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布”消息,11月11日,“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办。本次推介会以“旅居云南·悦享生活,共绘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云南旅居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蓝图。 会上预发布《“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正式公布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这些试点覆盖云南全省16个州市,聚焦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融合、实施文化赋能等九大方向,旨在通过典型引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旅居发展模式。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三带六区”全域旅居发展格局:“两轴”依托中老铁路、渝昆高铁、沪昆高铁等交通干线,打造南北互补、东西联动的旅居走廊;“三带”分别为金沙江避寒避暑旅居带、澜沧江生态旅居带和沿边跨境旅居带;“六区”则聚焦滇中、滇西南、滇西北等区域,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自2023年以来,云南动作频频,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旅居品牌。 2024年,云南发布《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八大旅居业态,包括乡村、城镇、度假、医养、养老、文艺、体育及边境幸福旅居,目标是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今年4月,云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指出,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居云南”健康有序发展,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擦亮旅游金字招牌。6月,云南又发布《关于促进“旅居人才”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力图吸引集聚更多“旅居人才”到云南居住生活、创新创业。 云南为什么要盯上“旅居”这门生意? 作为旅游大省,2024年,云南接待游客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14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7%,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传统旅游模式下,云南“门票经济”占据重要位置,但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云南省文旅厅此前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云南旅游消费结构中,以往游客交通花费占比约40%、住宿花费约30%、餐饮花费约10%、景区花费约10%、其他花费约10%,占比最高的交通花费和部分住宿花费留在本地的并不多。 多番努力下,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消费规模突破425.6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娱乐等在地消费占比超60%,直接拉动全省消费增长。今年前9个月达393.47万人,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同比增长51.5%。 而在当地媒体看来,随着最新《规划》出台与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旅居云南’正加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IP、大生态、大产业,为全国旅居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云南方案’。” 不过眼下,云南也正迎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今年8月,《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发展避暑、森林、温泉等旅居业态,规划建设一批避暑康养旅居地产项目,拓展粤港澳、成渝、长三角等异地客群,培育壮大“旅居贵州”消费市场。此外,海南、浙江、黑龙江等地也通过各项措施,希望打造自己的特色IP,吸引老少旅居群体。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的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如何把“过客”留下,正成为各地的新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刘艳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