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叫《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忙,而在于解决了多重要的问题》。文章强调的是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它介绍了麦肯锡的一套高效工作法——“SCQA”情景分析法。对于陷入无效忙碌的同学来说,这篇文章可能会提供一些启发。 [商品] 文章开头举了个例子。领导找到你说,“最近产品用户流失很严重,怎么回事?”于是,你马上召集团队头脑风暴了几小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活动上线之初,数据确实有所回升,但没过多久就重新回落。问题出在哪?从一开始,你在卖力解决的可能就是一个“假问题”。在上面的场景中,真正的问题是

Wait 5 sec.

'最近吴老师分享了一篇文章,叫《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忙,而在于解决了多重要的问题》。文章强调的是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它介绍了麦肯锡的一套高效工作法——“SCQA”情景分析法。对于陷入无效忙碌的同学来说,这篇文章可能会提供一些启发。[商品]文章开头举了个例子。领导找到你说,“最近产品用户流失很严重,怎么回事?”于是,你马上召集团队头脑风暴了几小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活动上线之初,数据确实有所回升,但没过多久就重新回落。问题出在哪?从一开始,你在卖力解决的可能就是一个“假问题”。在上面的场景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用户流失严重吗?并不是,它只是更深层次问题的一种表现。在没有找准问题之前,一切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怎样才能精确地锁定问题?麦肯锡的“SCQA”情景分析法提供了一种结构化思维方式。它的四个字母分别对应四个单词,Situation(情景)、Complication(冲突)、Question(问题)和Answer(答案)。这套方法的核心,是用前三步“SCQ”,先把问题定义清楚。首先,在“情景”部分,要求用一句话,描述一个无争议的客观事实或背景,它的关键在于稳定、客观。比如,“过去半年,产品月活用户稳定在50万上下,每月的用户留存率保持在65%以上,并且70%的用户会参与‘每日打卡领积分’活动”,这句描述没有褒贬,是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客观事实。第二步“冲突”部分,要求用一句话点明“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必须是具体的、能被感知的。比如,“近一个月,月活用户掉到了40万,留存率降到了50%,参与‘每日打卡领积分’活动的用户比例下降到了50%”,这个变化打破了稳定状态。第三步,我们开始提出核心疑问。当把“情景”和“冲突”摆在一起,真正有价值的、需要被回答的“问题”就会自然浮现。为什么“每日打卡”的用户突然少了很多?采取哪些针对性办法,才能把这部分用户拉回来?明确了最核心的问题后,后续再做用户调研或策划方案,就都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不会盲目行动。通过“SCQ”三步,我们把一个相对模糊的情况“用户流失严重”,转化成了一个更清晰、有具体行动方向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陷入无效忙碌,不妨试试“SCQA”分析法,它可能帮你少走弯路,让工作更高效。参考资料:公众号“咨询与管理”《麦肯锡:工作的价值不在于你有多忙,而在于你解决了多重要的问题》'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2TE2sTr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