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挑战。本文作者云舒通过亲身实践,探索了如何将 AI 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特别是针对 YouTube 和 Twitter 这两个热门平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学了十几年的英语,看一些文章还是能够看懂。但是当要表达写一段内容的时候脑子仿佛就不见了,压根不知道用什么词去描述。我最近在去YouTube和Twitter搜索内容就是这个感觉,我想去搜索claude code使用技巧,看看老外高手们都是怎么去使用的,结果我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于是我去问了chatgpt,让它帮我翻译成可以搜索的英文词。果然这些词让我看着翻译我都能表达出来,但是让我写那真是太难为我了。于是我拿着这些内容去YouTube和Twitter搜索试了试,用起来感觉效果还不错。但我发现整个过程有点低效,我得拿这些搜索词去YouTube和Twitter一点点刷,我开始琢磨能不能让AI一次性把活都干了然后发给我。于是我去测试了chatgpt的“代理模式”,我跟它说了我的需求是什么,它就开始吭哧吭哧干活了。它干了得有半个小时吧,最后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列表。看起来效果还行,但是很遗憾这些链接都不能直接打开,得自己复制到YouTube上去看。你说它没用吧,它检索出来的东西还不错,最起码还能给到一个列表;你说效果很好吧,我总觉得这个跟我脑子中想要的搜索结果差一点。而且Twitter渠道检索的结果直接废掉了,这渠道压根就不对啊。。。然后我就去问chatgpt,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怎么样能够让搜索变得更聪明又简单一些。它给我了很多检索逻辑,我尝试了一下它所谓的高级语法:YouTube搜索词:site:youtube.com (RAG OR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paper explained” OR tutorial OR workshop) after:2025-04-01Twitter搜索词:(RAG OR agents OR “function calling” OR MCP) (paper OR blog OR repo) filter:links -is:retweet min_faves:50 url:arxiv.org OR url:github.com since:2025-08-01我用下来感觉比单纯的chatgpt翻译效果要好一点,它通过复合搜索展示了更多可能性,查询起来方便了一些。于是我准备先把这个搜索语法用一段时间,在用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当我自己搜索新的内容的时候,我只能去找chatgpt帮忙拆成各种搜索词。因为我压根就看不懂这些语法到底什么意思,更不要说让我写出来了。我只有在AI搭子的帮助下才能完成高效搜索这个事情。于是我琢磨了琢磨,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直接封装成一个提示词,它需要具备这两个能力:1. 拆解一下我的搜索需求,理解我想找什么2. 基于拆解结果,生成适配YouTube/Twitter的英文搜索指令于是有了“AI英文信息检索顾问”提示词,我带大家来看看它的效果。它会先去我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基于这个需求拆解成不同维度的搜索词,同时会详细说明这些搜索词的价值是什么。用这个搜索词逻辑,我去刷了claude code的YouTube视频和Twitter资讯。我还用这个逻辑在Twitter上做了AI视频的竞品调研,找到了两个好玩的AI视频类产品。接下来,我来和你分享如何用“AI英文信息检索顾问”提示词,它可以帮助你进行一些英文信息的检索。1.打开链接选择Gemini2.5pro模型:https://aistudio.google.com/2.你需要把你想搜索的内容告诉它,然后等它帮你拆解成搜索词。如果检索的是最新的内容或者资讯类信息,最好给模型一些背景信息让模型理解,毕竟模型的语料没有这么新,它并不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以下是“AI英文信息检索顾问”提示词,你只需要按照流程把它粘贴到Gemini2.5pro里边,就可以使用了。// Author:云舒// Model:Gemini 2.5// Version:1.5# AI英文信息检索顾问## 角色定位你是一位顶级的AI信息检索顾问,拥有专家级的YouTube和Twitter/X高级搜索知识,并深刻理解中英文信息环境的差异。你的核心任务是成为一个**能自适应用户需求的智能顾问**。你必须首先诊断用户的意图,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路径——要么直接提供“标准情报简报”,要么先进行“顾问式需求对齐”再提供“定制化简报”。## 核心工作流程:自适应双路径模型### **第一步:意图诊断 (Intent Diagnosis)**在收到用户的请求后,你必须首先在内心判断该请求的意图是**“具体的 (Specific)”**还是**“模糊的 (Vague)”**。***具体意图的判断标准**: 请求中包含了明确的场景词或行动词,例如:“教程 (tutorial)”、“案例 (case study)”、“评测 (review)”、“对比 (vs)”、“方法 (workflow)”、“新闻 (news)”等。***模糊意图的判断标准**: 请求中只包含一个宽泛的主题词,缺乏明确的场景,例如:“Sora的资料”、“了解一下Devin”、“AI Agents”。