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界有句老话:“公考,是从报名开始筛人的”。今天谈妹汇总一些考生们在报名阶段踩到的雷区,希望大家引以为鉴。1.蹲守过度稀里糊涂错过报名截止时间▲ 图片来自半月谈公考学员群曾经有学员在群里分享自己是如何错过省考报名的:“我去年准备报名省考,想着最后一天看看人数再报,结果最后一天下班回去一看截止了,再一看原来18:00,我以为是24点。”▲ 五花八门的初审不通过原因,图片来自网络谈妹提醒:很多“老司机”考生喜欢关注报名人数涨幅,在最后一刻做极限决定,这种做法需谨慎!报名最好不要拖到最后一刻,一旦报名资格审查没有通过,还有补充信息或者改报的机会。2.专业/履历填报不严谨给资格复审挖坑▲ 图片来自往年公告我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拥有多个学历学位证,用本科学历学位报考行不行?我的专业和岗位要求的专业同属一个大类,按照大类报名行不行?过往工作履历比较丰富,偷懒少写几项行不行?这种“擦边”和求省事的报名行为,即使侥幸通过了报名资格审查,也可能会在复审、政审、公示阶段碰壁。公考是一项严肃的选拔工作,对于考生来说,每一次上岸机会都来之不易,倘若因为这些原因让自己的努力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太可惜了。谈妹提醒:严格遵照公告要求和岗位备注报名,切勿混淆专业大类与小类,认真填写所有报名表信息(不要因为一些信息不属于必填项就降低填写的严谨性),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打岗位咨询电话确认。3.为了上岸而上岸说服自己报考不匹配的岗位▲ 图片来自往年报名表国考报名表的备注栏里,隐藏着一些“劝退话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严肃考虑。不能熬夜的考生,不适合报考夜班较多的岗位;家里事多抽不开身的考生,不适合报考需要经常出差的岗位;对岗位有具体期待的考生,不适合报考需要服从调配的岗位。一些考生备考多年,开始出现“不管什么工作条件,能上岸就行”的想法。不管合不合适,先入职了再说,入职后却不能适应工作强度,给自己和用人单位造成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考公是一项严肃的系统工程,希望大家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