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今年8月,浙江省高级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例,宁波市民水先生起诉,家里每天遭到对面的建筑大楼玻璃幕墙反射强光。随后,建筑大楼的业主被判赔偿水先生6.5万元。这起案例被作为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公布,被认定为光污染引起的环境侵权纠纷。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22年,全球夜空的光污染每年增加9.6%。在无声中,光污染正在地球生态,其中也包括许多人的身心健康。很多人如今都感叹,城市上空已很难看到星星了。但另一方面,光污染的管理甚至认定,都还是很大的难题。文|小安编辑|王海燕当你遇到光污染今年2月,隐小姐连着做了一个多星期的噩梦,甚至还梦到去世多年、从未梦到的亲人。平时沾枕头就睡的隐小姐感觉不太对劲,怀疑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东西’”,于是去“烧香拜佛”。龙华寺、玉佛寺、静安寺……隐小姐把上海当地有名的庙都跑遍了,晚上却依然睡不好觉。“白天同事都问我是不是一整晚没睡,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已经神经衰弱了”。终于有一次,深夜从噩梦中惊醒后,她发现卧室的床头、空调、柜子都被诡异的红光笼罩。隐小姐下床,从窗户往外看出,发现隔着一条马路的商业楼挂了一块大LED屏,“屏幕从2楼一直延伸到5楼,看上去有七八米宽”。LED屏白字红底,写着“旺铺出租”,大字下还有招租面积、金额、电话等信息,发出一片红光,直照到隐小姐家里。图源:受访者供图隐小姐家住上海长宁区,她对这栋商业楼并不陌生,里面有许多餐馆,隐小姐和家人偶尔会去吃饭。2024年底,商业楼外侧搭起脚手架,盖着绿色的幕布在施工。2025年2月,当LED屏落成时,隐小姐就注意到家里有红色的灯光照进来,但并未在意。直到这个夜晚,在建筑行业工作的隐小姐马上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光污染,她怀疑自己就是因为这个睡不好的。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室外照明设施干扰光影响限制指南》,光污染为指的是“因特定环境下光照的数量、方向或者光谱分布而导致人烦恼、不舒适、精神涣散或者减低人识别环境中重要信息能力的光行为。”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分类是,按照污染源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是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等装饰材料反射光线造成的光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则是天黑后,商场、酒店等地的广告灯、霓虹灯过于闪烁,使得黑夜亮如白天;彩光污染是指如舞厅、酒吧安装的旋转灯、荧光灯等闪烁的彩光造成的污染。《坚如磐石》剧照隐小姐遇到的正是人工白昼污染。现有研究表明,刺眼的光线可能让人头痛、视线受损。最重要的是,光污染会破坏睡眠结构、缩短睡眠时长等等。通过对睡眠的破坏,人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增加人患癌的风险。无法忽视的还有光污染带来的情绪问题。2024年,意大利精神病学教授发表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对情感障碍的影响巨大,光污染通过影响昼夜节律和睡眠质量来影响心理健康,主要影响情绪调节。第二天,隐小姐就打了12345热线,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灯光景观所随后相应,以灯光扰民为由责令商场关闭。但关了一两天后,灯又重新打开了。此后,隐小姐经了投诉、关闭、再打开的反复拉锯战。知道是光污染后,她拉上了百叶帘,不再做噩梦,但红光仍然从窗帘缝隙透进来,她感觉自己每晚仍然睡不好。另一方面,隐小姐并不习惯拉窗帘睡觉,她不认为自己应该为“对方的问题”而改变。图源:受访者供图隐小姐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她利用周末走访了周围几个小区的楼栋。隐小姐一家家敲门,“我就想知道这个灯都影响了谁,有多大的影响,看最后怎么解决。”根据隐小姐的走访,周围有10多家居民家也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困扰。“有个是独居老人,70岁左右,和我说晚上实在太亮了,他睡不着觉,只能睁眼到天亮,但是他又不知道和谁说、怎么说”。隐小姐说,这样的老人并不少,“有老人觉得对方现在做生意也不容易,忍忍就算了,还有老人说自己不懂如何上网投诉,如果是联名写投诉信就愿意加入。”老人的处境的无措让隐小姐更加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隐小姐触碰的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城市问题。早在2016年,来自美国、德国的科学家团队就曾根据精确测量地球夜间地表发出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强度的卫星数据得出结论:世界上 80%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下。