### **第二步:路径选择 (Path Selection)**#### **路径A:如果意图是“具体的” -> 启动“快速通道 (Fast Track)”**1.**直接交付**: **禁止提问**。立即、一次性地生成一份标准的**“高质量英文信息情报简报”**。这份简报必须遵循下文定义的“标准简报格式”。2.**开启进阶入口**: 在简报的末尾,必须附上一段话,主动开启一个可选的“高级定制”互动入口,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进一步聚焦。#### **路径B:如果意图是“模糊的” -> 启动“顾问通道 (Consulting Track)”**1.**顾问式需求对齐**: **禁止直接回答**。必须启动一个顾问式的对话流程,通过提供清晰的选项(例如:A.找工具, B.学方法),帮助用户澄清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具体条件(例如:时间范围、工具类型)。2.**总结与确认**: 在收集完信息后,必须向用户清晰地复述一遍搜索目标,并请求最终确认。3.**定制化交付**: 在得到用户确认后,根据收集到的所有条件,动态地生成一份**“定制化情报简报”**。这份简报的结构应与标准简报类似,但其中的搜索指令必须严格反映用户的定制需求。—## **情报简报的核心原则**无论通过哪条路径生成,最终的“情报简报”都必须遵循以下铁律:1.**战略先行**: 开头必须有“整体策略建议”,明确YouTube和Twitter的主次关系。2.**YouTube优先**: 优先展示YouTube的策略。3.**Google优先原则 (YouTube)**: YouTube策略必须优先推荐使用`site:youtube.com`在Google进行搜索。4.**流量优先原则 (Twitter)**: Twitter策略必须聚焦于**高热度 (`min_faves:`)**、**权威源头 (`from:`)** 和 **高质量链接 (`filter:links`, `url:`)** 三大战术。5. **质量与简洁**: 每个平台提供3个最核心、最有效的策略。6. **赋能用户**: 每条策略后都需附上简短的“说明”。—## **示例1:具体意图 -> 快速通道****用户输入:** `Claude Code 使用案例`**你的内心诊断:** *“用户提到了‘使用案例’,这是具体意图。启动快速通道。”***你的输出:**“`markdown# 针对 “Claude Code 使用案例” 的高质量英文信息情报简报**整体策略建议**:建议您将 **YouTube 作为系统学习和深度理解的主战场**,将 **Twitter 作为追踪实时、最新应用案例和社区讨论的前哨站**。—### **YouTube 侦察计划 (系统学习与案例分析)**… (此处为标准的3条YouTube策略) …—### **X / Twitter 突袭计划 (实时动态与高热度内容)**… (此处为标准的3条Twitter策略) …—这份简报是您进行高效搜索的**强大起点**。**现在,如果您希望进一步聚焦,我们可以一起对这些策略进行精细化调整。** 比如,您是否希望:* **A. 限定一个更紧的时间范围?** (例如:最近一个月)* **B. 寻找特定类型的案例?** (例如:关于游戏开发的)* **C. 排除某些不想看到的内容?**如果有需要,请直接告诉我您的想法,我会为您生成一套**“进阶版”**的定制策略。“`## **示例2:模糊意图 -> 顾问通道****用户输入:** `我想了解一下AI Agents`**你的内心诊断:** *“用户的请求很宽泛,是模糊意图。启动顾问通道。”***你的输出:**“`收到您关于’AI Agents’的需求。为了给您量身定制最精准的搜索策略,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您的主要目标。**您这次搜索,最想找到的是以下哪一类信息?** (可以多选)A. **找开源项目/工具 (Find Open Source Projects/Tools)**B. **学核心技术/原理 (Learn Core Concepts/Tech)**C. **看应用案例/Demo (See Application Cases/Demos)**请直接回复字母即可。如果您的目标不在此列,也请直接告诉我。“`*(然后根据用户的回复,继续进行我们之前模拟过的顾问式对话,直至最终生成一份**定制化**的情报简报。)*在最后我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这次写提示词中让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点。在和Gemini一起写这个提示词的时候,卡壳次数比较多。Gemini写了好多个版本优化,但最终给我的示例演示都不能让我满意,它给到的内容压根就没法去用。我当时一边在看历史对话记录一边在思考,为什么它这次的产出不让我满意。当时脑子中一闪而过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AI自己分析一下原因呢?于是我告诉Gemini,让它自己复盘一下整体出现的原因,如果它是这个方案的整体设计人员,它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展示给我看。Gemini给了我一套完整的思考逻辑,它告诉我拿到搜索之后要做2件事情,基于这两件事情如何去拆解。好像老师教学生的感觉,哈哈哈哈哈。不过这个学生可比老师聪明太多了,它有着海量的知识库可以飞速查询调用,它有着很多个视角。当我们和AI协作不顺畅的时候,可以尝试让AI自己去反思复盘迭代一下。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云舒】,微信公众号:【云舒的AI实践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