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镜相工作室,作者 | 黄依婷,编辑 | 卢枕“这还是内存条吗?这是金条吧。”十月下旬,内存价格暴涨的消息冲上了热搜,同款同型号产品,前后不过半个月时间,价格直接翻倍,涨成了理财产品。与此同时,NAND闪存也正进入减产、涨价周期,如三星,11月12日被曝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以上。一位商家在朋友圈晒出堆放的内存条,说“这玩意能不能别涨价了!涨这么猛干什么……”;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贴出电脑配置单,只差内存和硬盘没买,犹豫着要不要干脆把其他配件都退了,暂停装机。“报过价格,第二天都亏,涨得太多。”侯老板干了多年电脑配件生意,这句话最近挂在了他的嘴边。十月份以来,DDR4、DDR5内存条的价格几乎一天一变。DDR4 32G,从350元涨到850元,DDR5的同规格,从550元涨到1600元。进货价追着行情跑,报低了可能亏本,报高了客户骂贵。侯老板说,这波涨价“高得离谱,太突然”。普通消费者对内存条的涨价感知明显。9月,张明在拼多多花1068元买了两条16G的DDR5内存条,半个月后,同一链接下,同款产品的标价已经到了1698元。“我那时候还以为双十一会更便宜呢,结果是提前买赚了。”涨价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装机预算和配置。装机博主“小杨同学搞机日记”发现,粉丝们的配置单开始缩水。同样预算下,粉丝只能选择国产内存颗粒,或者降配,本来想上DDR5的,只能退回到DDR4。他说:“我现在都劝人别再等了,这波至少要涨半年到一年。”这样的劝告听上去像是在劝粉丝买单,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的无奈。除了内存、闪存,过去一段时间,固态硬盘、机械硬盘也在涨价,波及的范围也远不止电脑装机圈。存储芯片本就是周期性产品,价格起起落落,但这一次,供需关系被人为重置、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涨价史无前例。在消费端,涨价的信号通过朋友圈、贴吧、购物车一层层放大,最终汇聚成一场集体的焦虑。那些曾经以“等等党”自居的人,突然发现,这一次,他们真的等不起了。内存涨价,突袭装机党在小杨的感知里,这一轮存储涨价,是从十月初开始发酵的。作为电脑DIY发烧友,他日常混迹“显卡吧”,这里也成为他重要的信息渠道。十月初,小杨像往常一样打开“显卡吧”,看看大家最近都在讨论些什么。内存涨价的消息,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这并不稀奇。存储产品主要分为内存(DRAM)和闪存(NAND Flash)两大类,是周期性很强的产品。尤其是内存,由于技术稳定迭代,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新产线替代旧产线,这个过程中的供需错配,就会形成价格周期。稀奇的是涨价幅度。根据DigiTimes统计,九月底至十一月初,内存现货价格疯涨,DDR4 16G(2Gx8)单月涨幅逾九成,DDR5 16G单月涨幅则高达102%。而就在一个月前,即使处于涨价周期中,内存现货价格的单周涨幅还控制在10%左右。与此同时,闪存、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整个存储产业进入了高烧状态。威刚董事长陈立白忍不住感叹,如今四大存储类别全面缺货、涨价,实乃其三十余年存储业生涯中前所未见。超高的涨价幅度不仅让从业者骇然,也拨动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尤其是装机小白和学生党。“老DIY玩家早就装好了,真有刚需的,比如剪片、画图的,有预算撑着。被打乱节奏的,其实是刚入坑、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和装机小白。”小杨说。十月下旬,各平台、渠道的“双十一”活动陆续开启,这原本是买配件装机的高峰期,但中关村电子科贸城的电脑配件商侯老板告诉我们,最近来问价的客户中,只有少数比较着急的客户下单,大多选择等等看,或者降配——本来要配32G的内存,改为了16G。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深圳华强北。据第一财经,该地电子交易市场多位电脑装配商家称,最近两周他们终端销售的内存条,价格翻了一倍,有时早上报价后下午价格又涨,部分店铺电脑装机量因此下滑了三分之一。电脑DIY的“等等党”很是懊恼。过去,他们或许代表着一种消费智慧——价格高企时与自己的物欲博弈,等待“史低价”,追求性价比。但今年“双十一”,他们等来了一个相反的结果。十月以来,侯老板店里的内存条,DDR4 32G,从350元涨到850元,DDR5的同规格,从550元涨到1600元。