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到文豪,苏东坡在黄州经历了什么?

Wait 5 sec.

《文明之旅》是罗振宇老师主理的历史文化节目,从公元1000年开始讲述,计划持续更新20年。本周三,将为你讲述公元1082年的故事。这一年关注的是苏东坡在黄州的故事。下面是本期节目的精彩看点。《文明之旅》正式内容更新时间:1、得到App,周三0点更新 ;2、《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周三6点30更新。1082年,苏东坡在黄州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和《临江仙》,还有书法杰作《寒食帖》。一年之内,这么多传世名作,简直是杀疯了。但这个时候的苏东坡,其实相当于一个被监视居住的“罪犯”。穷到要自己种地才能吃饱饭。更惨的是,他和过去的朋友圈彻底断了,平生的亲朋好友,彼此连一个字都见不到。这么穷困潦倒、这么绝望孤独,苏东坡是怎么突然爆发出这么强大的创作力的?有本书叫《稀缺》,里面说:匮乏不仅会让你缺钱,也会让你的认知带宽不足。穷人把大量心智资源用于解决生存问题,严重挤压做高质量思考的空间。印度农民在手里有点活钱的时候,连智力测试分数都比平时高很多。你看,贫穷真的会让人变笨。大多数情况下,苦难就是苦难,它会把人从肉体到精神全方位地往深渊里拖。那苏东坡是怎么在这种困境中不但没有沉沦,反而破茧成蝶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佛学。年轻时的苏东坡对佛教一点敬意都没有。但在黄州,他每隔一两天就往寺庙里跑,焚香、打坐、冥想,还给自己取号“东坡居士”。他进入了佛学那种极大尺度的精神空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过请注意,佛学不是躺平。苏东坡从佛学里拿到的,是一种超越精神。先一个筋斗云翻出去,把自己放到宇宙级别的尺度上;然后再一个折返跑,一猛子扎进万丈红尘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既超越又入世的精神,到底是怎么锻造出来的?想第一时间体验节目完整视频和音频版,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在得到App预约: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