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既没有婆媳矛盾,又没有夫妻吵架

Wait 5 sec.

文 | 周美好 · 主播 | 闻悦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年轻夫妻,开始抛弃传统婚姻的模式,定制个性化的夫妻生活:AA制婚姻、已婚独居、友谊婚、婚内单身……这些新型夫妻生活看似形式多样,但背后都有同一套婚姻哲学:不对伴侣有过高的期待,不愿与伴侣原生家庭过度捆绑;尽量保持各自在婚姻中的独立与自主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尽己所能地担起各自在婚姻中的责任。而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人结婚,是为了给你幸福。对婚姻中的另一方来说,亦是如此。初看觉得很偏激,好像媒体又在渲染婚姻的苦与难。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这句话虽然扎心,但话糙理不糙。去看大家当初结婚的动机,很少有人是为了成就别人而步入婚姻,大部分人之所以选择结婚,要么是顺应了世俗的要求,要么,是想给自己能陪伴的人。看过很多人的婚姻现状后才发现:无论你身处什么阶段,早早看清婚姻背后的真相,才是当代人最大的清醒。当代年轻人最大的红利就是早早看清了婚姻的真相最近这些年,挂在年轻人嘴上的,常有一句话:“我们这群人最大的红利,就是在未婚未育的时候,看清了婚姻的真相。”尤其是女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群人同时看到了婚姻的光明面与阴影面,所以,提前建立了更接近现实的预期,避免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巨大落差。他们知道了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也知道了并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一个人结了婚,这辈子就这样了。而是更多地将婚姻当作一种个人的选择,一种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一种婚姻是要负责任的认知。看过一个00后女孩分享自己的婚姻观,她说:“婚姻和爱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爱情不一定要为对方背负很多责任,但真的到了婚姻中,要承担与承受的太多了。”她在网上见过很多成为母亲的00后,当年的她们为了口中的爱情选择与一人相守,但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得到。在还没到18岁之前,这些早早就为爱情生育孩子的女性,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带一个小的,这不仅是你自己不负责任,还是对那个小孩子的不负责任。所以,为什么爱情没有年龄限制,是因为你对爱情不用100%负责任;但婚姻之所以有年龄限制,是因为更多人到那个时候,甚至更晚,才有对婚姻负责任的能力。而婚姻对于现在的人而言,也不再成为结了婚就万事大吉的寄托。这些年,有关年轻人的结婚意愿调查,都在显示一个现状:年轻人初婚年龄推迟、结婚意愿有所波动,甚至不少人,在没遇到合适对象之前,都不再轻言结婚这件事。很多人觉得,这是年轻人的一种不负责任,其实不然。这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祛魅”,并非消极的“不相信爱情”,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观察和信息透明的成熟认知。这种认知让他们能更理性地评估婚姻,做出更符合自身期待的选择,减少盲目,增加主动权和幸福感。这是一种时代赋予的“认知红利”。新型婚姻观是放下对伴侣的期待这些年,我看到过很多有关情感咨询的节目,其中大部分情感专家都会告诉现在年轻人一句话:“不要对你的伴侣抱有太高的期待,尤其是结了婚之后。”很多人会觉得,结了婚,当Ta成为我的伴侣时,Ta就应该怎么怎么样。看过一个媒体曾报道的故事,是一对夫妻从婚前的恩爱到婚后的争执不休。起因是妻子是一个很注重浪漫感的人,刚结婚的时候,丈夫有时会在妻子过生日时精心准备,给她制造浪漫和惊喜。妻子很喜欢这种感觉,觉得这是丈夫在向自己表达爱意。但婚后的生活大都是琐碎的日常,加上有了经济压力,丈夫不再像以前那样制造惊喜,反倒会觉得,都是老夫老妻了,还注重这些仪式干什么。在一年妻子过生日时,丈夫不仅没准备惊喜,连“生日快乐”都忘了对妻子说。这件事像导火索一般点燃了俩人生活中的各种不快。妻子愤怒地指责丈夫不爱她,不注重她的感受,不重视她。丈夫也委屈地觉得不就是一个生日,觉得妻子小题大做,故意找茬。就这样俩人争吵不休,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而这,恰恰是婚姻生活的一个缩影。很多人都是带着极大的期望步入婚姻的,期待对方会一如既往对自己好,期待对方承担起婚姻的责任,能让整个家过得更好一些。殊不知,这样强加的期待,对两个朝夕相处的人来说,是不利于关系发展的。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就曾说:“最破坏家庭关系的,是一方希望另一方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个时候,一旦对方没有做或者觉得自己不应该做,而你又再三强调的时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你只看到了事,却没看到人。