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际公认的「致命菌」,可能就藏在你家冰箱!很多人都在吃!

Wait 5 sec.

很多人喜欢把家里的冰箱,当「小卖部」开。甭管牛肉剩饭梭子蟹、蛋糕沙拉没喝完的牛奶,一股脑儿往里塞。时间一长,细菌打下了半壁江山,冰箱宛如大型菌落培养皿。[1]这其中,有一种细菌格外值得我们警惕。它生命力极其顽强,在 -20℃ 冷冻室也能存活,且杀伤力巨大,感染后轻则发热腹泻恶心呕吐;重则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甚至流产、丧命。[2-3] 它就是,「冰箱潜伏者」「厨房刺客」「抗冻钉子户」「剩菜废土毒王」,臭名昭著的——李斯特菌国际公认最致命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这绝非耸人听闻。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几乎每年都会发布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预警。[4-6]但由李斯特菌引发的悲剧,至今屡见不鲜。来,看看这位「夺命菌王」的劣迹——李斯特菌,一般特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四大最强食源性致病菌之一[7],致死率是沙门氏菌等常见细菌的数倍(能直接感染人类及猫、狗等宠物)。[8]据不完全统计,近 3 个月以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光是我国登上热搜的李斯特菌感染事件就有 4 起,其中出现死亡病例。老人、孕妇、小孩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中招。今年 5 月👇图片来源:新闻截图6~7 月👇8 月👇图片来源:大象新闻这还是被新闻公开披露的,现实里,一些基层医院无法进行相关病原学确认,可能误诊或死亡统计不全,实际发病率只会被低估。前面提到的「冷藏瑞士卷事件」,当事老人就是出现发烧胃痛呕吐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后,才终于被检测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事实上,自被发现以来,李斯特菌就多次引发各国食品卫生事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一颗「不定时炸弹」。[9-10]李斯特菌之所以知名度高,正是因为造成过严重的卫生事件。[9-10]最要命的是,确诊不易、致病率高的李斯特菌,很可能就藏在你我的冰箱里。北京市疾控中心 2018 年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 359 户居民正常使用的家用冰箱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 0.14%[11]千万别看 0.14% 的检出率小,就轻视它。广东省大概有 860 万台冰箱[12],要是按同一比例推算,潜在污染冰箱约 1.2 万台。一旦在冰箱中检出,所有储存的食物都可能受到污染,带来食物中毒风险。[13]倘若家里还有老人、孕妇、小孩,每天使用着这样的冰箱,说一句在危险的边缘反复蹦跶也不夸张。潜伏在冰箱里的「嗜冷杀手」到底从哪儿来的?令人意外的是,很多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其实就携带了不少细菌,其中可能就包括李斯特菌——未加热充分的生肉、生牛奶和乳制品、冰激凌、剩饭剩菜生菜水果、沙拉、海鲜熟食、凉拌菜甚至食物的包装袋美国疾控中心做过统计,最常被李斯特菌感染的食品清单是:生奶源及其制品、可生吃的蔬菜、水果、生肉、冷的熟食、海产等。[14]几乎无一不是我们常吃、常塞冰箱的食物。图片来源:自己画的可以说,当我们从超市或菜市场里,把它们带回家的那一刻起。李斯特菌可能就已经潜伏在这些「食物住所」里了。成都一项 2022-2023年 预包装食品冷藏即食熟肉制品中,李斯特菌总检出率高达 20%。[15]一些不良的冰箱使用习惯和不卫生的冰箱环境,又加剧了「交叉污染」的悄然传播。想想看,你是否也常把冰箱当保险箱?👉各种食物生熟不分,随手一塞;吃不完的肉类、冰激凌,拿进拿出、解冻-冷冻、反复吃;👉 冷冻柜的东西,一放就是地老天荒。放进去时是食物,再拿出来已经成了文物:什么 3 年前的虾、2 年前的肉,主打一个寿与天齐,「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切开的水果,包保鲜膜,是不可能包保鲜膜的;菜场买来的凉拌菜,放了一礼拜才想起来吃……👉更别说给冰箱定期断电、进行擦拭清洁。图片来源:站酷海洛有数据显示,冰箱交叉污染,是 28% 家庭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重要原因。[16-17]每一个日积月累、藏污纳垢的食物容器和冰箱附件,都是李斯特菌的狂欢;你忘在其中的每一份剩菜剩汤,都可能成为李斯特菌的饕餮大餐、和徜徉的游乐园。李斯特菌——图片来源:表情包比起其他细菌,李斯特菌作为冰箱杀手,更有个独门技能——嗜冷。是的,别的细菌怕冷,而它哪冷在哪散叶开花。李斯特菌具有极强的耐寒性,不仅在 0~8℃ 下仍能繁殖,甚至在零下 20℃ 的冷冻条件下仍能存活「休眠」。[18]想象一下,每当你打开冰箱门,内部温度稍一回升,李斯特菌便会见缝插针,抓紧一切时机繁殖子子孙孙——它不形成致病规模,谁形成规模?!超强穿透性、专欺「低免疫」教你一招消灭它有人可能疑惑,这个菌这么厉害,我天天冰箱随便造,剩菜随便吃,咋从来没出过事?这么说吧,李斯特菌病就像一个「暗雷」——从统计数据来看,它确实不高发,引发的症状也因人而异。健康成年人不用慌,吃进少量李斯特菌,自身免疫系统会清除它。常见表现就是肠胃炎,甚至可能不发病。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才 27 岁,但本身免疫系统真的特别脆的……最危险的,还得是孕妇、小孩、老人等免疫较弱的人。尤其孕妇,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感染,是健康人群的 20 倍。[19-20]李斯特菌的疾病潜伏期长达 1~4 周,最初症状很像轻度的肠胃炎,很容易被忽略、不被及时察觉。然而一旦被击中、没有及时治疗,它可能穿透肠道,进入到血液、大脑还有胎盘——🦠 李斯特菌进入肠道→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李斯特菌进入血液 → 可能引发持续发烧、畏寒、肌肉酸痛🦠 李斯特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可能引发脑膜炎,持续头痛、发烧,甚至意识模糊、失去平衡和抽搐。🦠 李斯特菌进入胎盘→很大概率感染胎儿,导致早产、流产、宫内死亡。看起来夸张?却是血淋淋的现实。易感人群遇上李斯特菌,真的非常凶险。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有效防范李斯特菌威胁?其实,它说凶险很凶险,说「好杀」也真的非常「好杀」。最要紧的——冰箱里拿出的食物吃之前 70°C 持续加热 5 分钟这一招,就可以很大程度消灭李斯特菌。