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罐爆燃致患儿面目全非,医生如何“换脸”?

Wait 5 sec.

少年小杰遭遇煤气罐起火意外后全身严重烧伤,面目全非。如何救治?医疗团队还原了这场关乎 “重生”的修复手术。撰文 | 郭雪梅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煤气罐爆燃事故,让独自在家做饭的14岁少年小杰(化名),遭遇了人生重大变故。这场意外造成的创伤,令人心痛不已:他全身一半以上的皮肤严重烧伤,头部五官损伤后几乎成了“无面人”;双手多个指头因伤势过重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双下肢也布满伤痕。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张伟向“医学界”回忆,大面积烧伤后的长时间疼痛经历和烧伤后瘢痕导致的肢体残疾、容貌变化,让小杰承重了巨大痛苦,更催生出强烈的自卑。他本该和同龄人一样在校园中奔跑,如今却只能躲在家中消磨时光。雪上加霜的是,小杰家境普通,受伤后,家人不得不放下工作全职照顾,家庭经济瞬间承压。为了省下治疗费,父亲甚至主动为孩子捐献皮肤。好在医院与当地政府伸出援手,在烧伤后及时为他想办法筹集治疗经费,并办理了低保。与此同时,一场关乎 “重生”的手术修复计划,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拉开序幕⋯⋯在腹部“养一张脸皮”据张伟介绍,意外发生那天,小杰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家做饭时遭遇煤气罐爆燃,其面部及全身多处皮肤被严重损毁。事故发生后,小杰先在湖北省某市一家医院接受了早期急救,包括气管切开等紧急措施。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开展完善的后续治疗,小杰被紧急转诊至武汉市第三医院。转院时,小杰伤情很不乐观,医护人员首先对其全身状况进行稳定,再通过多次手术及时修复创面。然而,烧伤后的危险期通常较长,小杰的创面修复过程极为艰难,他不仅需承受治疗带来的痛楚,还面临严重烧伤所导致的感染、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张伟接手治疗时,小杰的创面治疗已基本告一段落,进入后期的功能整复期与康复阶段。他向“医学界”介绍,烧伤后,小杰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且受伤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能像同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张伟还了解到,小杰家庭条件一般,受伤后父母需贴身照顾他,家庭经济压力陡然增大,父亲为节约治疗费用曾为他捐献皮肤,医院与当地政府则结合实际情况,为他办理了低保,同时通过慈善总会及基金会筹集了一部分治疗经费。2024年,小杰正式启动修复手术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面部毁损对小杰生活与心理的影响更大,医院决定优先从面部修复入手,改善他的面部外观。科室为小伟进行手术/本文图片皆来源于武汉市第三医院张伟向“医学界”介绍,目前国内外均有类似烧伤换脸手术的报道,其中“中国式换脸”以上海九院的方法为代表——即通过在皮肤内植入扩张器,获取一张完整且面积足够的面部皮肤,再移植到脸上。“常规的扩张器埋置部位是胸部和背部,因为这两个部位距离面部近,且皮肤颜色与面部相近,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他解释道。但小杰的情况较为特殊:面部毁损面积过大,且年纪小、个子小,体重仅有36公斤,身高1.5m左右,胸部与背部空间有限,若在这两处埋置扩张器,可能无法获取足够面积的皮肤。此外,团队还需兼顾他后期耳朵、手部的修复需求。综合这些因素,张伟团队决定创新性地在小杰腹部植入扩张器。为获取更大面积的组织瓣,还对小杰的肚脐进行了移位。张伟介绍,尽管腹部皮肤与颈部周围存在一定色差,但总体能满足换脸的基本要求,且腹部扩张过程中患者更易耐受,在家即可自行为扩张器注水,操作较为方便。“在腹部扩张期间,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呼吸、睡眠正常,身体发育也未受阻碍,不会引发肋骨内陷。”张伟说。9小时完成换脸手术经过长达18月的扩张,今年10月,这张20cm×30cm的腹部“脸皮”到了可以移植的时候。张伟告诉“医学界”,之所以需要18个月,一方面是等待皮肤扩张,另一方面则需要等待患者皮肤疤痕成熟稳定。考虑到患者是未成年,团队还需要做好心理辅导,确保其配合治疗。比做换脸手术更难的,其实是手术设计。张伟介绍,所谓换脸,绝不是把一张皮直接移植到脸上这么简单。“首先,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取皮肤,部位的选定和规划至关重要。术前需要探测组织瓣皮瓣移植的血管蒂,并进行预先设计,明确哪些部位用于额部、面颊、口角等不同区域的修复。”张伟坦言,虽然在埋扩张器时已有初步设计,但真正的手术实施设计仍非常复杂。例如,医生需要精确划定每个区域的大小、尺寸和位置,并进行对比和设计,不同位置的轮廓和细微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类似于裁衣服时的精细拼接”,他形容道。