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限时特惠包邮 ¥32(原价¥58),随书附赠《日常食物速查表》海报一张,2025年9月30日活动结束。仔细读了山根一彦的这本书,我感受颇深。1906年,德国神经科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发现50多岁的女子奥古斯泰·德特尔表现出记忆力和方向感减退的症状,并伴随偏执和不可预测的行为。在奥古斯泰去世后,阿尔茨海默对她的大脑进行病理解剖分析,发现了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脑萎缩现象。1910年,阿尔茨海默医生的同事埃米尔·克雷珀林医生将这次解剖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此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以发现该病的医生的名字命名该病,是对疾病一种非常中性的描述,也是对患者的尊重。我曾多年从事阿尔茨海默病与基因的相关研究,在2003年开始放弃寻找患者的特定基因以及用“遗传”来恐吓他们后代的做法,转而研究共生微生物、饮食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联,并且论证了阿尔茨海默病和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有少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认知障碍,而大多数人却不会?为什么过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较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患者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万。过去,医生通常会告诉家属:“以目前的医学水平,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十多年来,虽然直接的医学治疗手段没有取得突破,但在以共生微生物为基础的“人类第二基因组”研究和肠脑心理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规律:改变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因而,“痴呆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已成为过去。作者虽然未提及肠脑心理学和共生微生物研究,但是他看到了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这种“不治之症”的重要影响,实际上这一发现与当前科学家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有关联的看法不谋而合。作者提到,改变生活习惯可使40%的痴呆延缓发生,他依据戴尔·E.布来得森医生的理念——以饮食方法“终结”阿尔茨海默病,并在日本这个世界超级老龄化国家中进行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个人认为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书中提到,这种病会让你逐渐变成一个没有记忆力且行为怪异的人。一旦你患上这种病,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还包括每一位关心你、爱你的家庭成员。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疾病的形成与你一生中出现的每一次炎症反应都密切相关,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器官和组织的炎症都在悄无声息地伤害着你的大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书中提到的食物的烹饪方式、油脂选择和烹饪温度等与这种病密切相关。作者特别提到了血糖的问题。控制血糖对大脑的益处不言而喻。血糖低了,大脑不工作;血糖高了,大脑会出现各种病变。如果你还不明白糖对大脑的影响,只需记住一点:阿尔茨海默病也被视为“3型糖尿病”。对于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各种食物,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如何看待小麦制品和牛奶。作者提到小麦中的麸质可能引发不耐受,但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实际上是肠漏症的发生在前,而不耐受的症状出现在后。日本是一个水稻大国,种植的麦类相对较少。而中国是一个小麦大国,很少有人可以完全不吃小麦制品。麸质不耐受的产生不是因为吃了小麦制品,而是因为人体缺少足够的膳食纤维及其被消化降解生成的短链脂肪酸,从而诱发了肠漏症,继而出现麸质不耐受。其次,确实有人提出过多喝牛奶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癌症高发、早发的观点,奶牛因此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但不久,人们又发现没有吃过不安全饲料、没有用过抗生素的奶牛的奶是相对安全的。最后,对于鱼和海生植物,我也想补充一点看法。很多研究证明了食用它们的益处,但也有相反的结论。这些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属性,取决于生产加工方式、人工养殖方式以及海水环境,而非食物本身。读者可以仔细阅读本书,自己寻找答案。就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出版物来看,我还没有看到哪本书比这本书更好、可读性更强。真心希望青年人也能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可能从三十岁就存在,若任其发展,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希望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可以主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降低患病风险,避免认知能力的衰退早于行动能力的衰退。金锋东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肠脑心理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图书为软壳平装,32开本,内页采用胶版纸,纸质柔和,不易造成视觉疲劳。随书附赠《日常食物速查表》海报一张。版式:山海相隔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