不久前,小杨给一位预算五千多元的粉丝写配置。按照以往“双十一”的市场价,他可以咬咬牙,加几百元上更好的9000系主板,并搭配新一代DDR5内存条。但如今,小杨只会让粉丝自己先去了解一下DDR5内存条目前的价格。“算了,还是上5000系吧。”了解行情后,这位粉丝最终选择了5000系主板搭配DDR4内存条。配置单缩水,消费者们妥协了。有限的预算下,小杨会建议粉丝选择国产内存颗粒,或者将晶粒版本从A-Die降到M-Die(初代DDR5晶粒,工艺较旧,通常是14nm级别)。也有玩家“破罐子破摔”,即使显示器、显卡、主板等配件都已到货,只差内存和硬盘,但在价格猛涨的当下,他们干脆放弃抵抗、暂停装机,把买好的配件都退回厂家,“立省数千元”。张明是少数“踩点成功”的人。在一位网友询价内存条的帖子留言区,他默默留下了自己的购买记录。“十一黄金周”前,他花1068元在电商平台买了两条宏碁400-冰刃DDR5 6800内存,现在同款标价1698元,涨了近六成。“本来想着双十一买更便宜,结果笔记本坏了,急着打游戏就先买了。”半个月后,发小问他装机花了多少钱,他才知道内存条涨价夸张至此,“要是再拖半个月,估计得多花上千”。他买的固态硬盘也涨了一百元。但大多数不那么急的人,在这波急剧涨价面前都傻眼了,根本没反应过来。突然、野蛮、离谱的背后涨价来得突然、涨得野蛮、高得离谱,侯老板如此形容。但从源头来看,这是一场有计划的产业结构重构。在新旧产线迭代阶段,今年年中,全球三大存储颗粒巨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陆续公布旧一代DDR4、LPDDR4内存产品的停产计划。美光当时称,预计未来3个季度后,消费性、手机、PC及资料中心用DDR4内存产品将进行缩产或减产,旧一代产品未来主要提供给车用、工业、网通领域的长期合作客户。彼时,在消费市场仍占据相当大比重的DDR4内存条,价格暴涨,甚至赶超DDR5内存条的价格,一度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到了8月,三大原厂又接连上演DDR5暂停报价、大幅上调合约价、迟迟不肯报价等戏码,助推DDR5价格飙升。最近的消息是,三大原厂都没有敲定今年第四季度的合约价,只是告诉下游客户说没货可卖,仅提供报价给长期合作的客户,预计要到本月中旬才能恢复报价——供应链正面临“断粮”风险,只能从现货市场中找货,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存储价格。涨价潮中,消息更灵通的中游模组厂反应迅速,边储备颗粒及wafer库存,边调涨模组产品定价,业绩明显回升。模组厂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存储晶圆或颗粒,将其与主控芯片等进行封装、测试后形成存储模组,再销售给下游品牌厂商或渠道分销商。据界面新闻统计,诚邦股份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27.95%;佰维存储,第三季度开始扭亏为盈,利润环比大幅回升;江波龙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98亿元,同比暴增1994.42%。市场末端陷入了混乱,有人欢喜有人愁。身处产业链末端,侯老板通常是向当地的批发商拿货,一般一次性拿100-200条,能卖半个月。十月中旬,他发觉拿货变得困难了,一次最多只能拿一周左右的货,再多就没有了。但他也不敢多拿,“报过价格,第二天都亏,涨得太多”。大量缺货、价格暴涨的背景下,末端的代理商、批发商也在互相拉扯、博弈。什么时候拿货、拿多少货、什么时候卖出、卖多少,都需要精密的思索和计算;有存储代理商耗资上亿满仓囤货,也有人在价格波动中频繁倒手——存储成了理财产品。南南在广东一家服务器代理公司做销售,最近这两天,在公司老板的安排下卖起了三星内存条。DDR5 32G单条3200元,64G单条4700元,拆机的便宜点,DDR5 32G单条2000元。“都是现货,拿货挺快的,但拿太多的话也没有,一般是拿个几十条。”南南说,这些内存条是公司之前的存货,现在价格暴涨,公司清库存,“想赚点钱吧”。机器人行业创业者大尧选择了囤货。涨价消息一传出,他就在闲鱼上拍下了十多单内存条,几乎全是DDR4,价格在200到500元之间。他没说这些内存条要做什么,只说,帮你算一下:目前DDR4 3200 16G内存条,闲鱼均价为240元,美光原厂为500元,“会涨的,DDR4不再生产了,但还有大量平台在用”。涨价过于明显,有商家动了小心思。给粉丝看配置单时,小杨发现,“有些商家在配置单里只写一根内存,看上去便宜了几百甚至上千块,欺负用户不懂双通道,装出来帧率会掉”。另有网友反映,上月买的内存条出了问题,找店铺换货补发,但店铺一直拖延,不肯按原价换货。短时间的暴涨里,市场投机氛围热烈,贪婪又给涨价添了一把火。AI大周期,等待失效了供应端是主动减产缺货,而以AI为主的需求爆发,才是这次市场重构的核心推手。