通常,手术团队会把皮肤最薄的位置放在面部中间,用于重塑眼部和鼻部的形态,皮肤取下后,他们还需在眼、鼻、口等区域预先进行开孔处理,以确保功能和外观的恢复。医护团队为其埋置了两个扩张器,用于面部和手部修复为了将这块约600平方厘米的巨大组织瓣精准移植到面部,并最大限度保证存活,手术团队还需要掌握高精尖的解剖技术,以精准处理血管蒂的解剖和吻合。张伟告诉“医学界”,组织瓣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由于单一血管蒂无法满足如此大组织瓣的血运需求,手术团队此次采用了多血管蒂吻合的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他们为小杰解剖了三组血管蒂,以确保修复的安全性和组织瓣的充分血液供应。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解剖的精准性,避免血管损伤,医护团队在手术中还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组织瓣移植前后的血液流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评估,以预防血管出血或栓塞等潜在风险,影响组织瓣的存活。经过9个小时的精密操作,小杰脸部的血管吻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通过持续的观察和检测,移植的组织瓣最终成功成活。此外,由于术前已为患者进行了肚脐移位和重建的规划,在手术中,医生切除了原有的肚脐。随后,在腹部取皮后,进行了腹壁整形手术,以确保腹部的外观和功能不受影响。手术后,小杰的腹部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换脸手术完成后,小杰的面部外观有了显著的变化。手术前,小杰的面部因疤痕挛缩导致眼睛出现外翻,嘴唇呈现小口畸形,鼻孔狭小且鼻子扁平,还有部分缺损。手术中,团队为其切除了面部的全部疤痕,整个面部皮肤被完整、颜色均匀的正常皮肤所替代。眼睛外翻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嘴巴也进行了开孔处理。目前,因鼻子的支架植入手术尚未进行,所以小杰鼻孔的结构和形态尚未完全重塑;面部移植后的皮肤仍显得有些臃肿,还需要多次整复和修整,以及进行鼻唇沟等结构的重建;耳朵在烧伤中受损严重,暂时也还未进行修复。致力于烧伤患者的全面康复“小杰目前能够完成全脸换皮,已经相当不易。”张伟比喻,这就像是修房子,现在已经把框架搭建好了,后续的修复和调整工作,就像房屋的装修,有的人可能更注重硬装,有的人可能更注重软装,时间会有所不同,但目前的手术成果已经为后续的精细修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学界”了解到,为了使小杰的面部修复达到理想的效果,后续还需要进行至少三次及以上的修整手术。此次换脸为I期手术,随后,小杰将继续在武汉市第三医院进行II期手术。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成立于1970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外知名烧伤中心,曾成功治愈总面积100%的特重烧伤患儿、实现国际首例严重电烧伤后断肢交叉再植、研制成功国内首例烧伤截肢患者3D打印手等,屡屡刷新烧伤治疗新纪录。此次手术专家、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张伟类似于小杰这样的病例,武汉市第三医院过去也接诊了不少,有些比小杰年龄更小,但受伤程度远没有他这么严重。张伟团队曾统计,有8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下腹部靠近肚脐的区域皮肤是完好的。因此,团队专门对这些皮肤区域进行了开发,进行了扩张器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实现这些皮肤的充分利用,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8年,医院烧伤科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烧伤患者互助组织“华中烧伤病友会”;2010年,成立了国内首个烧伤妇女儿童专项救治基金“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小杰能够完成此次手术,均离不开两者的帮助。“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交流和支持的平台,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鼓励。”张伟介绍,医院还设有全国首家烧伤康复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助力他们重拾自信,更好地回归社会。来源:医学界运营:王奥雅责编:汪   航值班:文   慧*“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上医学界医生站App看更多医疗信息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