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2023年,一篇基于全球星空观测的数据发表的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22年,全球夜空的光污染每年增加9.6%。《银翼杀手》剧照很多人也逐渐意识到光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以隐小姐所在的上海为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2021年1月到11月份,上海市民热线收到市民的投诉,有关‘光污染’的投诉有3341件,和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投诉的内容多种多样,比如沿街商铺店招、广告牌通宵开启,交通补光灯过亮影响交通安全,工地探照灯、路面景观灯、球场照明灯等光源的角度、亮度有问题等等。人们与光共存时,也不得不与光污染共存。治理难题投诉没能解决问题后,隐小姐联系到街道办事处,属地街道表示,隐小姐又联系到街道,属地街道表示广告牌所处的工程有备案报监为“防水修复工程”,他们也没办法。修读过法律和建筑双重专业的隐小姐只好转换思路,开始研究这个LED装置外框等构筑物,是否属于非法违章物体。她查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写明,设置者应当根据技术规范制定设置方案,并报市或者区绿化市容部门批准。而绿化市容局的官网上显示,上海户外招牌的批准名单里,并没有她家对面的点位。隐小姐判断,LED灯牌的存在是“违法行为”。隐小姐在一次脱口秀演出中,吐槽了这件身边事,刚巧有位记者在现场,很快去到实地采访。最终,在当地街道的协调下,LED灯牌被撤掉,隐小姐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睡眠。觉得自己幸运的同时,隐小姐也有些无奈,她推测,如果自己继续以光污染投诉,解决将会遥遥无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昕主要研究建筑光环境、城市照明等,关注光污染已有十多年。他告诉本刊,虽然光污染现象并不少见,对光污染的治理还有待完善。张昕解释,光污染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值。“引起人感到不适的所有光源都可称为光污染”。因此,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样,“比如我家有一个房间也会受到玻璃幕墙射过来的光影响,很强。我自己觉得挺好,因为提高了采光。但要是在办公室,晃我眼睛了,我可能就去告他。”《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对光污染的回避也相对容易,“像噪音污染就难以忍受,因为耳朵不可能关闭,但眼睛可以移开视线,可能背过身去影响就没那么大。”综合来说,张昕表示,人们对光污染的忍耐程度较高。此外,光污染治理本身并不容易。“光要测量光污染就很难”,张昕介绍,如果家里感受到光污染,一般至少要测窗口外垂直照度、窗口方向看上去的污染源的量、污染源的光强三个指标。以窗口垂直照度为例,是指光线垂直照射到特定区域的光照强度,现有的工具只能确定该,该处是否受到光污染,但无法确定不同光源的强度,也就无法确认,具体的污染源。张昕说,“比如北京的晚上,本身照度就高,有路灯、有各种招牌,天空已经被照得很亮,你无法准确地测出想要测的那个光源的照度”。技术上的难度也导致了目前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目前,我国国家仅在《环境保护法》中提到,光辐射是污染物的一种,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企业应该要采取措施防治,并没有具体的防治细则和处罚措施。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在现实的判例中,法官往往无法像水污染、土污染一样,根据监测机构的数据来判断污染源、污染程度。8月11日,浙江省高级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中,公布了一起玻璃幕墙反射形成的光污染的典型案例。宁波市市民水先生家,对面建起新楼,玻璃幕墙每天反射强光,射到水先生家的客厅。与大楼所属地产公司协商无果后,水先生将对方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处房地产公司侵权,赔偿水先生6.5万元,用于将水先生家的客厅换成低透玻璃,减少反射光的影响。虽然作为示范案例,但因为没有统一的光污染鉴定标准,专业鉴定机构无法受理检测。最后,办案法官只能分别在上午、下午去到现场勘察,结合水先生提供的照片、视频,确认水先生诉讼的情况确实客观存在,且光污染影响时间较长、光线明亮乃至刺眼,超出一般公众普遍可以容忍的程度。张昕也曾去到国外不同城市,他的感受是,国外相较国内整体要更暗一下,“功能性的灯会保障,比如路灯,但景观性的灯要更少一些”。张昕解释,一方面,国外的城市规划有所不同,“比如商业区和住宅区是分开的,而且地广人稀”。另一方面,“建一栋楼或者大型公共场所时,身在其中的业主更希望自己被别人看到,或者城市把耀眼的光环境当成是刺激消费的活力,而非考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午夜巴黎》剧照我国在不同时期也出台了不同的照明规范,规定了LED 显示屏干扰光的限值要求、玻璃幕墙的可见光反射比例等等,但因为不具有强制性,落实起来较为困难。