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的医药行业,依旧被集采深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氛围包裹,不少企业都在“稳基本盘”和“寻增量” 之间找平衡,而海正药业(600267.SH)这份中期成绩单,给出了颇具差异化的答卷。从业务数据上看,上市公司营收微增,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守住增长底线;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但依托制剂板块核心产品的业绩拉动,叠加动保业务的“异军突起”,扣非净利润有着不错的表现。与此同时,海正药业也明确了“减负”方向——计划剥离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省医药公司”)这一包袱,为后续发展轻装上阵。接下来,核心大单品能否延续增长态势、动保业务能否维持高速增长动能、合成生物领域产品能否如期落地,都将直接决定海正药业未来的前进速度。业绩稳中有进,核心板块撑起增长骨架从财务数据来看,海正药业以“稳”为基,在行业调整期实现经营基本面的稳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微增0.13%,在行业面临集采政策持续推进、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下,依然实现营收正增长,业务基本盘的稳固;利润方面,虽受可转债回售收益同比减少等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31.29%;但若剔除该部分因素,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3.92%至3.21亿元。深挖业务增长背后的核心逻辑,关键在于公司核心经营性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攀升,医药制造板块作为业绩“压舱石”的作用愈发突出。其中,制剂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赛斯美”“玫满”等多款核心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成为驱动利润提升的核心引擎。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宠物健康领域已成为海正药业的新增长极,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2025年上半年,宠物业务同比增长超60%,其中宠物电商业务仅半年含税销售额便突破亿元;今年上市十周年的“海乐妙”,以累计销量超4500万片的成绩,成为首个销售额破亿的国产驱虫药,进一步巩固细分领域优势。此外,公司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43.94%,这一成果源于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精细化管控的双重发力。费用端表现同样亮眼: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4.04%,体现内部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98%,持续的研发投入既彰显公司对创新的重视,也为长期发展积蓄充足动能。现金流方面,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12.11亿元,同比激增 54.98%,既反映出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优化,也为后续研发创新与业务拓展储备了充裕弹药。战略布局谋长远,机遇挑战伴生前行在短期业绩稳固的基础上,海正药业正通过研发创新与新兴业务布局构建长期竞争力。研发端,公司延续“自研+合作”模式,2025年上半年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HS387获临床默示许可,进入抗肿瘤领域临床开发;与英矽智能合作AI制药;打造小核酸、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平台。这一布局承接了2024年报“研发总投入4.16亿元,构建多层次研发梯队”的规划,为创新药管线储备注入动能。与此同时,海正药业的重要战略布局方向——合成生物学领域也迎来实质性突破,子公司沄生合成6月揭牌、8月开车。根据7月份的机构投资者交流会上的信息,预计三季度会有首个产品落地,产品主要涉及医美、骨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这延续了公司去年“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学,完成多领域研产销一体化布局”的战略,有望打开非医药市场空间,成为新增长曲线。与此同时,有着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增量双重市场空间的动保领域,将还会是公司接下来重要的发力点之一。不过,海正药业的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海正药业而言,医药流通领域已非核心关注点,“聚焦医药工业”才是明确的发展主线。在此背景下,出售省医药公司的举措并不意外——根据与中报同步披露的出售公告,公司拟将省医药公司100%股权挂牌出售,挂牌价定为4.3亿元。事实上,曾占据上市公司营收近“半壁江山”的省医药公司,近年颓势日益明显:2025 年上半年营收下滑近20%,前5个月扣非净亏损更是达1904万元,持续拖累整体业绩。尽管扣除省医药公司的营收数据后,短期内可能对上市公司营收规模造成一定影响,但此举的核心价值在于回笼资金,将资源集中投向高附加值的复杂制剂、合成生物学产业等战略领域,进而有望推动净利润等核心盈利指标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省医药公司股权的出售进度,将成为影响公司转型成效的关键节点之一。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