被要求的人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自己的情绪不被在意。提要求的人觉得你连这么小的事情都不愿意做,你不爱我。久而久之,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而我们对伴侣的期待,更多的是源自我们内心对自己不被爱的担忧,所以我们拼尽全力,想从对方身上获取确定感。而我们劝大家放下期待,并不是要你对对方没有任何需求,过着搭伙的日子,相反,是让你看清期待背后是什么?或许你需要的是下班后的一个拥抱;是工资到账时能打给你卡里的一部分;是家务有人帮忙一起做;是孩子的功课有人一起辅导。与其指望对方来完成,倒不如关注到自己的需要。然后尝试着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是对方一起来分担,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来满足。并非一定要将自己的需要强加到对方身上。放下对伴侣“必须使我幸福”的期待,拥抱个体的完整性与共同的责任,才是婚姻长久温暖的根基。好的婚姻都在培养主体性和共同的责任之前看过一句话说:“不要试图通过婚姻,来偷人生的懒。”我看过很多人,都曾试图通过婚姻,企图去获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追求精神共鸣,一定要跟学历高的,或书生气比较浓的人结婚,觉得这样显得自己有文化,却在婚姻中处处压抑,得不到对方的尊重。有人追求物质上的跨越阶级,找到了比自己富裕很多的伴侣;可结果呢,很多靠着伴侣过上富裕生活的男人和女人们,往往也要容忍对方不忠和牺牲话语权作为代价。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假名媛”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些缩影。这些女孩中,很多人会通过包装自己进入更高的圈层去认识富豪,想通过这种途径嫁入豪门,再通过生儿育女稳固地位。结果呢,五星级的酒店,花一大笔钱,精致的下午茶,再花一大笔钱,更别说各种限量款的首饰包包,往往能掏空普通女孩所有的积蓄。到头来,少得不能再少的人会靠着这种方式跨越阶级;但大部分人,即便获取短暂交往的机会,也会因为身份、背景上的不匹配被识破分手。而那些费尽心思,即便能嫁入豪门的女孩,光鲜亮丽背后所隐忍的,也并非常人所能忍受。所以我们常说,婚姻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试图将自己的人生课题交付给对方来完成。你对伴侣有所图,伴侣就注定对你有所图。这世间的大部分关系,都离不开双向的流动与互相的支持。所以,不要企图通过婚姻逃避人生的困境,不要将自己的人生课题交与他人,不要企图任何人无条件救赎你。真正能够救赎你的,是你的主体性。真正能够让一段婚姻过得幸福的,靠的是双方共同的责任。真正的、持久的幸福感,其根基在于个体自身。它源于对自我的认知、接纳、成长,源于内心的充盈与平和。要知道,婚姻不是幸福的“配送站”,而是两个人携手“共建美好生活”的旅程。它注定分工合作、沟通协商、互相支持,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喜悦。它不是为了给对方幸福而结合,也不是为了让自己不劳而获而组合,而是为了一起创造属于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喜欢看《知否》,很欣赏明兰在婚姻中的清醒和为人处世的手段。明兰就曾说过一句话:“这世上,没有谁是谁的靠山,他是个好人,又顾惜着我,这就很好了。”不过,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难免会有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这日子就难过了。放在当代社会也是这样,当我们将自己的期待,自己的人生需求强加到对方身上时,会不受控制地给对方提出很多要求。一旦对方没有完成,势必产生摩擦与分歧,甚至在这其中痛苦不堪。期待对方单方面负责自己的幸福,如同将自身快乐系于他人之手,既让对方沉重,也让自己脆弱。所以在婚姻中,要先学会放下那些你心里的“期待”,放下试图让对方解救自己于水火的念头;如此,才能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婚姻,才能用平和之心经营婚姻。毕竟,就算没有一个人结婚是为了让你幸福,但我们要先学会让自己幸福。点亮文末右下角的,与你共勉。作者:周美好。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5~15岁家长必备家教课来了👇《中国百年家教100讲》国学大师曾仕强重磅家教课学习方法√人格教育√规矩礼仪√习惯培养√四大养育核心问题100+案例处方各年龄段教养重点……一套中西合璧的成才方案帮你走出教养误区,培养赢在未来的孩子原价348元,现仅需169元可收听100节家教精华好课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买,随时收听👇👇👇 / 重要提示 /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喜欢有书君的文章,一定记得给我一个星标★【有书】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