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从一的资源生成了二的仓库,现在一起讨论下二生三的加减。注意道家数字化中说的二生三,并不是单独的二生三,而是一和二一起才能生成三,即1+2=3,也就是资源在仓库中的加减才是三。这个三是企业管理中所有变化即业务的高度抽象,因此三本身虽然不是业务,但却可以包含任何业务,但包含所有业务前,我们需要先配置所有业务才能包含所有业务。那么我们的加减就有了三大功能菜单:加减的业务模版加减的业务实例加减的业务统计。业务模版可以看做就是企业的日常表单,只不过数字化了,业务实例就是填写了这些单子并开始运行业务,业务统计按这些单子的分类来统计的业务量多少。章节一、加减的业务模版加减的业务模版是企业后台设置的,加减的业务执行则是前台的操作,后台加减的业务模版有三种类型可配置:任务、流程和项目,任务就是单个的加减,流程和项目就是多个的加减。流程偏重于多个任务的前后顺序,项目偏重于多个任务上下关系。流程的子任务确定性高,而项目的子任务确定性低。设置好这些业务模版后,企业就会按照这些业务模型的规则进行业务运转了。1、任务模版任务是单个加减,也是业务的最基本单位,即任何资源在任何库的加减,都算做是一个任务,但是不同资源不同仓库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进行一些业务设置和定义来区别它们并适配我们的业务。(1)任务名称:例如销售单、维修单、请假单等,任务名称就是该任务所表达的业务含义,简单说就是设计企业要填的各种业务单子。(2)任务资源:资源需要在资源目录中指定可选的资源范围,例如销售单中只能填产品名称,维修单只能填设备名称,请假单需要选人的时间等;也有的加减限定得很死,比如单台设备的加工单,其资源就可能只有一个规格或型号,所以不同的单子设置的资源范围也是不同的。(3)任务仓库:任务仓库就是这个任务在哪里做的意思,例如销售单的产品,一般只能在产品库房中出库,维修单的设备只能在维修部修理等,就是绑定一个仓库即可,人员请假就需要请假人本人的仓库,这里需要预设任何一个库的范围即可。(4)任务操作:就是这个资源对库的操作是加库还是减库,是出库还是入库,以及加减的业务命名:例如产品出库命名为销售,人员时间减库命名为请假等,都必须提前设置好,否则系统是不知道该加还是该减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出库和入库,还需要注明是出入到哪个仓库的,这些都是可以提前设置好的条件。(5)任务分类:分类是独立设置的,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统计方便,例如产品减库里,有的是销售,有的是测试、有的是做样品等,就需要对任务做分类,然后才能统计。分类下还可以继续设置标签来进一步区分,例如销售单里,客户是打样还是采购,销售方式是寄售还是直售等,都是为了后续统计的方便。(6)任务发起:任务发起可分任务的前中后三种模式,有的任务需要提前申请,比如销售和生产,有的任务发生时才能确定,例如机器故障维修的检查,有的任务如客户跟进记录则可以事后再补录,任务模式决定了任务的发起模式。发起可以设置公司后台发起还是员工前台发起,发起后任务需不需要审核和确认等,都在这里进行设置。(7)任务时间:一般的任务都是随机发起的,但也有固定时间发起的,比如餐馆里每天早上都要采购食材,所以就可以规定一个周期性的定时任务。还有的任务是定了时间的,比如培训一节课是45分钟,那么就还需要设置任务时长。(8)任务人员:有的任务比较特殊,只能专人才能发起或专人执行,有的任务专业性比较强,只能持证的人员才能执行等,这样就需要进行发起人员和执行人员的提前预设。(9)任务环节:有的任务不重要,执行完就行了,有的任务又比较重要,需要用流程步骤监管起来,所以就有了流程的预设,例如建筑施工任务开工前要签字确认需求,就有了交底环节,很多任务需要准备物资,那么就需要准备环节,执行中有的任务需要监督,执行后有的任务需要检查,检查后有的任务需要评价等,这些设置选项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不同的设置,就形成了不同任务的不同管理方案。(10)任务附件:有的任务需要拍个照留个证什么的,还有的服务需要提交文档附件什么的,就需要提前设好附件的可传和必传等选项,进一步可以规定附件的大小、数量和格式等。