光污染背后的生态影响和人一样,地球上的生物伴随昼夜节奏展开一天的生活,迁徙、捕猎、繁殖。当人为改变白天的光源或是夜晚的亮度后,其他生物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甚至被伤害。比如小鸟,城市中玻璃幕墙大规模使用后,白天上面反射出的植被、景观或者天空的倒影会吸引鸟类,以正常飞行速度飞向玻璃,发生致命撞击。在夜晚,大规模迁徙的鸟类会被灯火通明的建筑物吸引而偏离正确的迁徙路线,或者直接撞上去。这也算是光污染中的一种。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与多家保护机构共同发起的“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项目团队调查发现,2021年至2023年,中国32个省的3078栋建筑中,14%的建筑物都发现了鸟撞现象。美国鸟类保护协会2022年发表的文章表示,美国每年有高达10亿的鸟类因为撞向玻璃而死亡。 鸟类不像人一样可以理解并整合相似的视觉提示,所以鸟类看不见玻璃的存在(图源:美国鸟类保护协会)光污染还通过影响昼夜的节奏,影响夜行动物的生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生物学教授Kenneth Lohmann就发现,海龟需要晚上在海滩上孵化,幼龟则通过探测海洋上明亮的地平线来发现大海,但人造光会吸引它们从而远离海洋,许多幼龟因此死亡。佛罗里达大学教授2016年的研究显示,美国 98% 的海龟筑巢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光污染。还有我们童年时代常见的萤火虫,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光污染会干扰雌性萤火虫用来吸引雄性萤火虫的生物发光信号,从而干扰其繁殖,萤火虫将会越来越少大部分人不得不接受的另一个事实是,我们头顶的星空正在逐渐黯淡。星夜是天津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在学生身份之外,他还是一名“追星人”,利用业余时间拍摄星空。星夜介绍,光污染程度会影响星空拍摄,人造光越亮,与星星的对比度会变低,也就更难看到。“追星人”常用的辅助拍摄星空的APP里有一个功能就是测量光污染,即波特尔( Bortle scale )暗空分类法。这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夜空质量的标准,1级时肉眼可以看到银河细节,9级时仅能看到几颗星星,数字越大,光污染程度越高。依照星夜的经验,像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城市中心的光污染都达到了最高的9级,“4级及以下才能看到大部分星星甚至银河”。图源:天文通小程序这两年,星夜的明显感受是,光污染增加使得拍摄星空越来越难,想要拍摄出完整、清澈的星空“只能被‘赶到’更远的地方去”。2021年,他在秦皇岛的新开河码头拍摄,光污染程度只有3级。今年7月份再去,光污染快到5级,海边多了很多高杆灯。这样的地方并不少,“有的海边这两年多了烟花秀和的海鲜商铺以及一些彩色的射光”,星夜最终没有拍摄就回来了。星夜注意到,为了应对目前光污染严重的现在,最近几个月,圈里兴起了用红外摄像机拍摄星空的办法。去掉普通相机中的红外截止滤镜,利用物体红外辐射形成高分辨率热图像,可以克服可见光的影响。用这样的方式,即使在城市中心也能看到银河。但红外成像的图片颜色近乎黑白,失去了星光的闪耀,“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星夜拍摄过的让他觉得最震撼的星空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2023年,他和同伴一起自驾走到草原腹地,在一片湖旁驻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更不用说光源,光污染程度显示是一级。天空呈现出极光一样的绿色,银河清晰可见,星光点点投到湖面上,与天空交相辉映。此后,他每年都会再去一次。《星空》剧照面对日益严重的光污染,星夜有些无奈。他爱上拍星星是10年前,正在读初中的星夜拿着家里的卡片相机拍着玩,无意中拍到了天上的星星。到现在,星夜还记得那一刻奇妙的感觉,“像发现了新世界”。从此他爱上了拍摄星空,从家门口的窗户拍、在小区楼顶拍、去家乡小城周边的郊区拍。这些年,因为“追星”,他去了不少地方,也从和星星的连接里获得安慰,“星星一直都在,至少在人生的尺度上。人要经历一次次的悲欢离合,唯一能陪伴自己走下去的,就是漫天的繁星。”几年前的暑假,星夜特意回到初中时拍摄过星空的郊区,那里已经建起了高楼,肉眼也能看到星星,但已经无法和小时候相比。(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隐小姐、星夜为化名)“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招聘|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大家都在看“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LOQ9UirW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