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AI做简单问答?Sintra AI已经把AI变成了12个“虚拟员工”,从内容创作到数据分析,从项目管理到用户运营,每个角色都能独立完成任务。1.Sintra AI 是什么?在 CB Isights 发布的 9 月榜单中,Sintra AI 首次上榜(第17),其 ARR 已经达到 1200 万美元。我在研究 Sintra AI 时,发现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关于 Sintra 的传说——创始人创立这家公司时才 22 岁,是货真价实的 00 后;而公司成立不到 2 年,就做到了 1200 万美元的ARR,全球超 4 万客户。所以我也更好奇了,Sintra 到底是做什么的?先说结论:Sintra AI 为用户提供了 12 个「AI 员工」,可以自动化执行特定的任务。为什么说是「AI 员工」呢?看图就懂了——Sintra 真的打造出了具象化的数字员工的形态,仿佛你身边无所不能的小矮人,时刻为你服务。2.Sintra AI 的产品介绍2.1.概述Sintra AI 的产品架构主要包含 4 大部分:AI员工团队:12位AI员工是用来直接触达用户、跟用户发生交互的核心能力;BrainAI知识库:可以认为是AI员工的“中央大脑”,用户可以上传任意和自己、企业相关的知识,使AI员工能够深度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Power-Ups附加工具:可以认为是常用的工作流或Agent技能,可以用来增强AI员工的能力;平台集成能力:主要是跟外部的SaaS应用、社交应用连接,帮助用户完成特定平台内的任务。2.2. AI 员工团队Sintra AI 的核心是由 12 名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 AI 员工组成的团队。每位员工都被设计为特定业务领域的专家,能够独立或协同完成复杂任务。这种设计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地调用不同”员工”的专业能力,就像管理一个真实的团队一样。下表详细介绍了 12 位 AI 员工的角色、主要职责和核心能力:如果 Sintra AI 的能力只是到这一层面,那么似乎和常见的 Chatbot 也没多大区别了。别急,使之产生差异的,是其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能力。2.3. Brain AI 知识库Brain AI 是 Sintra AI 的”中央大脑”,也是其实现深度个性化的关键。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 Brain AI 输入业务知识,包括上传公司文件、添加网站链接、提供产品信息等。Brain AI 会学习并记忆这些信息,使得所有 AI 员工在执行任务时都能产出更符合品牌调性、更具个性化的内容。Brain AI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跨员工共享的特性。一旦用户向 Brain AI 输入了业务信息,所有 12 位 AI 员工都能访问这些知识,无需重复输入。此外,Brain AI 支持为最多五个不同的业务或品牌建立独立的知识分区,这对于管理多个业务的用户来说尤为实用。更值得注意的是,Brain AI 不仅被动存储信息,还能主动生成建议。系统每天会基于用户的业务知识,自动生成新的创意和任务建议,以卡片形式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选择采纳或忽略这些建议,从而实现真正的”AI 主动协作”而非”被动响应”。2.4. Power-Ups 附加工具如果说Brain AI 是 Sintra AI 的”中央大脑”,那么 Power-Ups 可以看作是 Strain AI 的“三头六臂”。Power-Ups是针对特定任务的预设模板和工具,可以看作是每位 AI 员工的”超能力”。这些工具极大地简化了复杂任务的启动过程,使用户无需从零开始构建指令。以Vizzy为例,其 Power-Ups 包括图像生成、背景移除、图像放大、旅行规划、生日组织者和财务报告工具。使用”生日组织者”功能时,用户只需输入生日人的偏好,Vizzy 就能生成一份包含主题、场地、餐饮和活动的详细派对计划。以Emmie为例,其 Power-Ups 包括欢迎流程邮件生成器、活动邮件生成器、弃购邮件生成器、购后流程邮件生成器、挽回流程邮件生成器和邮件日历生成器。