(11)任务表单:有的任务需要填一些表单,也可以直接把线下要填的表单直接做到线上的在线表单来填即可。(12)任务审批:道家数字化的任务审批,是通过父级库来实现的,即任何一个子库的加减,都会通知父库,父库可以选择同意或者拒绝,最后到顶级老板那里,但老板可能要审批财务,一般的请假或者日常业务老板根本不会审批,那老板就会设置这些类型的加减任务自动通过即可。(13)任务绑定:前面我们说资源和仓库的时候,说过如果任务需要计费,那么一定会绑定一个资源,例如维修任务就会绑定一个维修的资源,用户最后通过对资源付费来实现对任务的付费。(14)任务状态:任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业务模版的评审,评审通过后就发布,发布后有问题就迭代,不要了就停用,因此业务模版就有这这几个状态。(15)任务实例:所有的业务一旦在前台运营起来,就会在这个模版中加一个实例,实例是比较IT化的语言,实例就是使用次数的意思,通过查询实例列表,就可以看到这个模版被应用的情况。做好以上这些任务设置,就做好了一个标准的业务单了,一旦提交并发布,相应权限的人员就能看到这些单子,就可以填写并提交这些业务单了。企业核心业务都都做成任务模版了,就表明企业管理体系已经到位了。但这些模版也是需要根据业务变化来维护和升级的。需要说明的是即使一个任务不设,那系统也是能运行起来的,因为道家系统中已经预置了加减这2个最基本的业务单,所有业务只依靠加减这2个操作,也能完整的运行全部业务,但那样就会很无序。2、流程模版前面已经说了单个任务,那么如果多个任务呢,那就是我们的流程和项目了,流程前面说过了,就是多个任务串起来而已,所以流程和后面的项目都是多个任务组成的一个任务组而已,流程工业领域用的多,主要功能就是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流程的创建和任务几乎是一致的,不同的流程是一个任务组,本身是一个虚拟任务,只有绑定了具体实体任务时,才能被执行,所有流程就是串联或者并联多个任务之间的流转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企业的管理员并不是把全部任务都先建好,再来建流程,而是一进来就开始建流程,并在建流程建节点的时候,会同步的建库,并再在节点上去创建任务,这样资源在多个库中流动就形成了流程。同时在流程里创建的节点任务,同时也会同步到基础的任务模版列表中的。(1)流程名称:就是给这一组任务取一个名称,例如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请假流程等,注意在道家管理体系中,流程主要是横向流转的,至于纵向的审批,是在前面仓库哪里设置的,纵向的审批是自动流程,横向的业务流程才是需要手动设置。(2)流程分类:流程也是有分类的,例如一般企业分生产管理流程、质量管理流程、销售管理流程等,进一步可能生产管理流程中又有加工流程、表面处理流程等,所以和任务一样也可以继续添加标签选项用以区分和统计。(3)流程节点:流程节点就是任务模版,可以选也可以新建。由于每个任务单独的设置项都很多,但在流程中设置任务模版就简单些了,因为任务的输入资源基本都是上个任务的输出资源,任务的仓库既可以设一个父库粗点,也可以精确到单台或多台设备细点,因为父库是包含子库的,因此子库也可以流程运行时再具体选择是那个子库。(4)流转规则:就是任务的并行、串行、跳转等规则设置,就是对于流程节点来说,你需要怎么设置业务流转规则,例如食品和内衣不能退,那么就需要设置业务不能回退,例如检测零件的精度为正数就流转到A节点,为负数就流转到B节点。这些流程规则在每个节点都可以设置判断条件,来指引资源到底下步往哪个库流转。(5)流程时间:流程时间就是全部任务的时间总和,比如餐厅做个菜,备菜炒菜等单个任务的时间都规定好了,菜品质量才有保障,和工业里的生产节拍也是一个道理。流程时间也有不定时的,上个任务啥时候结束,下个任务才啥时候开始。(5)流程分管:和任务一样,流程谁能发起,谁能申请,谁和管理等,都可以做预设,比如工艺流程是技术部设计的,那么技术部就可以监督这个流程的每一道工序的任务执行情况,如果发现某个工序任务出问题了,技术部也有权终止流程的,如果大家提了更好的建议,技术部也可以修改和完善流程的。(7)流程附件:和任务不同的是,流程附件可以所有任务一起共享,就不用每个任务去单独上传了、除非需要单独上传。(8)流程表单:和任务不同的是,流程表单也可以所有任务一起共享,就不用每个任务去单独上传了,除非需要单独填写。