凌晨查岗为何引爆舆论?表面上看,这只是老板对员工工作时长的不满,但其背后,却是一场关于企业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巨大碰撞。钉钉内部采用的“9127”工作模式,即“上午9点到凌晨12点,一周7天工作”;其实是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狼性文化”的缩影——它将长时间工作等同于敬业、将体力投入等同于产出效率、将个人牺牲等同于团队成功。这种文化在互联网的拓荒时代,曾是许多公司成功的秘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价值观正在与新一代职场人发生剧烈的冲突。当下的年轻人普遍对“内卷”和“996”感到厌倦;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加班奋斗成功学”,而是开始反思工作的意义、追求个人的价值、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当钉钉CEO推出的“9127”工作模式,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共识: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有权利享受生活,工作不应是生活的全部。这起事件成为一场企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剧烈碰撞;钉钉CEO的行为,如同把压抑已久的社会情绪,一举推向了引爆点。02 钉钉佛系公关,让危机持续发酵如果说事件的发生是无意的,那么后续的公关处理,则无疑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失败。在舆论发酵的“黄金4小时”内,钉钉官方选择了神秘消失。他们没有发布任何声明,没有进行任何解释,甚至没有一句安抚。这种“佛系公关”策略,最终导致了以下三重致命的后果:公信力流失: 沉默,在公众看来就是默认;钉钉的不回应,让外界更加坚信“9127”模式确实存在,并进一步强化了“压榨员工”的负面印象。当失去第一时间发声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对舆论场的控制权。舆论场失控: 缺乏官方声音,谣言和猜测便会趁虚而入;网上流传的各种解读、猜测和未经证实的内部传言,如同野火般蔓延,让事件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公司形象固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记忆是短暂的。但负面标签一旦形成,便很难抹去。“高压”、“不近人情”、“压榨员工”这些标签被牢牢钉死在钉钉的品牌形象上,并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面对危机,任何公司都不能寄希望于“时间能冲淡一切”。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最坏的公关。它不仅无法平息风波,反而会为火上浇油,让品牌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03 经验教训:企业文化与公关双重考验钉钉事件,给所有企业管理者和公关人敲响了警钟。从中,我们可以汲取以下两大核心经验与教训:1.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代共振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好的公司,其文化应该是有弹性、有温度、与时俱进的。当社会价值观从“追求效率”转向“注重幸福”时,企业也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与其盲目追求“996”带来的虚假繁荣,不如专注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正如一些优秀的公司,他们通过灵活的工作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完善的福利体系,反而激发了员工更大的创造力。2. 危机公关必须“快、准、诚”面对负面舆情,公关的黄金法则在于:快: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抢占舆论主导权。准:声明内容必须直面问题,澄清事实,而不是打太极或避重就轻。诚:态度必须真诚,表达对员工的理解和关怀,甚至可以承认管理中的不足。公关不是简单的“灭火”,而是重塑形象的契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真诚沟通的品牌,反而能在危机中赢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04 针对钉钉的公关“救火”建议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钉钉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简单的“灭火”,而是如何将危机转化为重塑品牌形象的契机。公关的最高境界,不是解释,而是行动。我会建议采取钉钉的公关团队采取以下三步走策略:1. CEO出面致歉,展现人性一面公关危机中的“领袖效应”至关重要。公众希望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公司声明,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由CEO陈航本人出面,通过真诚的视频或公开信,向公众和员工坦承管理方式的不足。举例: 想象一下,陈航不为自己辩护,而是语气诚恳说道:“那晚我看到空无一人的工位心里很着急,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员工背后的辛苦和付出;我为当时言行所造成的伤害,向所有钉钉员工和关心我们的朋友们致以诚挚歉意。”这种坦诚不仅能迅速赢得公众的好感,更能化解对立情绪。2. 公开透明沟通,重建信任道歉是第一步,但不足以解决问题。要想重建信任,必须将沟通的“黑箱”打破,让公众看到企业的改变决心。建议组织一场线上或线下的“钉钉面对面”沟通会,由核心管理层直接回应公众关切。在沟通会上,可以公开讨论以下问题:关于“9127”,明确否认这一工作模式是公司官方倡导的文化,并承诺将优化工作制度,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关于考勤整顿,解释此前整顿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效率,但方式方法确实存在问题,并承诺未来将采取更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设立“员工关怀”机制,公布具体的行动计划,例如设立员工心理咨询热线、增加健康福利、鼓励带薪休假等,让员工感到被关爱。这种公开透明的姿态,能有效打击谣言,并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钉钉正在进行深度的内部反思和变革。3. 承诺重塑文化,让行动说话公关的最终目的,是让品牌形象与实际行动相符。因此,所有的承诺都必须落地为具体的行动。钉钉可以借此机会,将企业文化从“高压”向“高效”转型。比如,可以立即取消不合理的考勤制度,并推出“弹性工作制”试点,让员工可以根据项目进度自主安排工作时间。长期则可以启动“钉钉文化重塑项目”,邀请员工代表参与企业文化的共创,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共建式管理。真正的公关胜利,不是赢得了舆论战,而是赢得了人心。当员工感受到公司的真诚改变,他们会成为品牌最好的宣传者。钉钉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夜无人的工位背后,是千百万打工人的疲惫与心声;企业管理不应只看到冰冷数字和KPI,更要看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老泡】,微信公众号:【老泡OG】,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