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那些报道海棠事件的中国记者

Wait 5 sec.

CDT 档案卡标题:那些报道海棠事件的中国记者作者:苏晓凡、简恒宇发表日期:2025.10.6来源:田间主题归类:海棠文学城CDS收藏:人物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后台资料马上就破万了,热度有一点超乎想像。我们才意识到,它在女性群体中是非常被重视的议题。”2024年12月9日,《水瓶纪元》在微信公众号刊出的报导〈海棠作者被捕,耽美创作频繁涉刑出路何在?〉,是最早关注及报导“海棠事件”的中文媒体之一。海棠全名“海棠文化线上文学城”,是提供各类文学创作的中文平台,又以描述同性之间情谊的Boy’s Love(BL)/耽美作品为大宗。2024年的海棠事件,即是中国安徽省绩溪县逮捕人不在其管辖区的网络作者,罪名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水瓶纪元》编辑弹弹认为,这是首次发生大规模“远洋捕捞”海棠作者情况,整体氛围倾向于息事宁人,所以报导的媒体不多。另一家有报导此事的媒体是搜狐新闻的极昼工作室。“远洋捕捞”在网络用语的意思,是指一地的执法机关到不属其执法辖区的地方抓人,此举的正当性备受质疑和批评。《水瓶纪元》报导上线后,先是被禁止分享,隔了近10日才被删文,这期间已有许多人转发,甚至帮忙分享至微博,其中一位微博转发者告诉弹弹,那则贴文的浏览量破了百万。撰写这篇报导的记者紫雨林,早在2024年6月传出有海棠作者被抓时,就关注此案,但迟迟没敢跟经常合作的单位报题,“我主要跟非虚构写作的媒体合作,但感觉她们不会通过这个选题,所以一开始先关注著,没有报题。”直到同年10月看到《水瓶纪元》在找记者合作海棠报导,她主动联系她们,才著手报导。作者拒绝采访紫雨林先是在微博上联系十多位海棠作者,都未收到回复,转而尝试联系海棠读者。受访者之一的小竹,就是先以读者身份接受采访,有所信任后,才表示自己也是海棠作者。小竹不只受访,也帮忙询问其他受访者、提供相关资料。报导揭露判决书上的证人,与中国安徽省绩溪县公安局一位职员重名,这一线索就是来自小竹。“我不确定是她本人查出来,还是圈子里有人查出来,在要发稿的那一周,前三天左右(收到)吧。可能她们对记者不是很信任,所以一开始没有给我(判决书),或者说她们有想公开的时机。”紫雨林在报导中揭露海棠涉事作者的判决书。(翻摄自《水瓶纪元》)晨晨是另外一位主要受访者,一开始是犹豫受访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先前有其他记者来联系,却没有下文。她们以共享文件方式进行笔访,紫雨林表示:“我把问题都列进去,但等了一周,里面一个字都没有,我以为她要放我鸽子。”结果是晨晨每一题都思考许久,回答详细,甚至从上千张照片里,挑选相关材料,提供给紫雨林。“为什么能说服到她们两位受访,跟她们对于媒体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她们觉得,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留下纪录。”紫雨林说。小竹协助联系的作者拒绝采访的理由,除了因为这些作者年纪都很年轻,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倾向保守以对,也因面对高额罚金的经济压力,有些人期待会给予受访费用,紫雨林表示:“一开始我有点生气,我冒风险做报导,为什么还要倒贴钱呢?”“但平静下来后,我感觉我们站在不同位置看这件事,记者是用公共价值的角度去看。”紫雨林说:“记者的职责是通过报导,尽可能整合资讯、披露资讯,然后引起舆论的关注。”报导刊出后,小竹也才向紫雨林坦承,受访时提到的其他作者的资讯,她事前并没有告知她们,“她怕说了,那些作者不会让她说。她认为,这件事有必要公开。”幸好,相关作者读到报导后,没有不悦或不安,反倒肯定报导撰写的立场角度。“引用小竹的回答,因为我这篇报导相对中立,或者说那些作者可以接受这样的立场。也看到报导出来,她们没有受到危险,反而有更多人看到她们的处境,会给打赏之类的,有改变她们的处境。可能也让她们对媒体的认知有改变吧,觉得是可以帮到她们。”紫雨林为《水瓶纪元》写的报导发挥了作用,后续也有越来越多作者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她一再强调,能促成这个效果,是多方面力量的集结,包括被删文的时间差和多人转发,“如果报导一出来就被打掉,那可能大家都不会再说话了。它没这么快被打掉,还有很多大V转发。”公开发声才能保护自己2025年3月,海棠作者面临第二次抓捕情况,这次是甘肃省兰州市警方进行远洋捕捞,到了6月,此话题已在微博热议,多位律师在社群平台公开表示,愿意提供法律援助,中文独立媒体《WOMEN我们》随即也代为发布〈海棠当事人问询应对手册〉,并在文中补充强调,接受媒体采访是在维护自身权益,“不要惧怕发声,要为自己据理力争。”