(9)流程状态:流程状态就是指的流程设好后,可以进行评审,评审后可以启用,启用后就使用流程了,注意如果这个流程需要停用,需要在后台进行停用操作,停用后前端就看不到这个流程模版了,但历史记录还可以查询。(10)流程实例:流程实例是这个流程模版,已经被应用了多少次,就形成了多少个实例,这些实例中有多少未开始的,多少进行中的,多少已完成的,都可以查询到、而正在运行中的实例,是可以进行暂停和终止处理的。(11)流程统计:流通统计是基于流程实例的基础进行统计的,对流程中的资源、仓库进行多维度统计和分析,便于了解流程运行的动态以及问题,便于优化流程改善生产经营。(12)数字孪生:我们前面提到了资源和库,都可以添加模型,这样就形成了静态的空间,不管是项目、流程还是任务一旦开始了执行,那么就相当于这些静态的模型就开始动了起来,也就是生产零件的模型在生产车间即产线上流动了起来,也就是我们的数字孪生工厂了。3、项目模版项目和流程几乎是一致的,不同都是项目更侧重任务的上下级关系,表达的方法也不是流程的点线结构的流水线模式,而是和Project一样的树形多级结构模式。流程的用户一般适用于制造业,而项目就比较适合建筑工程业。由于其余区别不大,就只做简单的阐述了。(1)项目名称:就是给一组任务取一个名称,例如商业大楼施工项目,软件开发项目,人行天桥施工项目等,项目下包含无数多的子项目,例如商业大楼地下施工、地上施工、弱电安装等子项目,然后一直分下去最后到具体的单个任务,例如安装一个灯,浇筑一堵墙等这些具体的任务。和流程一样,所有父任务都是虚拟的,只有最小一级的任务,才是可以被执行的任务。(2)项目分解:就是一个任务分解多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可以继续分解子任务,就像展开一棵树的一样的结构,这些任务的关系就形成了父子关系。当一个任务分解多个子任务后,这个任务就不能执行了,只有最小的子任务才能执行,所以所有的父任务,其实都是一个任务组,但如果这些子任务都完成了,也可以点击父任务一键完成所有子任务的执行,等于是批量操作而已。项目分解的每个子任务和父任务都有同样的结构,父任务的时间,就是子任务来共用,父任务的资源,也是子任务来共享,父任务的费用,也是子任务的费用的累加。这就形成了一个从下到上的统计关系。(3)项目时间:项目时间就是全部任务的总和,每个任务都有开始和结束,当然也可以设置这个任务的前置任务是哪个任务,那就和流程一样的了,和流程的精确时间控制不一样,项目的时间控制要粗很多。流程的子任务一般事前就固定看,但项目的子任务一般需要事后才能逐个安排,这就是区别。(4)项目分管:和任务以及流程一样,项目分管有后台管理权限,能对项目模版进行修改,也能对项目下的实例进行实时管理。(5)项目状态:项目状态就是指的流程设好后,启用后就使用流程了,注意如果这个项目模版需要停用,需要在后台进行停用操作,停用后前端就看不到这个项目模版了,但历史记录还可以查询。(6)项目实例:项目实例是这个项目模版,已经被应用了多少次,就形成了多少个实例,这些实例中有多少未开始的,多少进行中的,多少已完成的,都可以查询到、而正在运行中的实例,是可以进行暂停和终止处理的。(7)项目统计:项目统计是基于项目子任务的基础进行统计的,对项目中多有任务的资源,这个资源不断累积的成本、还有仓库进行多维度统计和分析,便于了解项目运行的动态以及问题,便于优化流程改善生产经营。(8)数字孪生:我们前面提到了资源和库,都可以添加模型,这样就形成了静态的空间,不管是项目、流程还是任务一旦开始了执行,那么就相当于这些静态的模型就开始动了起来,如果是建筑也就是我们的BIM数字孪生应用了。以上我们分别讲解了加减的三种基本应用类型,就是任务流程和项目模版,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一个任务流程和项目都不设置,系统照样能运行起来,不过整体企业就没法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企业可以边运行,边规范,利用已经做完的任务流程和项目实例,反向的生成任务流程和项目模版,即所谓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章节二、加减的业务实例加减的实例就是依据上面我们所做的业务模版,所发生的实际业务,例如请假单、入库单等,这些前台发生的业务,在后台是可以进行实时管理的,所有业务都有任务前的发起、任务中的执行和任务后的验收三个环节,我们就可以进行流程化管理。