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立冬了,正式进入冬天了。北方很多地方开始供暖了。但近日,看到山东取暖费的补助标准,让人还是很诧异。就一个取暖的补助标准,就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企业退休人员补贴1700元每人每年,机关退休人员厅级4100元每人每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户600元,农村低保人员,特困人员,每户300元。注意这里变成了每户。孤儿,重点困境儿童,每人补贴300元,失业人员,每人补贴185元。这个差别大不?补贴和工资不一样,补贴是补贫补急,而不是补富。同样是需要帮助的人,有的一人补贴几千块,有的只补贴一百多块。CDT 档案卡标题:山东取暖费补贴标准,让人看清了“身份的温差”作者:徐鹏1发表日期:2025.11.10来源: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主题归类:中国体制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难怪山东会成为考公大省。原来隐藏福利,不止工资和退休待遇,还有这种看不见的补贴温差。取暖费本质是应对冬季严寒,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补贴。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说是冬天的刚需。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说的是冻死不是饿死。真正经历过寒冷的人,都知道冷比饿更要命。而为什么最高和最低的能相差22倍以上。这公平吗?难道高级别的人,受到的寒冷更贵吗?补贴根据职级职级评定,但气温不会因为级别而变化。大家都体温36.5度的人,面对的寒冷也是一样刺骨。条件好的可能穿羊毛貂皮,房子保温效果好,抗冻自然更强。没钱的呢?穿着各种塑料做的衣服,不抗冻,动一下还容易产生静电。住的房子保暖性也更差。取暖补贴本应该按需求,让大家都感受到温暖,但是实际操作却变成“按身份,按级别”,导致差别很大,弱势群体反而得到最少。困难人群、低收入者和失业人群,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住的地方没那么暖和,可能需要更多的暖气。所以更多的资源应该倾向困难人群。在大冷天,给本来就有高额退休金的退休人员来说,发高额补贴,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低保户,特困家庭,孤儿,失业人员来说。多发一点补贴,这就是雪中送炭。这些钱说白了都是纳税人的钱,当地做二次分配。钱就那么多,与其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补贴发得科学一些,公平一些,既有温度,也能减少社会矛盾。印度尼西亚今年爆发了大规模骚乱,起因就是议员给自己发高额的住房补贴,引发民愤。而这种现象也并非山东独有,北方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补贴差异。只不过很多地方看不到困难人群的补贴标准。取暖补贴看似小事,却折射出社会的等级。在寒冷的冬天,最需要温暖的人,从来不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是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弱势群体。希望未来的政策设计,能少一些身份的温差,多一些人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