这些工具覆盖了邮件营销的各个环节,从欢迎新订阅者到挽回流失客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邮件营销闭环。每位 AI 员工都拥有一套专属的 Power-Ups,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专业任务。2.5. 平台集成能力Sintra AI 的自动化能力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任务自动化,平台能够 24/7 全天候执行任务,如自动发布社交媒体内容、回复客户评论、发送邮件等。其次是工作流集成,平台支持与多种主流工具集成,包括社交媒体平台(LinkedIn、Facebook、Instagram)、办公工具(Gmail、Google Calendar)以及未来将支持的 Slack、Asana、Shopify 等。这种集成能力使得 Sintra AI 能够无缝融入用户现有的工作流程,而不需要用户改变已有的工作习惯。例如,Soshie 可以直接连接到用户的 LinkedIn 账户,自动创建并发布内容;Vizzy 可以访问 Google Calendar,生成每日会议摘要。3.Sintra AI 的最佳实践前文主要是介绍了 Sintra AI 的产品功能,介绍了这么多,其实心里还是会犯嘀咕:这些 AI 员工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呢?我们看几个实践案例。3.1.公开案例一:创业公司 CEO 的日程管理与行政自动化使用的 AI 员工:Vizzy 是 Sintra AI 中的虚拟助理,专注于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Vizzy 的核心能力在于其与外部工具的深度集成,特别是与 Google Calendar 的集成。核心能力:管理日历和安排会议规划旅行和组织活动生成每日会议摘要回答日常业务问题一位创业公司 CEO 常因会议安排、邮件回复等琐事,每天耗费 3-4 小时,影响战略思考与业务发展,遂引入虚拟助理 Vizzy。Vizzy 与 Google Calendar 深度集成后,每天早 7 点自动生成会议摘要,含会议时间、参与者、主题、准备事项、文件链接、空闲时段建议及日程冲突预警,通过邮件发送给 CEO。安排会议时,CEO 只需发简单指令,如 “安排与 John Smith 的 30 分钟会议,讨论 Q4 营销策略,本周内任何时间”,Vizzy 就会查 CEO 日历找可用时段,给 John 发带 3 个可选时间的邀请,在日历创建会议事件并添加相关内容,还会在会前 15 分钟发提醒。3.2.公开案例二:健身教练的个人品牌打造使用的 AI 员工:Soshie 是 Sintra AI 中唯一能够管理社交媒体帖子和内容的 AI 员工,基于数万个数据点训练,专门用于社交媒体管理。核心能力:制作高质量的博客和社交媒体帖子跨平台策略制定(LinkedIn、Facebook、Instagram等)自动化内容发布和日程安排趋势分析和内容优化健身教练想借社交媒体扩影响力、引客户,虽运营 Instagram、Facebook、LinkedIn,但因时间有限,每周仅 2-3 小时用于社媒管理,导致发帖不稳定、内容质量参差、粉丝增长慢。引入 Soshie 后,两人合作制定内容策略。教练告知 Soshie 目标受众(25-45 岁职场人士)、核心服务及品牌个性,Soshie 据此建议内容矩阵:教育性 40%、激励性 30%、个人化 20%、促销性 10%。此外,Soshie 建立内容自动发布系统。每周一教练花 30 分钟和 Soshie 开 “内容规划会议”,确定主题后,Soshie 会为三个平台生成一周内容计划。从上述 2 个公开案例来看,Sintra AI 的能提供的帮助是非常 Make Sense 的:其一,强调了需要人的参与合作;其二,任务明确,是AI可以执行的范畴;其三,任务类型跨度大,确实需要不同的Agent分别执行,符合Agent工作的基本原理。3.3.自己实践的案例我自己也亲自体验了 Sintra AI。使用开始时,Vizzy 会跟我进行几轮对话,引导我提供当前的工作内容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当了解这些内容后,Vizzy 就开始进行规划,并且安排了其他 AI 员工分别开展工作。这个过程确实让我感到惊喜,Sintra AI 思考和规划的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可惜没保留截图,找不回对话了TT)4.产品核心竞争力分析整体体验下来,Sintra AI 给我的惊喜是蛮大的。