1、发起阶段1)任务限制:(1)单独限制:任务限制很好理解,例如单位规定事假一月不能超过3次,那么第四次你提交就会提醒你;或者规定领取签字笔,每次不能超过2只,限制后也数量最多就是2,还有电脑只能用一台,你本身库里的电脑没还,你就申请不了新电脑,这样的场景很多,需要自己去限制业务规则和条件,当然不限制行不行,也行,那么人工审核的时间就要长些,限制就是为了省时和防止出错,限制这个功能可以在任务模版编辑的时候做限制。(2)联动限制:如果任务和任务之间的需要限制,就只能在发起这里进行联动限制设置了,例如当月销售任务没完成前,不能申请客户餐费,这就涉及了两个任务之间的联动限制,在任务那边不能单独进行设置,就可以移到这里再进行联动的限制设置。联动设置涉及到了统计,设置起来还是比较复杂,所以联动限制有一个就设一个,是逐步完善起来的。2)任务发起:(1)发起方式:任务发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台申请,也就是填写请假单,领料单之类的,另一种是后台直接发起,例如生产任务交办给张三或者李四等,在任务模版中可以设置哪些任务只能后台下达,哪些任务只能前台申请,哪些任务前后台均可发起等。即前后台均可生成新的任务、流程或项目。(2)模版选择:只要是被允许发起的,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任务、流程和项目,选择模版时可以通过筛选,常用、热门等索引进行快速查找,然后选中模版进行编辑和提交。(3)资源仓库:我们知道任务模版中的资源仓库都是规定好了的,但可能只是一个范围,例如请假单,你需要选择是那种假别资源,而电影票你可以可以选库即那个座位的,当资源仓库确定后,才能提交上去。当然还有种情况没确定也可以提交,比如物业的业主报事报修说漏水了,显然只能等师傅上门查看后,才知道到底是水管的资源出问题,还是楼上的住户漏水了等等,所以不同的单子对资源仓库的确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4)任务时间:发起任务是必须有任务时间的,也就是开始和结束时间,例如客户来做指甲或者看电影,那就是有时长规定的。如果任务模版中没有定这些必填的,你就自己选填起止时间即可。(5)任务状态:任务发起就有待提交、待审核、通过和打回等状态,不同的状态支持不同的操作。例如待提交的可以删除或修改,待审核支持撤回重新提交等。(6)确认机制:在任务下达或提交申请后,一般后台是需要审核的,如果该模版规定后台自动通过,那么就直接跳过确认到执行步骤了。你选择任务模版后,编辑任务时,这些设置都会注明并提示你,方便你了解任务的确认机制。(7)执行机制:任务执行有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执行方式,有的任务是需要严格打表执行的,例如电力行业,不断电是严禁作业的,就需要前置断电任务。物业报事报修,需要师傅去检查了才知道要申请什么维修任务,就属于事中提交,而有的任务属于日常工作,都是售后补录下即可,就没有执行的要求了,所以在执行机制上,任务是有不同的执行模式的要求。3、任务审核:任务一旦发起,就需要进行任务审核,我们选择模版时,这个模版可能已经规定了需要人工审核还是自动通过,那么都会根据模版所设定的规则来进行审核。(1)审核设置:我们说过任何一个加减其实都代表一个业务,可能是请假,可能是领料,可能是下单,审核就是让上级知道并确认任务是否需要执行。审核的设置是在仓库哪里进行操作的,仓库每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可以设置需要审核哪些任务,或者审核哪些人提交的任务,那种资源甚至多少数量的任务,例如请假部门负责人只有1天的权限,3天就需要经理级审批了,超过7天的长假就需要到总经理审批等,这些都是任务的多种条件配置出来的。一旦发起的任务,就会层层通知上级去审核任务,当然如果上级都设置了自动审核,那么提交了就自动生效了。(2)统计审核:上面说的是单个任务的条件审核,那么我们前面提到过任务是关联的,例如当生产部门积压一定数量的订单生产不过来时,那么销售订单平时自动通过的,这时候就会触发了人工审核,不是重要客户的订单可能就挤不进去了。