接受媒体的采访是正常的事,因为公众对发生了什么有知情权。不要惧怕发声,媒体的关注会引发大众关注受害者的境遇,减少污名化的伤害,大概率可以让公权力更谨慎的对待案件。当然,在接受采访时也要保护自己,可以要求匿名,保护隐私信息等。你可以选择专业的媒体接受采访,通过搜索记者和媒体的过往报导进行判断。“我们认为,承认信息权是我们平台的基本价值观。”《WOMEN我们》编辑于长夜向《田间》说明决定发布手册的主要原因。他说,在2015年之前,接受采访仍是一种普遍信念,相信“公开”就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武器,如今许多人不这么想,主要原因是受到威吓,那并不是民众或媒体的问题,但“不说出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WOMEN我们》代为发布〈海棠当事人问询应对手册〉。(翻摄自《WOMEN我们》)国中(初中)时期就接触耽美文化,这次为《水瓶纪元》报导第二波抓捕的记者甄无羽解释,随著案件开始进入庭审,作者们意识警方审讯所承诺的“不会有事”出现变化,处境越来越不乐观,于是纷纷“发帖”自述处境,希望社会舆论能影响大众正确看待事件,包括律师、学者、读者和一般大众都指出案件的不公,针对其中的法律、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知识科普和讨论。许多律师也纷纷行动,援助作者,这正是此次报导的转机所在。台湾成不能报导因素早在2024年事情发生时,甄无羽便在微博私讯作者,想报导她们的处境,“但当时我还在机构(媒体)内,尺度不太允许,我报(题)了好多次都不可以。”甄无羽当时的主编对于耽美作者案件并不陌生,但她立刻识别到这题的敏感点在于,海棠文学城的伺服器设在“台湾”。另一位参与报导的记者岛眉淡也曾向任职媒体的主管报题,“他是中年男性,不知道海棠是什么。”由于伺服器在台湾,主管直接误解那是一个有关政治的网站,“当时我跟他解释,里头是女读者看的小黄文,他说‘肯定不是’。”主管认为过于敏感拒绝岛眉淡的报题。“兰州这次,《财新》和《南方都市报》也都有发,但报导角度把它当成个案去报导,尽可能规避一些东西。比方说,海棠是台湾网站这点,只当作背景资料补充,不与案件连结一起。”甄无羽认为,目前的海棠报导,不管出自于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媒体,都没有探讨到海棠在此次事件中的位置、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有关海棠的伺服器架设在台湾的说法,这点难以查证,但《田间》试著确认该网站与台湾龙马文化公司的关系,以及此公司是否仍在运作。使用 Wayback Machine 回溯海棠网站历史,发现该网站于2014年8月成立时,名称为“龙马文化线上文学城”,联络电话与龙马文化公司相同,但2017年4月的纪录显示,该网站已改名为“海棠文化线上文学城”,连网络书店名称也是从原本的龙马文化改为海棠文化。另外,海棠网站上公布的会员规章及隐私权规范中,最后一条明文:“因约定条款所发生之诉讼,以台湾云林地方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龙马文化公司登记的地址同样在云林。“海棠文化线上文学城”母公司为设址在台湾云林的龙马文化公司。(简恒宇摄)《田间》曾致电龙马文化公司,当时无人接听。9月21日,《田间》团队前去云林,不只找到该公司门牌,再次拨打电话时,意外地有人接听。对方表示是龙马文化公司,并称已没再出版书籍,现在小说内容只能线上付费看;当被问到要在哪个平台看时,对方沉默数秒,没有明确回答;追问是否可在海棠看时,对方给予肯定答复,也确定该公司还在运作,随即结束通话。不过《田间》当时仅确认了海棠为龙马文化公司营运,没有机会进一步询问海棠抓捕事件的相关问题。另外,龙马文化公司曾于2010年出版天一的作品《绝对侵占》。天一是中国耽美小说作家,当时因印制作品贩售,被安徽芜湖县警方依“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逮捕,最后被芜湖县人民法院判决坐牢十年对当事人影响是首要考量甄无羽强调,难以通过报题,除了因为涉及“台湾”,也与海棠文学城涉及性别议题有关,她直言,2020年以前,报导耽美事件是可以见光的,“天一案当时有一批市场化媒体报导,整个社会是可以讨论这件事的。2019年深海先生案子,虽然没天一案广泛,但判决资料是公开的,家人愿意公开(采访)的意愿也高。”深海先生也是中国耽美作家,2017年以“非法经营罪”被捕,最后被判四年徒刑。2021年,中国多个大学LGBTQ+社团的社群帐号遭到删文、停用,甄无羽直言:“我认为这件事是分水岭,不只是耽美,LGBTQ+议题都被禁止了,完全变成敏感词。”据传也有其他同业想报导海棠,但所待机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同意报导和刊出。