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喜欢偷偷学习啊

Wait 5 sec.

作者:长白来源:Take It Eeeeasy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有些同学明明埋头苦学了一夜,隔天却称自己打了一晚上的游戏;有的人私下很用功努力,人前却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学习。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喜欢“偷偷学习”的人。也许有人会想:这种人心机也太重了吧,简直卷成麻花了!其实不尽然。他们可不见得都是“心机深重”,今天就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偷偷学习”背后的那些事儿吧!首先,“偷偷学习”主要表现为不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或者是私下学习不让人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偷偷学习”的心理呢?1害怕“丢脸”的心态如果窥探他们的内心,大概得到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我害怕“丢脸”!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是故意隐瞒学习这件事本身,而是出于种种顾虑,尤其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在学习之后,对结果,即成绩,投来过多的关注。特别是当自己没有足够的底气和把握的时候,这种“关心”无异于一场“无形的审判”。他人的关心可能表现为冷言冷语的嘲讽:“哎呀,你怎么这么努力?”又或者是真心的敬佩:“你这么厉害,肯定能成功”。可是,无论哪种形式的关注,对于正在学习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处在“被凝视”的境地。而更重要的是,万一结果不如人意,尴尬的只会是自己。2社交边界感+分享欲不高还有一部分人的心态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这类人一方面往往有着较强的社交边界感,与他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社交距离,认为学习这样的小事没必要兴师动众,宣扬给全世界知道。另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么旺盛的分享欲,不喜欢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人。即便需要分享,也会选择关系亲密的人,比如父母、朋友等。当这种边界感叠加分享欲低的buff之后,就会演变成“向别人隐瞒学习”的情况了。3不想成为别人学习的动力试想一下,当你的同桌掏出习题册开始写时,你是否会在犹豫过后,选择跟他一起进入学习模式呢?其实,“模仿效应”(Effect of imit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机制,又称“变色龙效应”。人们总会在无形中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并对他人行为进行有意无意的模仿。而这样的模仿一般表现为低劣者对优越者、下层人物对上层人物之间。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模仿他人,一般是在心理上认同对方有过人之处,从而进行模仿学习,以期成为和对方一样优秀或更加优秀的人。然而,这样的心理对于被模仿者来说,却不完全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处在资源有限、教育应试的环境下,同学、朋友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竞争关系。所以,当你在同学面前学习时,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模仿”行为,出于害怕落后的心理,大部分人会选择“打不过就加入”。长此以往,不免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我往前走了一步,其他人跟着也走了一步甚至更多步,那我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大部分人为了避免成为别人学习的动力,只好选择“偷偷学习”这种方式。为了更好地应对“偷偷学习”的心理,我们有必要深挖一下藏于冰山之下的深层因素。198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考温顿(Martin V·Covington)提出了自我价值理论(Self-valuetheory)。该理论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在学习上表现为,学生们会通过假努力、降低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等方式来逃避失败、维持自我价值感。1核心目的:逃避失败,维护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反映了一个人对自身重要性的认知,一般表现为他人对我的需要程度、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等。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师长的表扬赞赏、同学的敬佩景仰是他们价值感的体现。图/网络然而,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受到他人的肯定,只感受到了难以逾越的成绩差距。好不容易发愤图强,结果考试的时候还是像在看天书。不如人意的结果和先前的努力形成对比,让人尴尬又丢脸。久而久之,便会通过“偷偷学习”这样隐秘的方式来维护自尊。毕竟,在背后偷偷学习,考得好了那就是苦学的功劳,考不好了也不怕人前丢脸,还有比这更划算的吗?2人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能力,而非努力当你失败时,也许会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当你成功时,会觉得这一切都归功于我的能力。这是一种常见的归因。在追求高效率、高能力的社会,付出更少努力的成功会被看作比努力更有价值。就好比你磨破嘴皮、倒背如流课本n天后,和只在考前翻了翻课本的学霸并列第一。此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歌颂学霸的第一名,因为他的“不费吹灰之力”对比起你的“用尽全力”,仿佛更有价值。努力悉数体现出来,往往会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所以,为了表现出自己可以“轻松取得成功”,大部分人会选择偷偷学习。除此之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你的努力其实在无形中戳中了大部分人的痛点——行动就能有结果,但是我做不到。因此,他们只好通过批判你的努力来获取一些心理安慰。看了这么多,总算为自己“偷偷学习”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一直偷偷学习也好难受呀!有没有什么改变的方法呢?答案是当然有。1培养钝感力,学会过滤外界的评价批评有好有坏,有人出于鞭策,有人只是单纯看不惯你的努力。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过滤他人的评价,试着不去在意那些会动摇你学习心态的言论,专注自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保持“不虚伪,不伤害”的心态“论迹不论心”,不管抱有什么目的,都不要用恶意和虚伪的谎言去面对他人的好意。如果他人纯粹只是关心,不妨大方坦荡地告诉对方:“是的,我昨天钻研了这个知识点很久,终于搞懂了!”面对别人的关心,与其担惊受怕地藏着掖着,不如坦诚相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否偷偷学习都是自己的自由,与他人无关,只要这个选择有利于自己、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就好,没必要太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你的。下次有人挖苦你时,不妨大胆承认:我就是喜欢偷偷学习,我乐意就行,与你无关~写在最后“当我在黑暗幽远的道上当心地慢慢地走着时,我只倾听自己的足音。”无论屏幕前的你是“偷学”还是“被偷学”的一方,都希望你能拥有无所顾忌地努力的勇气。偷偷学习不是内卷也并不丢人,相反,这是你努力前行的证据、一步一个脚印的足音。▽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