2、执行阶段任务发起后,就需要执行了,在执行之前执行人可能还有些疑问需要和发布人进行任务的细节确认,那么就增加传达或者叫交底的环节,双方沟沟通完了,执行人自己觉得任务太大,需要分多天完成,那么就需要做下大致的时间计划,就是分解大任务为一个个小的任务,这叫执行计划;计划做好后,部分小任务可能也需要提前准备下,才能达到执行有必须的条件,那就叫任务准备,都准备好才能进行任务执行,所以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环节要求,这个可以在任务模版中进行设置,哪类型的任务,需要哪些环节来保障任务的质量,设置好后按任务的环节流程走就是了。环节的设定,就是增加子库,子库加多了流程就变长了,但也能更好的保障每个环节的输入和输出质量。1)任务计划任务的执行只有一个角色,就是任务所在仓库库管,如果本库没有库管员,那么就由上级库管负责,直至找到顶级库就是公司顶级库的库管员老板。当然老板如果设置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到不了老板哪里去了。(1)计划编辑:任务计划是对任务执行的提前分解,由事管也就是公司技术人员来承担,简单来说就是排程系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仓库、用什么资源、做什么加减,如果有计划模版,那么直接套用模版,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列好了,直接改下时间就行了,如果连时间都已经固定的,那就是工艺流程,需按固定节拍来完成每个工序的生产和加工。任务计划可以无限级分解下去,父级任务的时间、资源、仓库都是子级的共享或者累加,简答说父亲有了儿子们就可以分,或者父亲无需要儿子们供养上来。(2)计划审核:任务计划做好了,首先要进行审核,比如技术员分解了工作,技术总监就负责看下分解时间是否合理,资源管理员和设备管理员也需要对这些分解是否合理做出确认,然后都同意后,任务就算通过了计划审核。(3)计划下达:一旦通过审核,计划就变成了需要具体执行的任务,每个任务就会自动转到任务所在仓库的库管员去执行。如果这个库设置了白班夜班,那么不同时候的任务单,会自动送达不同的白班夜班工作人员。这个时候每个任务都会有三个角色在同时关注。分别是管一的资管,管二的库管,管三的事管:管一的事管(例如采购)需要关注的是每个任务的资源,是否能按时足量供给到位;管二的库管(例如生产工人)需要关注资源到位后,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事管交代的什么工艺和方法来加工和处理;管三的事管(例如技术人员)需要关注每个任务完成后的输出资源是否达到了质量的要求,会不会出现啥问题,这样三个角色相互协同就能共同完成所有任务。2)任务准备(1)准备事项:我们做任何一个任务,都有可能需要准备原料,例如你抄个菜,至少食材和原料你要准备好吧,然后灶火生好锅碗瓢盆备好,我才能执行炒菜的动作吧,任务准备就是资源、仓库、加减三个条件都准备好了,才能进行炒菜的任务。任务资源可能模版已经设好了,例如食材多少,作料多少种多少克,然后灶火也生起来了,炒菜的做法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也已经给你规定好了,你直接照做就行了。仓库的准备就是仓库现在处于可用状态,万一设备坏了或者要检修,就需要错过这些时间来保证生产。还有加减的前提,例如零件淬火需要800度的高温,那么进淬火池前,就需要验证毛坯零件是否有800度,没有这个条件是不允许进库的等等,这些都是准备的范畴,准备就是要达到执行的条件。当然不一定模版已经都规定完了,有些是需要你临时调整的,也属于准备的范畴。(2)开始准备:开始准备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则,例如餐馆吃饭,你说菜不要了,服务员会给你说他去厨房看一下,看下锅没有,其实服务员去厨房是看开始备菜没有,一旦备菜,万一后面没有点同样菜的客人,菜都切好就没法回冰箱了,所以有的店只要备菜就算下锅了,你不要是不行的。准备对于不同任务有不同的时间要求,例如炒菜就几分钟,但你建个房子要几个月,你要是修一个水电站,前期准备得好几年。开始准备就表明你开始为了这个任务的执行,而做的前置任务,这个前置任务的目的是为了你执行最终任务的先决条件。(3)完成准备:一旦完成准备,有的任务就执行通知执行人可以开始执行了,有的任务需要的进一步确认下,再进行任务的最终执行,如果任务某些条件还达不到,又要打回去继续准备,直至最终达到执行的条件。