我个人看来,其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先发优势:Agent赛道做「AI员工」的不多,SintraAI做的早,先发优势算其一竞争力;完整的产品版图,增强了Agent能力:Agent的执行过程主要是「思考-规划-执行-检查」的重复,在“思考”环节,SintraAI引入了BrainAI来增强;在“执行”环节,引入了“Power-Ups”来增强,所以体验下来SintraAI的智能体感官上就让人觉得【聪明】,这是Agent能力达标带来的良好体验,这让用户第一时间就对其产生了信任,长期逐渐形成依赖。场景丰富:SintraAI是典型的多智能体(Multi-Agent)架构,使用不同的智能体完成不同的任务,而SintraAI巧妙地使用了“员工”的形态来承载不同的任务场景。随着其不断发展,一定会逐步沉淀更丰富的场景,衍生出更多的种类的AI员工,满足更丰富的场景。独特的品牌形象:我认为从长期来看,独特的品牌形象会进一步增强SintraAI的核心竞争力,即便有其他同类产品出现,也能牢牢留住用户。其AI员工的形象具象且独特,第一眼给人视觉冲击,第二眼让人过目不忘,随着用户使用频率增加,对其品牌的认同和依赖也会更加深度。试想下,如果是12个labubu兄弟姐妹为你工作,哪个年轻人能拒绝呢?5.产品启发现在各家大厂做 Agent 的不少,做 AI 员工或员工助理的也不少,可能遇到的困境也大同小异:场景做不透、用户没粘性。我从 Sintra AI 受到的启发有这些:寻找哪些愿意尝试新的工作方式的用户:使用“AI员工”辅助自己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大部分的用户早已形成自己长期的工作习惯,怎么约会议、怎么订会议室、怎么写周报等等,都早已有了自己的范式。如果要让用户改变,直接迁移的成本是很高的——因为用户使用AI员工,是需要对AI员工有一个培育的过程、磨合的过程。如果不是那些有强烈意愿尝试改变的用户,往往浅尝辄止,在磨合过程中就放弃了。寻找少量但高频的场景,真的做透:从SintraAI的效果来看,12个AI员工能做的事情也就局限在这有限的场景中。但是每一个AI员工,执行的效果是惊艳的、超出预期的,真是这一份超预期带来了用户量的增长。比如预定会议,这一定是办公的高频场景,但是能结合场景做透做好真的不容易,需要下功夫。只有模型能力是不够的,只有Agent也是不够的:Agent相较于模型本身,有了执行能力,已经是一种增强了。但是从用户的预期来看,只有Agent能力还是远远不够,因为用户的基础预期是:我希望有一个「聪明」的Agent帮我干活,不够聪明的话,反而会影响我的效率。所以,让Agent更聪明是重中之重的做功项。如何让Agent更聪明呢?一定离不开知识库,离不开工作流,所以这个生态中,必须更早地考虑。参考资料:SintraAI官网:https://sintra.ai/Penn-YourAICopywritingExpert:https://sintra.ai/pennEmmie-YourAIEmailMarketer:https://sintra.ai/emmieMilli-YourAISalesManager:https://sintra.ai/milliSintraAICaseStudies:https://sintra.ai/case-studiesYouTube:SintraAIReview2025|12AIEmployeesinOnePlatfor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G-KBz1WYoYouTube:SintraAIReviewandWalkthrough:RevolutionizeYourOnlineBusines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gviPyY95IYouTube:HowSintraAIAssistantCreatesContentandPoststoSocialMediaforYo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wpyBNpYOEYouTube:SintraAiVizzy-AiVirtualAssistant(202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am_a6fH7sSintraAITutorialsPlaylist: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XbUtF1gu6WCz4I2V9eBM3DEOweXVV3Mu作者:启盈同学 公众号:启盈同学本文由 @启盈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