除此之外——保持冰箱卫生,定期清洁冰箱和食物容器生熟分开储存,特别是肉类及海鲜,不要反复化冻切过的水果蔬菜,放进冰箱前用清洁容器或保鲜膜密封保存充分烹煮加热食物,不喝没有经过巴氏消毒法处理的生牛奶。高风险人群,包括孕妇和免疫力较差者,避免食用奶酪、即食食品和熟食,若要食用,再次加热!加热!还是加热!(对!说白了,就是咱那些不良习惯反着来🙅‍♀️🙅‍♂️)以上道道是防线,不仅可以有效躲避李斯特菌,也能对付其他致病菌,减少你和家人食物中毒的风险。毕竟最近中招拉肚子的也不少……记住,冰箱是个好东西但冰箱 ≠ 保险箱!一旦进食后,出现持续腹泻或持续发热,不要犹豫,及时就医!尤其孕妇、老人和免疫力较差的人(比如高龄、肿瘤、糖尿病患者)。如果你身边的父母亲友还在用错误方式使用冰箱,也请快把文章 转发 给 Ta,咱能拉一把是一把。真的,别让自己关心的人,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本文审核专家参考文献[1] 孙伟莲,龙科言,唐丽,黄维,吴媚,张遵真.家用冰箱冷藏室卫生状况调查及清理效果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4(02): 133-138.[2]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张文宏. 感染病:真相与误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3] Pagliano P, Arslan F, Ascione T.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onest form of listeriosis: meningitis and bacteraemia. Infez Med. 2017 Sep 1;25(3):210-216.[4]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25).202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21-2021[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Z]. 2016.[7] Vázquez-Boland, J. A. (2016). Listeria. In B. Caballero, P. M. Finglas, & F. Toldrá (Eds.),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Health (pp. 545–552). Academic Press.[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ood safety: key facts: WHO; 2025-05-28.[9] MSD Manuals.“Listeriosis.” MSD Manual Consumer Version.2025-04.[10] 国家质量监督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美国蓝铃冰激凌受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舆情汇总[EB/OL].[11]张鹏航,陆峥,赵春玲,等. 2018年北京市社区居民冰箱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9):2509-2513.[12]国家统计局. 1-4月全国分省市家电产量出炉[R]. 2025-05-20.[13]Xu W, Peng MJ, Lu LS, Guo ZJ, Li AM, Li J, Cheng Y, Li JY, Li YJ, Lian JQ, Li Y, Sun Y, Zhang WL, Zhang 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tality Risk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A 12-Year Hospital-Based Study in Xi'an, China. Infect Dis Ther. 2024 Jun;13(6):1359-1378.[14]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steria (Listeriosis) Prevention [EB/OL].2025-1-31.[15]Liu X, Sun HH, Liu LS, Wang X, Li ST, Zhang XH, Li LQ, Bai L. [Analysis of the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 potential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pre-packaged and refrigerated ready-to-eat cooked meat products in Chengdu City].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25 Apr 6;59(4):443-450. Chinese.[16] Jackson, V., Blair, I. S., McDowell, D. A., Kennedy, J., & Bolton, D. J. (2007). The incidence of significant foodborne pathogens in domestic refrigerators. Food control, 18(4), 346-351.[17] Ryan, M. J., Wall, P. G., Gilbert, R. J., Griffin, M., & Rowe, B. (1996). Risk factors for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intestinal disease linked to domestic catering. Communicable disease report. CDR review, 6(13), R179–R183.[18]Azizoglu RO, Osborne J, Wilson S, Kathariou S. Role of growth temperature in freeze-thaw tolerance of Listeria spp.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9 Aug;75(16):5315-20.[19]李斯特菌病. (2021, February 20). 世界卫生组织.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listeriosis[20]屈蕾,杨柳,王丽滨,杨军兰 & 谢云.(2019).18例新生李斯特菌病的母婴临床分析.微生物与感染(03),163-171.策划制作策划:VV    |    监制:Feidi插图:站酷海洛    |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最近微信改版,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