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标题:明显的暴力行为,为何不被认定为校园欺凌?作者:熊丙奇发表日期:2025.10.30来源:南方周末主题归类:校园霸凌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因为上面“高度重视”,一旦认定为校园欺凌,对学校领导以及学生都影响巨大,反而导致出现“能不认定为校园欺凌就不认定为校园欺凌”的倾向,即“不认定就没有校园欺凌”。这导致被欺凌学生维权难。作者:熊丙奇责任编辑 | 辛省志“经过警方调查我才知道,一个来月时间,孩子先后被同学高某打了13次。如今她确诊精神分裂,打人者仅被处以15天的拘留还不予执行,校方、教科局认为不存在校园欺凌。”内蒙古王女士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据大风新闻报道,王女士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2022年,女儿小郝考入了额尔古纳市第二中学。额尔古纳市公安局2025年7月22日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5年5月7日至6月20日期间,高某在额尔古纳市第二中学班级里与班级外的走廊上多次殴打小郝,经公安机关查明,高某共计殴打小郝13次。对高某以殴打他人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 因高某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一)项之规定,不执行行政拘留。而额尔古纳市第二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郝和高某在学校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等,两人发生过肢体冲突,但很快就会和好,“每次冲突的时间很短,所以很难界定是否发生冲突,或者说谁欺负谁”。事发后,他们成立了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研判后认为这起事件不属于校园欺凌事件,因为高某不存在蓄意伤害的情况。小郝在学校出了事,校方有管理责任,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给予的处分。警方已经明确高某存在殴打伤害他人的行为,校方却称是“肢体冲突”,甚至称“很难界定是否发生”,还称经研判不属于校园欺凌。这一处理表明,即便事实已很清楚,但校方并不愿意将其认定为校园欺凌,而是尽可能淡化处理。这是为什么?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高某殴打小郝13次,这显然不是“肢体冲突”,而属于“肢体欺凌”。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存在区别。认定校园欺凌,要看施暴者有无蓄意伤害的主观故意,暴力伤害行为是多次还是一次,是否造成伤害后果。一次暴力伤害,属于校园暴力,不属于校园欺凌。从这起事件看,殴打13次无疑是多次,被殴打的学生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足可以认定施暴者有主观恶意,对同学进行霸凌。而校方以她们是“好朋友”为由,认为不属于校园欺凌,也是站不住脚的。校园欺凌行为并不只是存在于“关系不好”的同学之间,有的表面上看上去“关系不错”的同学之间,也存在欺凌行为。如众所周知的性侵犯,有很多就发生在熟人之间。有的人就是利用“朋友关系”实施侵犯、伤害。对于一些没有其他朋友的学生,即便被“好友”欺凌,但却无法挣脱,产生的伤害后果更大。因此,“好朋友”不是认定不是校园欺凌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是通过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进行认定的。那么,该委员会都有谁?是怎么进行认定的?在认定过程中,有没有听取当事学生、家长的意见?这是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的独立认定,还是按校方的意见认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防治校园欺凌问题,并把是否发生校园欺凌纳入对学校的政绩考核,把校园欺凌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山东省出重拳对学生欺凌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建立问责处理机制,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市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追究。四川德阳将“校园欺凌”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被认定为“校园欺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得评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按照录取规则,此类学生将不能被录取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因为上面“高度重视”,一旦认定为校园欺凌,对学校领导以及学生都影响巨大,反而导致出现“能不认定为校园欺凌就不认定为校园欺凌”的倾向,即“不认定就没有校园欺凌”。这导致被欺凌学生维权难。就此事而言,家长报警由警方调查、处理,是正确的。但警方的处理,还有待完善,即便涉案学生因年龄原因不执行行政拘留,也应该依法将其送到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这也是最近多起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处理方式,涉案的未成年人就算没有欺凌他人,只是暴力伤害,也应被送到专门教育学校接受矫治教育。而在警方处理后,校方对学生的行为性质,应该根据警方调查结果进行认定。学校成立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是对的。这也是落实教育部的要求。但是,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或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必须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如果是高中学校)、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法律专家共同组成,独立开展工作。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的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要选举产生,心理专家、法律专家、教育专家要公开遴选。不能由校方委派,否则,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就会变为摆设或工具。防治校园欺凌,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校园欺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认定与处理。这需要学校切实建立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推进学校依法治教。对于发生学生欺凌的学校,要依法追责,要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判定学校的责任,而对于涉嫌欺凌他人的学生,也要教育的归教育,法律的归法律,既对校园欺凌行为作出严肃处罚,又治病救人。看起来重视的“一票否决”,在实践中往往会适得其反,阻碍校园欺凌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