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岁男孩大理失踪,曝光了暑假最大的“坑”

Wait 5 sec.

文 | 刘娜 · 主播 | 晏娇来源 | 闲时花开(ID:xshk369)男孩·走失8月9日,北京一7岁男孩铠铠,在云南大理苍山走失。如今48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前方搜救队还没有传来好消息。走失前,铠铠在参加一个户外独立营,徒步在森林中采菌子。4个老师照看7个小朋友,一转眼就找不到铠铠了。这个独立营每周的费用是3800元——父母花了这么多钱,却把孩子送进凶险。这两天,苍山连续有雨,加上山中昼夜温差很大,给搜救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更要命的是:铠铠是一个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因天生感知缺陷,听到动静反而会躲起来,亦不会对外界呼救应答,搜救队只能反复播放他妈妈的音频:“王X铠,快出来,妈妈这里有奥利奥。”此刻,每个善良的人,都希望奇迹出现,铠铠获救。但,我还想谈谈背后更深切的问题——风险·认知过去在报社工作时,我曾对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有过跟踪采访。以我并不权威的认知:自闭症小孩因神经发育障碍,存在极高的“走失风险”。他们对危险匮乏认知,身处险境不会呼救,很容易被超出常人认知的东西吸引,而一意孤行地跟着走下去。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曾告诉我,有天她在院子里洗衣服,她6岁的儿子就在她身边。一转眼她发现孩子不见了,急忙冲出去找,孩子已跑到了家附近车来车往的马路上,险些被撞——她儿子爱玩积木,一辆经过她家门口的车,屁股后面贴了一张积木图案,小孩就跟着车走了。自闭症儿童另一个显著特质,就是不会和他人进行眼神与语言的沟通,这亦是自闭症被称为“孤独症”的原因。他们一旦身处险境,会在悄无声息中被忽略,也会在孤独沉默中被伤害。这些常识,北京7岁男孩铠铠的父母,肯定都知道。但。他们还是花大钱把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一个人送到了夏令营。我们都不该谴责他们——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堪称人世间最难的父母,他们为孩子走向自立,终生都承受着无法承受之苦。我只是想从这种“为了孩子好,结果却害了孩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出发,谈谈这个暑假里最大的“坑”——父母过分追求有意义,正在毁掉小孩的假期。假期·意义上周,一个关系要好的女朋友,问我“假期带孩子去了哪里玩,有没有好的景点或夏令营可以推荐”。得知我因腰腿疼整个暑假都没带孩子出门后,她很遗憾:“不给孩子安排点儿有意义的活动,觉得对不起小孩。”她在体制内上班,请公休假都要排队等领导批准,是个月薪没有过万的普通人。但她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小孩,不是天南海北地刷景点,就是到欧洲游学,觉得自己小孩天天宅在家里吃西瓜、玩手机,就是一种犯罪。犯罪的不是小孩,而是她自己:“人家小孩都在外长见识,咱家小孩家里蹲,说到底还是咱这当父母当的不合格。”我不知如何安慰她。只能告诉她,我们俩共同的女朋友A带孩子去北京去内蒙赶景点的感受:“小孩只想躲在宾馆里吃着冰激凌玩手机,就连摆拍照片都懒得配合你!”看,家里蹲和赶景点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在家里吹着空调玩手机,一个是在宾馆里吹着空调玩手机。我们国家除了寒暑假,留给孩子的长假不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孩子出门长见识,自然是好的。需要分辨的是:我们带孩子出门赶景点,或者把孩子塞给夏令营,到底是我们自己在亏欠心理下跟风追求“有意义”,还是小孩的的确确想出门长见识?否则,除了换个地方和孩子生气,没有太多意义。填鸭·留白还没有放暑假时,我家门口的鞋柜上,就塞满了补习班、旅行社和游学中介的广告单:“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千万不能让你的小孩在暑假掉队。想提升小孩的英语技能、独立能力和社交人脉吗?请来XXX欧洲游学团……”这些机构看准了“一生都害怕孩子掉队的中国家长”的焦虑心理,想方设法地掏空我们的钱包。其实。不管是补课班、外地游还是游学团,主体都是孩子,而不是家长。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干这干那,到底是孩子的意愿,还是父母见不得孩子有太多自由时间?这个暑假我见过的10个朋友,有9个谈起给孩子报补习班和夏令营时都这么说:“看见娃在家疯玩刷手机我就焦虑,赶紧花钱把他送出去,省得我心烦。”这是中国式家长的又一特质:除了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怕孩子在吃喝玩乐中荒废年华。所以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另一场军备竞赛中——狠狠补课,或赶场游学。见不得孩子自由玩耍,见不得孩子无所事事,见不得孩子无聊发呆。可能是我们这代父母非常严重的病。这种病的“病根”,除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还有一个隐秘的心理动机是——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的家长,把自己鸡成了生产队里不停拉磨的驴,将“勤劳”和“有用”刻在了骨肉里,潜意识里无法容忍小孩的“悠闲”和“无用”。童年·记忆但。孩子不是机器人,不能学校卷了之后,假期继续卷,卷生卷死卷到没边没沿。“无用、无聊、无意义”的留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是少年成长的阳光,是灵魂喘息的氧气,是孩子在工具化的属性之外,生而为人的乐趣。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吧。我们想起小时候,之所以回忆起来涂着一抹金色的光,是小时候暑假里的偷西瓜、丢手绢、玩泥巴、逮蝉虫,是寒假里的堆雪人、玩炮仗、烤野火、溜冰河、走亲戚……是这些无用且没有意义的留白,铺就了记忆里快乐温煦的底色。相比过分追求“有意义”,我们或许更应该还给孩子的,是自己做回自己的生命力。快乐·标准就在昨天,我问我家小孩,这个暑假还没有带你出去玩,你有没有觉得很遗憾。他说,他自己预习了高一上册的所有功课,和朋友一起玩了好几次桌游,回老家和爷爷一起种菜打乒乓球,还帮奶奶灭了困扰她许久的害虫。自己一个人骑车去拍了曾就读过的幼儿园和小学的学校照片,一个人自娱自乐地做了很多手工卡片。听了刘宝瑞、侯宝林、马三立和郭德纲的很多相声,读了《红楼梦》《乡土中国》《毛选全集》《笑林广记》和《道德经》,也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了几个约着打球的新朋友……“妈妈,我们小孩的快乐标准,和你们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快乐不是金钱买来的,而是和同伴在一起做开心的事,或者不被你们大人命令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恰恰是孩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小孩真正渴求的快乐,是“不着相”的快乐——不必花费金钱,不必晒朋友圈,不必包装成证书和阅历,甚至不必拿去和人比较。只是松弛的、开心的、随意的、自然的、具体的、发自内心的爱、平和与喜悦。给孩子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固然是好的。但更好的,是让孩子在自己假期里,安放自由和记忆。共勉。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图片来源网络,侵删。5~15岁家长必备家教课来了👇《中国百年家教100讲》国学大师曾仕强重磅家教课学习方法√人格教育√规矩礼仪√习惯培养√四大养育核心问题100+案例处方各年龄段教养重点……一套中西合璧的成才方案帮你走出教养误区,培养赢在未来的孩子原价348元,现仅需169元可收听100节家教精华好课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买,随时收听👇👇👇 / 重要提示 /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喜欢有书君的文章,一定记得给我一个星标★【有书】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