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告诉我们,今年三季度的涨价源自原厂宣布DDR4将停产,以及国际形势变化下的提前备货需求,而今年第四季度以及2026年上半年,涨价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北美数据中心加速投资AI服务器,带动DDR5 RDIMM、LPDDR5X、HBM需求,原厂产能扩充不及下,加剧了成熟制程产品的供不应求。相比传统服务器,AI服务器对存储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约为3倍。OpenAI主导的“星际之门”项目就预计将要消耗高达全球40%的DRAM存储产品产出,和三星、海力士签下每月最高90万片DRAM晶圆的意向合作协议,里头就重点包括DDR5与HBM。与此同时,AI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冷热对比。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市场呈现分化,由数据中心建置驱动的AI服务器需求一枝独秀,出货量将年增逾20%,但智能手机、笔电、可穿戴式设备、电视等终端产品普遍陷入增长困境。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和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三大原厂这才决定优先将产能投向高端应用,压缩消费级DRAM和NAND产量。这种结构性调整对厂商盈利能力的改善非常明显。财报显示,SK海力士第三季度销售额24.45万亿韩元,略低于市场预估,但营业利润为11.38万亿韩元,超出市场预估,该公司透露,明年全系列存储芯片订单已售罄。同时,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芯片业务的营业利润也取得了高达80%的同比增幅,季度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反映到股价上,过去半年,SK海力士股价已翻了两番,美光科技股价涨近180%,三星电子股价涨幅也接近80%。AI需求是长期的,存储涨价也将持续不短的一段时间。DigiTimes预测,自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DDR5价格将“连续三级跳”暴涨,逐季朝向30%-50%的涨幅推进。在这一趋势下,DDR4、闪存等产品的价格也将水涨船高。巨头跺跺脚,行业跟着震荡。不仅是PC市场,手机、电视盒子、硬盘等厂商也受到了存储涨价的影响。11月3日,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行销总监发帖称,他看到了明年最新的成本预估,感到有点“惊悚”,用内存的产品都涉及(成本上涨),因PC的内存相对较大,所以影响更明显。此前小米CEO雷军也说,近期内存涨价实在太多。这是漫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消费者的情绪被重新定义。等待不再是理性,而成了一种负担。“还要再观望一下吗?”不少粉丝都问过小杨这个问题,他的回答通常是“天天盯着价格有什么意义?”他想起显卡吧的“等等党”们。“有人主张早买早享受,有人非得等折扣。可等来等去,一年过去了,新显卡又出了,老款要么退市要么降一点价。最后呢?新一轮的等等又开始了。”产能的流向已经决定了市场的节奏,AI服务器、GPU集群、云计算中心正以几乎吞噬性的需求,重写存储产业的分配逻辑。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已经被无形卷入一次全球性的产业再分配:他们等待的,不只是一个价格拐点,而是被AI产业链挤出的空间。当下游市场还在犹豫要不要等,上游企业已经单方面宣布,过去消费电子的“等等党永远胜利”不再有效了。等等党们,不敢再等了。(文中张明、南南、大尧为化名。)参考资料:远川研究所:《昂贵的复仇:存储的新战争》DigiTimes:《三星迟交DDR5合约报价至11月中现货价继续暴涨三级跳》智通财经:《从“星际之门”到AWS算力大单 OpenAI猛签AI算力合约 英伟达与存储巨头们赢麻了》环球网:《2025年全球AI Server出货量将增长逾20%》雷峰网:《存储成本暴涨数万元,AI服务器客户不怕涨价怕没货》第一财经:《“一天一价”,价格仍在涨!小米公司行销总监:有点“惊悚”》界面新闻:《内存条价格暴涨快过黄金》《全球存储芯片涨价潮席卷深圳:模组厂利润翻倍,代理商满仓囤货》每日经济新闻:《暂停报价,股价大涨!巨头明年订单已售罄,深圳商家:近两周价格翻倍,有时早上报价后下午价格又涨》经济观察报:《DDR4价格倒挂调查:HBM芯片如何引爆“过时”内存涨价潮?》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