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11 想“静静”,它要向GMV崇拜说“拜拜”

Wait 5 sec.

仅就存在感而言,2025年双11 ,确实是近年来最低调的双11。到了11月11日这一天,阿里淘宝天猫方面并没有发布一个综合战报,来给2025年的双11画个传统的句号。从市场反馈来看,由于战线越来越长,双11的话题度似乎也弱了很多。这种长周期的划定,本身也在缓冲双11的爆发力。今年的双11如此“低调”,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造节这种活动本身的魅力下降所致?大促节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早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自2022年起,各大平台基本就不再宣布双11的GMV数据。换句话说,销售大盘总量的增长,对于电商平台自身的实际意义也已经不大。没有人抗拒增长,只是这种增长模式已经到了必须变一变的时刻。已经进行了17年的双11 ,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场。如今电商平台似乎更加注意的是“局部增量”而非全局增量。比如,给高增长的赛道更多扶持,希望跑出更多亿元品牌,以及对于核心会员的政策倾斜。放在2025年的消费大环境来看,整个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首先是即时零售的大爆发,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轻易关闭。根据淘宝天猫的数据,10月15日的首日,淘宝闪购在全国270个城市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饮品、烘焙、水果生鲜等品类均实现2倍增长;品牌通过接入闪购服务获得生意新增量,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在淘宝闪购的成交与去年同周期相比增长超290%。即时零售包括外卖市场虽然在体量上仍旧难以和货架电商大盘相比,但是其带来的结构性改变已然风起于萍末。一方面是即时零售吸引了大量线下门店资源切入双11,真正实现了一次全渠道参与的双11 ;大量门店资源的切入会影响品牌的策略,很多品牌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线上和线下的货盘协同问题。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后的第一个双11,天猫与淘宝闪购深度协同,品牌旗舰店可接入淘宝闪购,打通线上线下,开启“远近一体”经营。首批已有37000个品牌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覆盖苹果、华为、优衣库、迪卡侬等行业头部大牌。最后,即时零售的爆发也直接影响了平台电商的营销策略。因为即时零售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的低价导向的产物,选择即时零售意味着消费者愿意为了时效支付服务成本。可以明显感觉到,淘宝全面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后,希望把手中的用户资产包:5300万88VIP、3亿闪购月成交用户、10亿大会员全面打通,然后由此形成对品牌深耕用户的“新诱惑”。除此之外,AI电商也真正有了一个大舞台来小试牛刀。现阶段的AI对于电商究竟能有什么影响,目前来看,对于人的服务和对于场景的挖掘与匹配是当下看得见的路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GMV这个总量的崇拜,似乎真的过时了,电商平台正在借助这个双11,寻找更多“局部最优解”。物流不会说谎要想知道双11的运行真实状况,有一个维度必不可少,那就是快递物流端的情况。截至发稿时,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就双11的快递包裹数量给出最终数据。不过我们可以从各地的媒体报道中窥得一二。从公开信息可知,今年的双11 ,各家快递公司仍旧十分忙碌,有些地方仍旧有爆仓的经历,且爆仓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大连晚报就指出,很多小区站点都出现了爆仓的情况。而且作为港口的大连还有一个特点,有很多发往海外的订单,堆积在站点。海外订单的增量也增加了快递的压力。而成都发布指出,由于周期拉长,今年的快递第一波高峰在10月23日就开始,件量较平日增长了50%左右,快递小哥人均送件量都是数百单。而在北京的三通一达网点,第一波高峰同样是10月23日,快递小哥的送件量一天可达六七百单。