不过,第二波抓捕,确实有更多家中国媒体报导,包括已被删文的《三联生活周刊》,以及《财新》、《南方周末》等等。只是在报导角度上都必须取舍,著重讨论其中的司法问题、量刑计算方式,避免碰触警方执法缺失,“这是无可奈何的状况,如果不按照那个角度,可能稿子都发不出来。”相较之下,具有独立性的《水瓶纪元》,一直企图扩大这些较为敏感议题的报导空间。“我们的定位是尽可能弥补,在审查制度之下深度报导的空缺。”弹弹说,编辑室内部没有任何(自我)审查,“就是先把稿子做出来”,但因应大环境的审查压力,会调整发稿策略。2025年6月底《水瓶纪元》刊出第二篇海棠报导。(翻摄自《水瓶纪元》)像是《水瓶纪元》的第二篇海棠报导,选择不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就是考量到,其他中国媒体都已发稿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感觉来自官方监控的压力逐渐升高。岛眉淡说,她可以理解《水瓶纪元》的做法,“毕竟公众号是非常宝贵的平台,现在炸一个少一个。”就算没有自我审查,在中国做这类报导,记者身心仍处在非常紧绷的状态。甄无羽说:“我们不能像外媒那样,得到什么资讯,都可以全部写进去,我们也很想从专业主义去做(新闻),质疑政府、质疑公权力,但在中国就是不行。这样牺牲的会是采访对象,甚至我们自己。”在采访撰稿过程中,甄无羽与岛眉淡会随时沟通确认,曝光内容可能对判决结果,以及涉事作者、读者造成的影响,“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视角,任何资讯会如何影响这件事的处理程序,影响到具体的人,这是最为首先考量的。”甄无羽强调。“最难处理的是审讯过程。”甄无羽直言,写这篇稿是很折磨、纠结的过程,采访到多位涉事作者、读者在被审讯时,遭遇到不符合程序正义的细节,但若详细写出,可能波及到采访对象。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是顶著来自警方警告的压力,仍坚持受访。“在日常新闻报导中,媒体代表的公共利益与采访对象的个人利益经常有冲突,但在做敏感议题报导时很特殊,它有点像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战斗,一起想怎么保护好自己。”记者两难:想声援却有风险不管是紫雨林还是甄无羽,在报导刊出后,都曾痛苦过一段时间,夹杂失落、恐惧和自我怀疑,甚至是不被理解。紫雨林曾在社群写下约访不到受访者的挫折,认为作者们可以更积极为自己辩护,贴文却遭到网友批评不理解海棠作者的处境,说她是一位不专业的记者。与网友来来回回地争辩,让紫雨林身心俱疲,有段时间刻意不去触碰相关消息。而看著受访者们还有同业所遭遇的压力,甄无羽说自己总会有股愧疚感,“自己报导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除了公共价值,能给具体的人又带来什么?”但另一头,又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抓被审问的对象。“你没办法去判断声援当事人,要声援到什么程度。你不发声,可能没有好结果,发声规模太大,让事件升级,可能又会面临另一个局面。”“它若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公共讨论,作为记者会感到失落,但又也有点庆幸,这样能安全。”这类矛盾无解的思绪,把记者拉进抑郁无力的深渊。甄无羽叹:“每做完这种题目,会有耗光力气的感觉。”岛眉淡早些跳脱了这种消极抑郁的创伤黑洞。2024年11月,广东省珠海市发生造成38人死亡的冲撞事件,岛眉淡听同事转述,有200多位记者在事件发生后立刻到达现场,“当时现场有非常多媒体,但那天一篇稿子也没见到。”直到隔天,《水瓶纪元》终于发出了报导⸺中国新闻环境的高度紧缩,对照新闻媒体追求报导真实的奋不顾身⸺在那一刻岛眉淡心中也有所体悟:“我不能够再陷入无力之中,做点什么,才能拯救自己。”在那之后,她开始与《水瓶纪元》的合作。《水瓶纪元》合作作者全是身处中国的撰稿者,他们在一再被噤声的环境里头,努力寻找管道,持续纪录和报导,“偶尔会感慨这种个体的坚持,很难形成特别强的力量。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岛眉淡说。甄无羽则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深陷恐惧无力,得出一种经验,她说,隐隐拉住自己的,是那份对新闻专业的信念。“我始终觉得我在做专业的事情,做记者该做的事情,写出事实。如果要为事实承担代价,虽然不知道我能不能承担,但在做报导的当下,我就是要把稿子发出去,不想这以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