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返工,“银发族”接棒2.7万亿文旅消费新动能

Wait 5 sec.

 文 | 品牌议题国庆假期之后,当“打工人”从各大旅游景点回到生活的城市,带着“假期综合征”坐回工位,有一批人群开始错峰出行。他们就是享受退休生活、有钱有闲的老年人们。事实上,银发游客是不少景区的“隐形主力”,撑起了旅游景点长期客流的基础。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3年中国银发旅游者约占国内旅游总人次比例的20.6%,银发群体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关键客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用户年出游总次数近12亿人次,银发旅游消费年均增速达23%。预计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可达2.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4%,是旅游业少数具备高增速潜力的细分。图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拓展旅游服务是重点着力方向之一。在这种宏观图景下,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市场基础设施与服务机制的落地——景区适老化改造、老年旅游专列、康养旅游产品……不过这一届银发游客究竟是怎样的群体?接下来他们又将如何改写旅游市场?01、有钱有闲、社交驱动的「新银发人群」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十四五”末,出游率高、消费能力强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当前出游的银发群体以60、70后为主,也正是《ABI·第九届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上提出的“新老年人群”。这部分人群大多身体尚健、精力相对充沛,更重要的是,不同于较为保守的上一辈,他们在经济条件、消费心态等维度,都表现出显著的“发展型消费”特征。作为赶上过房产红利、经历过市场腾飞的一代人,他们拥有着较强的财务自主性,具有一定的资产积累。伴随着退休,手握稳定的养老金和储蓄,他们成为真正的“有钱有闲”人群。而且现代银发人群整体受教育水平更高,对外界世界接触更深,消费观念也更开放。他们对旅行的期待不再局限于景点打卡,而是愿意深入理解目的地文化、体验地方小众风貌,也会将旅游视为一种社交方式,倾向于和家人、老同事、朋友等一起出行。图源:Mob研究院在数字化适应度上,他们虽然不及“互联网原住民”,但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有显著提升,根据社科院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老年群体微信支付金额,较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了5227%。此外子女代订也成为一种常见路径,许多银发旅客让子女或亲属代为筛选、下单、支付,自己在最后环节确认。02、四大趋势改写银发旅游格局基于这些特点,如今的银发人群正在以全新的消费逻辑重塑旅游市场,从原本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夕阳红观光”,逐渐向品质化、康养化、社交化、定制化等方向转变。趋势一:高端化品质升级,文化型旅游兴起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高端旅游收入规模超957亿美元,在全球所有市场中居于第二位,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467亿美元。尽管这个数据并不特指银发客户,但也说明了国内高端市场的体量与潜力。有媒体还报道过一位65岁“驴友”的旅游开销:“少的时候一年三五万,多的时候有十几万,如果加上出国玩,花费就高了。”这批追求更有品质的银发旅客,不满足于低价团与打卡式旅行,他们往往追求有质感、有深度的文化体验,更青睐慢旅行、文化浸入与高品质服务。希尔顿、洲际、万豪、凯悦等高端酒店集团近年来都纷纷布局养老赛道,推出针对老年群体的套餐或活动等等。图源:希尔顿官网新东方于2023年曾进军文旅板块,也是看中了中高端银发市场的潜力。其旅游项目配备文旅讲师、生活管家、康养助理等,可以对标日本的Club Tourism,重点是目的地的文化讲解和精神体验。在成熟的日本老年旅游市场中,Club Tourism的市占率第一,会员数超700万,60岁到70岁的银发族占比逾80%,且会员群体粘性超强,复购率达65%。这一连串数字成就背后,源自Club Tourism持续响应老年文旅细分的运营策略,即从“目的地打卡文旅”转向“兴趣圈层主题文旅”,涵盖寺庙、登山和历史探访类等主题产品。图源:Club Tourism寺庙、山地类主题产品海报这种以兴趣细分人群的策略,也提升了会员群体间的关系深度。据统计,Club Tourism会员群体中,超8成会员认为“社交体验”是选择Club Tourism的关键因素,75%的会员会在旅游过程中,建立起3个及以上的长期社交关系。