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的轮滑风又刮回来了?

Wait 5 sec.

一线城市的流行风向,总是在新兴和复古间反复横跳。Z时代的年轻人作为最包容的一代,对所有流行事物都秉承着来者不拒的态度。这点从他们在溜冰场中辗转腾挪的身姿就能看出来。最近一两年,张嘴闭嘴热梗,头像每礼拜都换的千禧一代都纷纷投入溜冰场的怀抱。而且他们和自己父母长辈一样,都喜欢在花红柳绿的灯光里,手拉手朝一个方向滑。海量的客源,让一二线城市催生出大量质朴又复古的溜冰场。老辈子们(单指70、80后)看到溜冰场里人声鼎沸的一幕时,想必也会想起40年前,自己窝在录像厅后排看盗版港片春心暗动的时代。不懂就问,千禧文艺复兴的第一炮,怎么就从溜冰场打起了?想搞清楚这点,还得从溜冰场的第一次汉化运动开始说起。千禧年的潮流运动诞生于18世纪的轮滑运动,早在上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上海。这种初代溜冰场因场地舒适整洁,现场配有乐队伴奏和冷热饮茶座,而备受上海白领阶层和摩登青年的喜爱。但这种票价昂贵,需要自带装备的溜冰场,也因为门槛太高没有被广泛普及。真正让这项运动形成规模并成为潮流的宝地,还是50年后的二三线城市和县城商业街。80年代初,国内上下正处于“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的状态。除了成批的现代化生产线和外资企业,众多海外流行产物也一股脑的涌入,并在三四线城市迅速崛起,这其中就包括溜冰场。灯光昏黄的溜冰场里,金属质感的灯球折射出五颜六色的荧光,再配上震耳欲聋的欧美舞曲,和墙上觑着眼才能看清的美女贴画,显示出一种乡村暴发户式的土俗审美。这样杂乱无序的风格,却让精神世界匮乏几十年的小镇男女和待业青年,嗅到腐朽的资本主义气息。那是一种名为开放、靡靡之音和铜臭味儿的美妙滋味,让人触及过后就难以自拔。很快,溜冰场的热度在三四线城市中迅速弥漫开来,占领了整个小镇青年们的青春回忆。90年代中期,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小镇CBD都有一个门庭若市的溜冰场。每当夜幕降临时,从镇上三产工厂里下班的青年男女就会穿上自己的破洞牛仔裤,别上二手的汉显BP,急不可耐的奔向溜冰场,恣意宣泄着满到溢出的青春和荷尔蒙。这种土中带潮,青春活力拉满的千禧年青春物语,也成为众多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这其中,以贾樟柯为首的众多导演的镜头里,不乏溜冰场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而最近几年的东北文艺复兴作品中,也经常能见到主角在溜冰场的昏黄灯光下,思考着前路,迷茫着未来。不过,那时候溜冰场里的“单排王者”们来不及考虑这些,他们大都在忙着偷师别人正滑、反滑、交叉滑的技巧。毕竟,那时候谁要能在溜冰场里来上几个花样滑冰和高难度动作,就绝对拥有优先择偶权。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学会更高难度的滑步,这项风靡全国城镇的运动就迎来了急转直下的命运。2000年初期,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城镇网吧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大批设备简陋、环境恶劣但收费低廉的网吧,开始在城镇CBD开门营业。大大小小的网吧里人满为患,轮滑这种需要本人亲自运动的娱乐方式被逐步淘汰,曾经的单排王子们也脱下旱冰鞋,挤在人群里排队等机器。梳着杀马特发型的葬爱家族们也开始在KTV、迪厅里嘶吼宣泄,没人愿意再去滑出一身臭汗。谁要是提一句相约溜冰场,都会被人嘲笑是老派少年。十年后再次见到这群平地上的鬼火少年,都是在餐厅的过道里传菜...Z时代的文艺复兴按理说,在如今各行各业疯狂内卷的时代里,某个行业只要不求新求变就会被快速淘汰,更别肖想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但就在2025年,溜冰场这种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早已消失殆尽的娱乐项目,在剧本杀、密室逃脱、桌游店纷纷倒下之际,却在北上广和一线城市悄然兴起。让人不解的是,这些死灰复燃的溜冰场,看上去和30年前毫无两样。店面软装谈不上升级,地上铺的还是人造木地板,吊顶上挂着几个义乌产的五彩射灯。破锣嗓子的音箱里放着土嗨的DJ曲,甚至连免费的轮滑鞋都没改良——还是千锤百炼包过浆,鞋坑被汗沤得硬邦邦。玩法也没有更新,新一代“单排王者”还是在鬼迷日眼的昏黄灯光下,手拉手做人体蜈蚣式接龙。但即便如此,来这里消费的人群还是和地铁站的安检队伍一样,忽忽悠悠,越拉越长。而且,溜冰场产业最巅峰的时期,也只能挤进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今,这项上古运动的回归,预示着这届年轻人的休闲习惯变了。原因无他,不过是因为城市里能玩的项目越来越少。虽然专家们奉劝年轻人,每天尽可能去进行“20分钟公园效应”,并提示逛公园20分钟能疏肝经、通结节,不用喝逍遥丸就能显著减轻压力,放弃办公室暴力。但实际去溜一圈就会发现,公园里有点树荫的地方,要么被唱歌大爷的音响占据,要么被跳舞大妈的直播架侵占。想在绿地上伸伸老胳膊老腿,还要提防有儿童随时爆冲,家长怪你不长眼。篮球、足球、乒乓球这类需要租用场地的运动,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人均百十块就能玩一下午的,几乎绝迹。骑行要奔四环开外,否则摔了还被人蛐蛐抢占路人的行车资源;想整点跑酷之类刺激的,脆皮打工人的医保里余额还不够报销;找个不跑路的健身房充卡,每天就要在一堆散发恶臭之人的身旁屏住呼吸,想想就让人窒息。和以上这些休闲运动相比,溜冰场就显得性价比很高了。即使是喜欢为高溢价买单的上海,也能花30沪币滑到脚后跟起泡。而且轮滑没那么多复杂的装备,不需要准备瑜伽课、营养补剂。只要你不怕香港脚,前台找一双不顺拐的鞋就能轻松上手。为了拉拢顾客,一些溜冰场还有刷30块门票,赠送聚酯纤维袜子的活动。和其他有考级和进阶的运动相比,轮滑也没那么多炫技的空间,不用花钱逼自己上课,更不要请私教来开小灶。从即将到来的第五消费时代来看,Z时代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重心,转向实用主义和注重个人体验。在他们看来,线下实体店的环境再高端,那也是给店长还装修贷。线下约着玩的朋友再多,真心的没几个。融不进的圈子没必要硬融,更没必要为了交朋友而培养爱好。与其和一堆群友没话找话,不如花几十块在溜冰场和陌生人拉拉小手,滑完一身轻松,找回“活人感”,感受经济上行时期的美,还能体会父辈年轻时的浪漫。总之一句话,溜冰场里的年轻人最懂怎样讨好自己!↓失败了叫堂哥,成功了就叫Giao哥?↓↓评论区的@元宝一开口,我被聊破防了↓设计/视觉 Lvv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