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药业16亿易主:新主重金谋创新药翻身,原股东“清仓”获益近翻倍

Wait 5 sec.

图片由AI生成停牌近两周的亚太药业(002370.SZ)终于揭开控制权变更的面纱。9月28日因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后,亚太药业于10月13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拟以8.26元/股的价格,向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1.09亿股,占总股本14.61%,合计交易金额9亿元。转让完成后,星浩控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垂直数字化医药产业平台“药兜科技”创始人邱中勋,将正式掌舵这家老牌药企。除了入主亚太药业,星浩控股还拟包揽公司7亿元的定增项目,募投资金全部用于推动一系列潜力新药研发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项目由星浩控股从CRO公司接手,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场“9亿股权转让+7亿定增”的组合交易,既让原股东以接近80%的收益率“清仓式”离场,也标志着邱中勋对亚太药业绝对控制的开启。原股东几近翻倍收益溢价收购背后,是原股东以近乎翻倍的收益完成退出。根据定价规则,本次股份转让价格确定为8.26元/股,不低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目标公司股票收盘价的90%。协议签署于10月13日,对应的9月26日的收盘价为5.67元/股,相当于溢价45.68%。本次转让方为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汉贵投资,其持股成本可追溯至2021年。笔者梳理发现,富邦集团与汉贵投资当时通过司法拍卖、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获得亚太药业股份5565.77万股,占总股本的10.75%;其中,通过司法拍卖所得股份为5200.77万股,对应2.15亿元的拍卖总价,以此得出这部分成本价为4.14元/股。2022年,富邦集团又协议受让宁波银行所持3900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7.27%,定价5.21元/股,转让价款合计2.03亿元。综上所述,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共耗资4.18亿元(不含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所得365万股,交易额未披露),获取亚太药业9100.77万股,平均每股成本价估算为4.6元/股。这么看来,经过4年运作,原股东此次以8.26元/股转让给星浩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单股收益约为3.66元,整体收益率接近80%。转让前后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图源:公告转让完成后,富邦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彻底退出亚太药业。为何星浩控股愿意以高溢价接盘?资金情况或许是吸引力之一。截至2025年半年报,亚太药业账面货币资金还有6.25亿元,资产负债率仅9.14%,同比下降84%;总债务为3388.73万元,均为短期债务,亚药转债已于4月到期并完成兑付。此外,交易双方还在《股份转让协议》中设置了业绩及资产质量承诺条款。转让方明确承诺2025年度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无关收入及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不低于3.6亿元,且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不超过7000万元。亚太药业现有业务以化学仿制药生产销售为主,近5年营收基本维持在4亿元左右。资产质量方面,亚太药业截至年底的应收账款余额不应高于1.4亿元,且需在2026年4月25日前实现该部分应收账款回收率超70%、坏账率不超过3%的目标。需指出,过去两年,医药行业经历了仿制药集采常态化和创新药出海遇阻的调整,不少药企陷入经营困境成为潜在的“壳资源”。但并非所有药企都能成为资本的目标,比如那些负债高、有历史诉讼、业务复杂(如涉及原料药、流通等多板块)的企业,就存在整合成本过高的问题。新主两步走如何转型邱中勋通过“9亿股权受让+7亿定增包揽”的两步走策略,实现了对亚太药业的绝对控制,而更关键的布局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后。星浩控股的股权结构情况,图源:公告亚太药业拟向星浩控股定向发行股票不超过1.4亿股,占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8.37%;发行价格为5.1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本次定增由星浩控股全额认购,募投项目全部指向创新药研发,推动目标潜力新药研发项目落地实施。具体研发项目包括: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平台、长效和复杂制剂研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双矛I型、Ⅲ型FIC抗肿瘤生物药、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利培酮微球、LRHR长效制剂、帕金森长效制剂、双重机制神经疼痛药等产品管线。募集资金具体投资计划,图源:公告目前,亚太药业生产的制剂产品以化学仿制药为主。截至2025年9月,公司拥有114个制剂类药品批准文号,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共19个,已进入国家集采的产品3个。由于自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较晚,且主要产品多存在于竞争激烈的领域,近年来亚太药业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集采政策也进一步冲击了公司业绩。亚太药业迄今已经连续6年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至2024年,亚太药业扣非净亏损分别为19.4亿元、1.43亿元、2.39亿元、1.17亿元、6894.45万元、2813.19万元,共计超25亿元。亚太药业已连亏6年,营收基本维持在4亿元左右,图源:Wind因此,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亚太药业将从传统化学仿制药为主,逐步向改良型新药、1类创新药研发方向布局和转型。在中国医药政策大背景下,亚太药业认为应该增强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推进潜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关键阶段,拓展自身产品布局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未来盈利提供支撑。深入梳理可发现,这些募投项目并非亚太药业自主研发。星浩控股已与CRO公司签署《研发合作意向书》,并取得相关品种的排他性意向授权,这些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此次控制权交割完成后,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与CRO公司签署正式技术授权协议。募集资金也将用于签署重点研发品种的临床试验推进,保障上述品种按照既定的临床试验计划,进入临床治疗应用,获得临床试验结果,完成创新药物的完整研发过程。(文丨公司观察,作者丨曹倩,编辑丨曹晟源)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