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一名臨牀心理學家因狎童案判囚,但出獄後仍能繼續提供兒童心理服務,相關個案引起業界高度關注,相信一般家長也認為有問題。雖然當局設有「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但不可能假設每名家長在尋求服務前都會先做相關核查,而在本個案中,由於法庭曾頒下匿名令,外界也無法從公開資料得知當事人曾干犯性罪行。目前本港並無針對臨牀心理學家的法定註冊制度,即使不加入任何醫療專業團體成為會員,仍可掛名「臨牀心理學家」提供服務,對市民的保障明顯存在不足。當局應積極完善相關制度,以現有的「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為基礎,引入法定註冊制度,保障市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