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塞涅卡的《论幸福生活》,由八篇论述文章组成。译者是覃学岚。这八篇文章,他写给亲朋好友及尼禄皇帝,题涉愤怒、悲欢、恐惧等人类情感。塞涅卡表达了斯多葛派学者的智者生活态度,对于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他都能从容应对。在此摘录了其前两篇文章《论天意》《论愤怒》中,与死亡、灵魂有关的论述。这是他立论的基础,因为死亡说来就来,灵魂尚能转世,因此,死亡没什么可怕的。塞涅卡被称为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雄辩家和悲剧作家,出生地位于罗马帝国的西班牙行省,具体地名叫科尔多瓦。其时中国是西汉末年,大概在公元前4年到公元前1年间。如果要评公元元年左右诞生的千年英雄,塞涅卡会是当之无愧的选择。塞涅卡塞涅卡排行老二,与孔子相同。中国人爱说子曰,西方人则开口便是“塞涅卡说”,可见其影响之巨。但塞涅卡比孔子小五百多岁,他也是个帝王师的人选,不幸的是被自己教导辅助过的尼禄皇帝赐死(这个皇帝还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但塞涅卡是将死亡视作光荣的,因为他可以追随苏格拉底的步伐,后者被雅典城邦的审判赐死。塞涅卡死亡是在公元65年。他受中期斯多葛派哲学的影响最大,同时,他的诸多思想也被《圣经》作者吸收。下面我将其关于死亡的讲述进行一个讨论。撰文 | 胡赳赳《论幸福生活》作者:塞涅卡译者:覃学岚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10月1.鄙视痛苦吧:痛苦不是被你解脱就是给你解脱。鄙视死亡吧:死亡无非是给你画上一个句号,要不就是让你转世投生。鄙视命运吧,我没给她任何武器,供她打击你的灵魂。这是塞涅卡广为人知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我们须明了,痛苦、死亡、命运都是不可把捉的,它们具有无常的特点,尽管让人恐惧,但作为一个人应该迎难而上,具有无畏的勇气,蔑视这种外在的际遇。由此,灵魂在磨砺中得到孕育与成熟。2.如果你们的死亡和他们的出生一样慢慢吞吞,那么命运女神早就把你治得服服帖帖了。出生和成长都付出了缓慢的代价,出生需要十月怀胎,而成长则要一个或两个十年。而死亡则没有那么折磨人,死亡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求死不得,那才是命运的悲惨。大多数时候,死亡来得迅猛而出乎预料。但也有一些死亡,是在病痛和磨难中,一点点消失殆尽,这才让人绝望。正是如此,我们需要练习理解死亡、面对死亡、怀想死亡。这样,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镇定自若、不再慌张。这一刻终于来了,视死如归般洞彻。3.灵魂并未藏于沉深的凹处,无需用刀就可以将其连根拨除;不见得非要扎得很深才能伤到要害部位:死亡就在手边。灵魂是个抽象的事物。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点灵光。灵魂既驱动身体,又为身体绑架。灵魂使人身成立,但也因此由清变浊,由轻盈变沉重。苏格拉底认为,灵魂原来是有翅膀的,但是其羽管因人间习气的存在而不得长出。灵魂只有脱离肉体才能获得绝大的自由,现出神迹。哲学和艺术,就是接近神迹之举。募仿的艺术和颂扬帝王的艺术,则等而下之。死亡如此随手可得,这是一场大欢喜。死亡是灵魂得以解脱的最佳当口。人间认为是悲剧的死亡,天界认为是喜乐。4.我们称之为死亡,也就是灵魂离开我们的躯体这件事情是非常匆促短暂的一个过程,快得难以察觉。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肉体后天长成,而灵魂是不朽的,不生不灭,永恒存在。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不变的,因此也是永动的。5.你难道不因羞愧而脸红吗?因为这个眨眼间就完事的事情,你居然怕了这么久!这种慰藉式的话语,民间也有:死亡不过是一抹脖子的事。痛苦比死亡可能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也就是生不如死。民间把受死叫,给个痛快。痛快在于其“历时性”,当时间缩短到一瞬,可称之为“安乐死”。死亡可以是自我意志的选择,也可以是他人意志的选择,同时,也可能是命运无常的选择。有些符合法律、道德和信仰,有些则不符。但无论如何,练习死亡提供了思想、心理、经验上的准备,使人可以从容面对死亡。彼得·保罗·鲁本斯画作《塞涅卡之死》6.我们所要表明的是:在任何形式的奴役中,通往自由的路都是畅通的。一个人如果灵魂有病,而且由于自身的缺点而痛苦,那他大可以一死了之,以此来结束自己的悲伤。这个金句,充满智慧:在任何形式的奴役中,通往自由的路都是畅通的。奴役的发生,即外在的强加。灵魂被身体奴役,身体被他人奴役。这是常发生的事。灵魂可以作出选择,即脱离身体便能获得自由。现代性以后,主张身体的权利,强调个人的边界。同时,其哲学发生转向,即灵魂和身体具有一致性。灵魂和身体可以交融无碍。这便是希望在人间建立一个天堂的过程,天堂不在别处。其对外,则要求社会制度与习俗达到一个高度发展的状态;其对内,则对自我的道德状况和精神、健康状况达到充分的发展。但显然,现代性的理论仍处在空想阶段,因为人性经不起检验。7.死亡的威胁很快就会来临,胜利者和失败者都逃不掉。死亡意味着最大的公平。