不过,不论是北京还是成都地区,都感觉到此次的波峰没有积压不退的迹象,基本三天后就恢复常态,然后第二波高峰在11月1日前后,第三波高峰在11月10日压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物流端,也能看出一些双11品类发展的趋势。比如,成都发布根据中通快递提供的数据发现,成都市场出港大头是生活用品、特色水果和化妆用品,占比达到40%。令人意外的是,进港货品中,渔具一天就有5万-6万件。此外,在智能物流的大趋势下,今年是无人车使用最为普遍的一年双11。无人车部署量同比增长 1153%,京东 “独狼” 无人车可自动呼叫电梯、精准送达楼栋,试点区域实现 “3 公里 30 分钟达”。中通、圆通等企业的无人车队日均配送超 20 万件,偏远山区农产品损耗率从 15% 降至 5%。菜鸟 “智能路由” 系统实时计算最优配送路径,包裹平均配送时长压缩至 45 分钟以内。寻找局部最优事实上,从平台策略来看,货架电商平台似乎已经形成默契。也不再把流量和优惠政策大水漫灌,而是转向扶持重点的增长品类、头部品牌以及平台的核心用户——会员。国信证券在电商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政策导向是,限制部分商家用钱砸流量做一次性买卖,鼓励打造品牌、能吸引回头客的长期主义商家。 核心导向仍旧是“反内卷”。在此背景下,平台的策略必然也会随之变化。国信证券对比了2025年平台电商的策略变化,以淘宝天猫为例:在商家方面,各项免佣政策取消,平台投入百亿买流量被弱化。同时淘宝直播投入30亿来扶持商家,AI工具赋能升级;在用户侧,百亿补贴弱化为10亿补贴店铺限时红包。与此同时,淘宝闪购加入88VIP大促,88VIP会员红包分4波发送,大额券更多。具体来看,10月15日至11月14日,88VIP用户进入闪购频道,每日专享两个5折红包;双11期间,88VIP还将解锁折上再打95折等专属福利。从淘宝天猫的策略可以看出,无论是用户侧还是商家侧,淘天都希望减少“一锤子买卖”。用户可以是因为高补贴而冲动消费,商家也可能是因为买流量而获得大量薅羊毛心态的订单。但是这些可能都是虚假繁荣,并不代表真实和长久的消费力。事实上,即时零售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会打乱原来货架电商的营销节奏。所以淘天加大了对88VIP会员的投入,希望通过人的维度来深度挖掘更有持续消费能力的人群。在深挖消费人群的过程中,消费场景则成为和品类同等重要的数据挖掘维度。在这种情况下,AI在电商领域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通过AI 驱动的 “一人一面” 推荐体系,中小商家获得公平曝光机会。淘宝天猫通过 AI 重构 20 亿商品库,将流量逻辑从 “爆品推荐” 转向 “人群匹配”,即使非头部商品,只要场景描述清晰,也能在精准搜索中触达目标用户。智能决策与效率革命淘宝天猫推出的 “AI 店长” 系统,通过分析店铺实时数据生成 500 万条大促策略,帮助商家平均节省 30% 工作量,运营效率提升 1.5 倍。例如,宠物食品品牌 “麦富迪” 借助 AI 工具 “大促小助理”,从每周只能上新 1-2 款商品提升至每日上新,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业绩同比增长 20%。而从品类角度看,近年来一些增长迅速的品类维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除了美妆3C电子产品外,宠物消费仍旧是双11的亮点。从天猫的数据看,200元以上价格带猫砂成交占比从2023年天猫双11的34%,跃升至2025年同期的45%,成为钱包份额增长最快的猫砂品类。此外,天猫平台上有近50000种宠物保健品,覆盖美毛、亮黑鼻头、情绪安抚等16种功能。这届养宠人从“治病”到“防病”的观念升级,与“把宠物当家人”的情绪消费特征高度吻合。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的相互“借鉴”。国信证券的报告指出,“在电商业务下,传统货架电商更注重内容场的增长,内容电商抖快更注重货架场带来的新增量。”具体来说以兴趣电商为核心、自带内容属性的抖音,在平台电商对于商家扶持力度有所减弱的同时,抖音反其道行之,持续在使用分期免息的高价商品上补贴商家。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下的电商消费从过去的“流量+补贴”的卖货思维,走向了更为立体的、兼顾“实物消费和内容消费”的生活方式逻辑。这意味着平台和商家提供的,不仅商品要贴近消费者生活场景,在具有好的品质的同时,还要能够兼顾消费者的高标准服务体验和内心情感需求的满足。在追求GMV增长的时代,电商的江湖就是一片海洋,看到的是宽广的水面(流量)和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补贴)。而如今,更需要的是每个海湾都能有自己的风景。这是整个电商市场在经历十多年高速发展后,仍旧能够持续欣欣向荣的新动能(作者 | 房煜,编辑 | 陶天宇)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