3)任务执行:任务执行的方式有手动、自动、定时等方式,手动方式就点击开始和完成按钮,完成任务的执行,自动就是系统对接了物联网设备,用传感器的方式连续系统,那么就是机器告诉你这个任务做完了,还有就是定时,例如KTV唱歌,你包了几小时到点就提醒你要超时了。即完成这个按钮,即可以手动点击,也可以传感器控制,还可以到时候自动完成,都取决于任务的规则设置。3、验收阶段1、任务反馈:由于任务的申请人和执行人是两个角色,那么任务做完后,会自动通知申请人验收,申请人确认完成后,才能算任务结束,万一申请人是客户,客户觉得质量有问题不付款,那还得返工,所以库管在点击完成时,该任务将自动通知申请人,资管和事管,那么可以把申请人看作是客户,资管看作是销售,事管看作是技术,由于客户很多,所以销售合单了,这时候生产出来的数量不足以分配给所有客户,那么销售就需要根据客户的级别或者紧急程度做手动的产品配额分配。如果觉得不公平,杜绝销售分配不公,也可以提前设置均分或按订单提交时间分配,任务反馈的作用就是通知申请人(客户),经办人(销售),监管人(技术)都知道任务完成,触发他们确认任务完成。2、任务验收:任务检查一般存在于需要检查的任务,例如零件的产品质量验收,产品功能的验收等。其余三个角色都可以验收,当然如果任务模版直接设置了只需要一个确认即可,其余就是自动确认了,还有种方法是工业中的自动化确认,就是这个生产动作后加了测试的传感器,测试成功后自动用传感器在任务中执行自动验收。3、任务评价:任务评价其实和淘宝评价是一样的,我们做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你淘宝下单就是申请任务,申请送到家就是申请宝贝入你自己的家的库,这个任务淘宝商家接到后首先就需要生产或调配,他要指定哪个仓库出给你,还是厂里的生产线下线直接发给你,你看到物流详情中什么时候,到了什么仓库,都是物流内部发起的转库操作,不管到了那个仓库,其终极目标库都你的家,所以产品不管是到那个分库,还是那个物流车辆,都是过程,只有到了你家,才算任务完成。然后你可以评价下宝贝好用好看不等等。这是申请人评价,当然资管和事管也能评价,评价就是对任务完成打个分,然后这个分数和库管的绩效是绑定的,所以能促进库管更好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章节三、加减的业务统计前面我们说过了资源的统计和仓库的统计,现在来说说加减的统计,显然这三者的统计角度是各异的,资源统计可以看到全部仓库的的资源,便于统一调配。仓库统计又只能看到自己仓库的资源,跨库也是看不到的。而加减就只能本任务流程或者项目的全部资源和仓库,因为在任务分解时,技术是需要对全部设备和全部资源进行工艺设定的,但技术即不能调配资源加减,也不能执行加减任务,唯一能做的就是分解和组合加减。所以三个管理员各司其责,一起协同来完成整个任务。1、单任务统计单任务统计是最基础的统计,单任务可以通过任务的分类或者模版进行统计,看任务发生了多少实例,这些实例中包含了多少的人机料资源,进一步查询各个库的资源统计,然后后再进一步可以查待办,在办已办的任务个有多少资源。进一步还可以对资源的类别、分类、标签、选项、次数、状态、时间、人员等进行多维度统计。2、流程的统计流程的统计就是这个流程被使用了多少次,有多少未开始进行中已完成的,每种状态下,资源消耗了多少,每个工序有多少不合格品,流程的哪些任务环节有没有被延误,延迟的原因是人没到位,物料没更上,还是设备环了,经过了多少仓库设备,哪些库管工人分别做了多少件计件工资等。总之就是对流程下所有任务的资源和仓库进行多维度统计,来满足业务验证的需求。3、项目的统计项目的统计几乎和流程统计是一致的,和流程不同的是,项目是更关注分层级统计的数据,比如一个小区建房子,整个小区的负责人关心整体进度,而每栋楼的负责人只关心自己这栋楼的进度,而老板更在乎的是施工成本,所以是分层负责的。项目统计的维度和流程差不多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至此,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通过资源对库加减这2个基本的操作,来搭建企业庞大又复杂业务系统了,下一章三生万中,我们将和各位产品小伙伴讨论这些配置和设置是怎么完成企业诸如OA、CRM、REP等常见的业务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