趋势二:旅行变“养身”,康养旅游受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健康意识觉醒,康养旅游也逐渐成为旅行产品的核心维度,温泉、森林疗养地、康养度假村受到追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康养旅游相关企业已超过7000家,且一年新增企业超过300家。同程旅行在2024年6月成立康养研究院,还与黄山市签署目的地战略合作协议,就是一次典型战略布局。此外还有得中医药与文旅结合的“康养乡村”,还有海南、云南等地兴起的“康养旅居”产业,不过就目前来看,康养旅游的前景还有待观察,一些骗局“暴雷”的情况让用户对于康养项目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趋势三:社交化与小团化结合银发旅客出行越来越偏向“小团化、社交化”的模式,以结伴、互动、仪式感等为主。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显示,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跟团游,而是更青睐于自由行、定制游等个性化旅游方式。上海市消保委《上海新银发群体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新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高度集中于“健康养生”、“旅游社交”等领域,对“定制游、社交聚会”等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的关注度为53.09%,说明超过一半的银发群体对“旅行+社交”模式有较高期望。针对专为老年人群推出的火车线路“银发专列”,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妥艳媜也指出,其最核心的价值不在于线路本身,而在于“精准适老”与“情感共鸣”。旅途中制造的连接感、社交感,更能够打动银发人群。趋势四:数字化与适老化并行正如前文提到的,即便银发群体不如年轻人那样精通数字工具,他们的线上参与行为正在快速增长。针对银发人群的数字化升级关键在于“适老化”改造,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与携程等OTA平台,纷纷推出老年人关怀模式,增设电话客服辅助等机制,降低银发人群的使用门槛。适老化改造不光是在线上渠道,而是可以贯穿旅游过程的方方面面。基建层面,景区的无障碍通道、座椅设置、标识优化、紧急救助配置等,都在致力于提升老年人旅游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以中国国旅的“金色福寿”老年专列为例,其不仅配备随车医生,还开发了无障碍旅游线路,为老年人带来更无忧的服务体验。03、银发旅游的下一站对于品牌与平台来说,以上的需求变化也指向一些可以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首先是原先的单一卖点,可能会升级成更系统化的供给,一方面出行、住宿、医疗、娱乐的全链路打通,另一方面在文化游、康养游、精品小团等领域形成完整体系,将零散产品打造成全国性品牌。其次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操作,通过将旅游与康养、教育、文化娱乐、社区养老融合,也将催生新的业态,例如“旅游+老年大学课程”、“旅居式养老”,旅行也将从一两次行程,变成更长期的生活方式。再者是服务的标准化与适老化。银发客群对服务细节极为敏感,从出行安全、住宿时的无障碍设施、大字标识、饮食安排、应急机制、陪护服务等,每个环节都不应是加补丁一样进行补充,而要在设计之初就植入适老思维。最后是数字化运营能力的升级。针对银发用户画像和标签,平台可以提供更精细化的内容布局,比如以个性化推荐的短视频为入口种草。在旅行过程中,提供旅前推送、旅中提醒、旅后反馈等服务,并结合AI提供健康监测、定位救援等辅助体验。随着跨境游、邮轮游的复苏,未来高净值银发客群对国际旅行、邮轮、旅居海外的需求也可能进一步上涨。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50岁及以上人群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另根据AgeClub显示,去年我国入境游当中55岁以上游客占比达24%,在所有年龄段中居于首位。本土品牌与海外旅行机构的深度合作,是未来升级路径之一,也可为品牌提供国际化形象背书。 在过去,人们或许把“老年旅游”看成某种慰藉式的消费,但今天,它正在重塑旅游版图,银发旅客正成为一股更具选择权与影响力的消费力量。政策红利、供应链升级、数字化支撑、多元品牌入局,这些都在助推一个新的商业结构浮现。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部主任、旅游学者杨劲松所说,老年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夕阳红观光”,而是一场充满活力的“银发革命”。资料参考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仲量联行×21世纪经济研究院《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上海市消保委《上海新银发群体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