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纵览全球艺术文明同学们,板凳准备好了吗?请前排坐好!《世界艺术史专题》课程第六讲:犍陀罗的文化融合与传播——历史概览,明晚11月4号18:20直播开讲!主讲人纳西姆·汗 教授(M. Nasim Khan)纳西姆·汗 (M. Nasim Khan) 教授是一位考古学家和铭文学家,现就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古代中亚和南亚文字、语言、宗教和物质文化。他于1984年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考古系以金奖得主身份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担任迪尔博物馆执行馆长。后于1988年获得法国文化交流奖学金,前往巴黎深造学习。在著名的法兰西学院院士杰拉德·福斯曼(Gerard Fussman)教授指导下,纳西姆在1990年获得索邦大学的哲学硕士、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纳西姆·汗博士于1997年加入白沙瓦大学考古系执教,并从2013年起担任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政府考古与博物馆总局局长。期间,他曾担任多个学术和行政职务,包括白沙瓦大学考古学系主任、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南亚佛教艺术与考古学会副会长(SBAA),巴基斯坦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艺术委员会委员。他还在白沙瓦伊斯兰学院创立犍陀罗研究中心兼主任,为中国举办犍陀罗展览和活动担任学术顾问,多次应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科研单位邀请访华讲学。他的研究聚焦犍陀罗地区的历史。凭借在考古发现、学术领导以及跨学科研究等多方面的贡献,他极大地增进了世人对犍陀罗历史、艺术与文化的理解。讲座导读犍陀罗地区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它常被描述为历史上的“熔炉”。其战略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中国、中亚和西方的重要门户。由于这一延续至今的地理优势,犍陀罗成为本土民族与外来势力共同关注的政治中心。本土与外来影响的交融催生了独具特色的犍陀罗文明——这种文化融合体以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多元统一的格局、活跃的宗教氛围为特征,更通过折射文化融合的独特艺术风格得以彰显。犍陀罗艺术与多元文字体系共同成为宗教、文化及艺术思想传播的主要载体,而这些思想成果本身正是本土与外来元素交融的产物。本次讲座主要通过梳理犍陀罗地区的历史背景,探究犍陀罗艺术与文化的外来影响,以及探讨在犍陀罗艺术中是否同样存在中国元素。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因素,深入理解犍陀罗作为文明交汇地的跨文化意义。《世界艺术史专题》课程介绍想一站式触摸世界艺术的璀璨脉络?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WAI)重磅推出《世界艺术史专题》课程,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年文摘同步直播,用16场专题讲座带你领略全球艺术文明脉络。1顶流学术天团坐镇,兼具深度与国际视野作为世界艺术史研究的入门密钥,这门课程汇聚了超强学术阵容——由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2016—2021年)朱青生教授领衔,联合国内、国际世界艺术史研究领域顶尖学者共同授课,足不出户就能对接全球艺术史研究前沿。2横跨多种文明,解锁多元艺术密码从中国角度的文明互鉴开篇,到佛教美术的早期面貌、北欧文艺复兴木版画的发展轨迹,再到清宫艺术的空间智慧、罗马帝国雕塑的气势磅礴;从犍陀罗文化传播、古埃及棺椁图像,到中部美洲动物崇拜、日本美术史建构……课程将带你遍历多元艺术场景。3硬核干货输出,搭建系统认知框架作为世界艺术史通识教育课程,每讲聚焦具体专题,不仅拆解案例研究的材料与思路,更带你掌握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对“图-词-物”核心关系的认知,读懂世界古代文明图像数据库的底层逻辑。超强阵容+跨域选题+实用干货,这门世界艺术史入门课必蹲!点击预约直播,和全球艺术研究者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约!👇课程安排及主讲人20259.23日18:20第一讲朱青生教授世界艺术史——中国角度的文明互鉴20259.30日18:20第二讲赵玲副教授佛教美术的无佛像时代202510.14日18:20第三讲Eckhard Schneider(史耐德)聘任研究员北欧文艺复兴木版画发展史202510.21日18:20第四讲王廉明副教授哈密孔雀、西洋楼扩建及清宫艺术中的“空间转向”202510.28日18:20第五讲周俊杰博士罗马帝国雕塑202511.4日18:20第六讲纳西姆·汗(M. Nasim Khan)教授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Gandhara: A historical overview(犍陀罗的文化同化与散播:一种历史概述)(英文演讲,中文字幕)202511.11日18:20第七讲安杰伊·尼温斯基(Andrzej Niwiński)教授The most beautiful coffins in the history: the iconography of the ancient Egyptian wooden anthropoide sarcophagi of the XIth-Xth centuries B.C.(历史上最精美的棺椁:公元前11至10世纪古埃及人形木乃伊木棺的图像研究)(英文演讲,中文字幕)202511.18日18:20第八讲张礼骏博士羽蛇与花豹——中部美洲的动物崇拜与形象表达202511.25日18:20第九讲吴爽博士“日本美术史”的建构202512.2日18:20第十讲黄乐乐博士印度石窟寺艺术(暂定)202512.9日18:20第十一讲埃琳娜•埃弗拉米多(Elena Avramidou)副教授China and Greece Through the Ancient Silk Roads (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希腊)(英文演讲,中文字幕)202512.16日18:20第十二讲张彬彬副研究员IIML:图像的形相学标注202512.23日18:20第十三讲薛江副研究员文明互鉴中的共构与共情——“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的启示202512.30日18:20第十四讲颜海英教授古埃及文字与图像的仪式性时间待定第十五讲杨少波博士“大地”“图像”和“词汇”——希腊神话的关键词溯源和图像学分析时间待定第十六讲梁晶晶博士当词语成为石头:以保罗·策兰为例看文字的空间性和物质性转向点击预约直播,和全球艺术研究者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约!👇END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