尽管它以不那么公平的方式发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富有者更节制、更自律,更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享用医疗服务,也更善于运用财富实现自由。也就是说,富有者过得更有生活质量。贫穷和富有不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而是,你如何看待顺逆之境的过程。穷人以低能耗的方式生活,富人则举债和创业、投资同时进行,尽管最终都将面临死亡问题,但他们承担的风险、抗风险的能力和打开的眼界是不同的。塞涅卡认为财富使人受累、使人的生命耗尽在算计、分配、钻营之中,但现代性理念认为,创富之中亦有哲学。或者说,只有哲学家才能创富并享受这种过程,因为他们摆脱了风险、焦虑的困挠。也就是说,塞涅卡的忠告不应该成为穷人的安慰剂,否则便成了心灵鸡汤。因为永远只有少数人选择过一种哲学式的宁静生活,更少数人成为哲学家。他们是天选之子,而大多数人首先必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并且为自己在社会上的生态位找一个还不错的借口。8.只要我们一息尚存,只要我们还活在自己的同胞中间,就让我们的行为举止有个人样儿吧;让我们别成为任何人恐惧或危险的根由吧,让我们蔑视损失、冤枉、侮辱和批评吧,让我们以伟大的心灵忍受短暂的不幸吧:俗话说得好,就在我们回首转身间,死神就会逼近我们。同样的,塞涅卡的这段话不能成为犬儒的基础,也不能成为任人踩捏的借口。现代性以后,个人权利的高涨,让个人的觉醒与个人的边界成为可能。个人应该提出主张,提出申诉,要求获得自我的权利。如果那些不幸是由命运造成的,那当然应该忍受;如果是由人为的不公造成的,则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外在环境与制度。这就是我们既要从古典哲学之中汲取到智慧,又要深深明了现代哲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它要求自我的觉醒,换句话说,实践自我的哲学而不是实践先贤与他人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以自我觉醒为其目的。因为会死,所以一切皆可原谅吗?现代人充满选择:你既可以原谅也可以不原谅,也可以选择对此冷漠或热情。现代人充满着选择的困惑。现代人要在困惑中寻找,哪一个才是自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这本书的导论中,还有译者引述的两段话:9.幸福生活就是一种与其自身本性和谐一致的生活,而且可以获得幸福生活的途径只有一条,前提是:首先,脑子必须健全而且始终保持清醒;其次,必须勇敢且精力充沛;此外,能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利用命运的馈赠,而不是沦为其奴隶。幸福生活是对死亡的一种映照。死亡是一面镜子,照映出各种生活方式,有的扭曲、有的夸张、有的忠实、有的变形。幸福生活的获得,其必要条件是个人德性的圆满。这是一种古典主张,这种主张仍未过时。幸福生活是一种主观感知,成就感、价值感、受人尊重感、自由感、地位感等,事业有成、充满自信以及人际关系的融洽,这些都是重要的特质。但同时,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以及由于个人情绪的变化无常,这些感觉很容易失落、重复、厌倦。因此,幸福生活就是获得以上的条件,同时承认,这些条件是脆弱易逝或重复易厌倦的。10.我从来就没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便在她表现出一副示好的样子时也没信任过;她好心赐予我的那些礼物——金钱、职位、权势,我都存在了一个她不惊动我就可以收回的地方。……只要命运女神微笑时别上当,那么她皱眉头的时候,就不会吃大亏。做好自己的事,剩下的交给命运。如此方是良策。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有非分之想,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则不怨天不尤人,几可幸福度日。自我能控制的事并不多:首先是控制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从他人那里收回来。如此方能独处,方能去做自己愿为之事。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中,方能成为他自己。这种时间称为闲暇。闲暇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人可以修复完整,与哲人的书卷交流,以及信奉自己的信仰。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时间,他将面临自我的丰富或匮乏,也将不得不思考死亡的问题。而在他人那里,我们是来不及思考死亡问题的。如果不思考死亡问题,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就会手足无措、失声痛哭。而这有违死神的本意:死神是带我们飞向天界的引路之神。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胡赳赳;编辑:张进;校对:赵琳。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