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周刊导播|社保新规、加沙危局、RWA赴港,剧变时代的新秩序探索

Wait 5 sec.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社保基金缺口待补,如何真正为劳动者兜底;国际社会抨击声浪愈高,以色列战车却持续加速;站在金融与科技的交汇点,RWA将重构融资模式还是重演次贷危机?播音|财新 陈正雅文稿|陈正雅 尚蔚然音频剪辑|王学武最近,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司法解释,引发企业和劳动者的广泛关注。2025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其中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议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这被很多人解读为“强制社保”和“社保新规”。从法律层面来看,这并不算新规。《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都规定“放弃社保”的约定本就无效。只是在过去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各地判罚不一。而这次则释放了统一的裁判信号,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效力。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明确表态支持经济补偿金,将对用人单位有很大的法律上的震慑作用。但想要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实现夯实社保基金的目标,仅靠一条司法解释可能并不足够。————————————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社保如何为劳动者兜底》。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劳动者弃保的现象?此外,一家不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为什么还能在就业市场上招到人?其实,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涉及劳动者自身的参保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者也经常不得不通过妥协来谋求“生存”。从劳动者视角来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群“自愿弃保”。在他们看来,当期收入的紧迫性要高于长远获益的预期。而对于雇主来说,能够节省人力成本,自然乐见其成,于是双方“默契”地达成协议。职工弃保的规模可以从实缴人数的变化中探知一二。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调查,每年中断缴费的人数从2011年的2956万,增长到2022年的6325万人。但在财新的采访中,也不乏有劳动者认为自己是“被迫签署”了自愿弃保协议,否则就可能失去工作机会。有采访对象坦言,作为应届生缺乏工作经验,没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能被当前公司录用已属不易,不敢贸然维权。实际上,许多劳动者和用人方存在现实困境:缴纳社保会抬升中小微企业的人力成本,这些企业如果为了维持经营,采取裁员、降薪、低报缴费基数,最终还是会把压力转嫁给劳动者。《加沙生死关》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道主义灾难。炮火没有停止,饥饿又开始蔓延。联合国相关报告称,加沙目前已达到三个饥荒界定标准中的两个,从4月以来,当地医院已收治了超过2万名急性营养不良儿童。今年3月18日,双方一个多月的停火结束,以色列在恢复对加沙空袭和地面行动的同时,还对加沙地带实施了长达两个半月的全面封锁,切断食物、药品、燃料和其他关键物资供应。此外,多名目击者和国际组织控诉称,以军持续向前往援助发放点的巴勒斯坦难民开火。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称,从5月27日以来,已有至少1372名巴勒斯坦人在寻求食物救援的过程中被杀。对于加沙当前局面,以色列方面持续否认并不存在蓄意的饥饿政策。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向财新坚称,以色列在持续向加沙平民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两委”组织法同修、少年极客的代码嘉年华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 阅读原文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DisGSTt2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