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贸易、高科技和金融领域竞争升级,态势好比你争我赶的“龙舟赛”。 中国强有力的政府具有制度优势,但要防范“集体盲点”的缺陷。东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能在中国突破美国对华围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震荡、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美竞合关系如何演变、东南亚地区如何谋求持续安全与发展,已成为区域政策制定者与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点。8月1日,财新国际在新加坡举办A30闭门早餐会,主题聚焦“中美关系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安全与战略抉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光炎教授受邀出席,并与现场嘉宾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作为新加坡前首席经济学家,陈光炎教授凭借长期政策经验与学术观察,系统剖析了中美关系的最新发展态势、双边科技竞争格局,以及东南亚在全球战略棋局中的关键定位,并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判断与建议。陈光炎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复兴的发展进程,对比了中美两国GDP规模的变化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和IMF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总量占美国GDP总量的64.4%,而按当年国际元价格计算,2019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GDP总量为27.3万亿国际元,美国为21.4万亿国际元,中国是美国的1.27倍。不仅在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影响力方面取得显著提升,中国在人工智能 (AI)、半导体、量子计算、5G和6G通信 、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自主系统(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先进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核聚变和电池储存) 、太空技术(卫星、太空探索和太空基础设施)等各关键技术领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此,陈光炎指出,2020-2050年将是中美技术霸权竞争的时期。随着中国地位上升,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民意对中国的好感度持续下滑,科技领域成为核心竞争场。中国在AI领域迅速崛起,最佳AI论文数量逼近美国。2010年到2021年,硅谷顶尖科研人才对中国的认知从最开始的“模仿者”发展为“潜在市场”,再成为“竞争者”、“警告标识”乃至“灵感源泉”。2022年,美国本科学位排名前20%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有47%来自中国。当前AI竞争的主战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成为“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中国人”之间的较量。陈光炎认为,中美竞争态势好比你争我赶的“龙舟赛”。美国拥有无可比拟、充满活力的多元创新文化,然而多元文化的冲突导致政治分化与社会分裂,削弱其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中国虽不以个人最强取胜,但齐心协力可以实现各领域的集中突破。强有力的政府意味着在技术竞争和战略发展方面具有制度优势,但需防范“集体盲点”的缺陷,需要战略校准与决策制衡。观察当前的中美贸易与科技战,陈光炎指出,稀土已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汽车和航天等领域,中国在稀土资源与精炼加工方面均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美欧均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美国对外提高关税或将推高美国的通胀率,但稀土出口限制对中国消费者和经济几乎没有影响,稀土是中国对美贸易谈判的战略武器。陈认为,尽管面临就业和出口压力,中国正确地把握了特朗普尊重强者、轻视弱者的特点,利用中美双方的“痛点差异”,精准、坚决应对贸易战,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看,中美贸易战可能进入不稳定的休战期,但技术战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关于东亚区域合作,陈光炎表示,美国的贸易战和技术战无意间促进了东亚地区更高水平的一体化。陈回顾亚洲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指出中国成功把握历史机遇完成产业升级。当前轻工制造业逐步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这些工厂很多仍依赖中国的关键组件和供应链,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成为区域增长的“火车头”。陈强调,面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在转向以新的增长模式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可将东南亚作为战略突破口和避风港,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原材料、能源、资本流动和市场开放等各领域优势互补,利用“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涉及新加坡的战略定位,陈表示,新加坡凭借其公平执法的能力、良好的国际信誉以及与美方的伙伴关系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的重要平台,其保持这一优势的关键在于“既靠拢中国,也不疏远美国”的微妙平衡。评估中国、东亚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陈光炎指出,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AI技术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心针”。当今社会技术采用率和扩散率大幅加快,中国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已被广泛应用,预测依托这些设备运作的DeepSeek将在未来3至5年为中国GDP增速贡献0.5到0.7个百分点,相关生产率提升将在未来10-20年持续显现。陈同时提醒,鉴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过去20年持续下降,面对人口老龄化与房地产调整的双重压力,需优化资本回报率,避免投资浪费。关于未来区域合作,东亚将出现“金字塔式”分工格局。陈光炎提出,由于美国保护主义不断升级,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济区有望显著发展。未来10–15年,东亚将逐步形成技术与制造业的“金字塔式”分层结构。中国沿海地区与新加坡处于技术顶端,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盟其他国家承接中低层次的制造业发展。台湾地区、韩国乃至日本将需要寻求适应并融入该格局,重新定位发展空间。台湾地区将依赖中国大陆。谈及全球秩序重组,陈光炎分析未来可能出现三大势力范围划界的可能性,美中俄默认分别主导不同区域。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出现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寻求主导北美、南美、格陵兰岛以及中东,俄罗斯希望主导东欧和部分中亚地区,而中国的影响力范围可能涵盖台海、南海与东南亚。在答问环节中,陈光炎就新加坡与香港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新加坡与香港各有所长,双方具体分工、互补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大。他亦提醒,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需注意地缘政治风险,尤其在AI与数字经济领域,需保持敏感,加强合规意识。本文内容由王唯霓整理亚洲愿景伙伴计划(A30)亚洲愿景伙伴计划(A30)由Caixin Global于2022年9月在新加坡建立,旨在建立一个由亚洲新经济领袖和投资者组成的网络,分享行业见解和资源,推动智慧行动,促进跨区域的合作、创新和可持续增长,共同打造亚洲新未来。A30定期为东南亚企业家、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举办定制活动,聚焦于中国经济、全球能源以及影响力投资等当前备受关注议题,为会员提供丰富的亚洲资源,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与人脉交流。更多信息或报名参会,请联系邮箱:a30.caixin@gmail.com微信:CassieRenWhatsApp:+65 87177539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