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通识笔记-逻辑学01之稻草人谬误

Wait 5 sec.

你以为自己在反驳对方,其实你只是在攻击一个你自己搭建的“稻草人”。这种逻辑谬误,不只出现在辩论里,更频繁地出现在产品经理的需求评审、用户沟通甚至汇报场景中。这篇文章,是一次产品思维的逻辑清洗,也是一次认知结构的重构练习。A:“路上天天这么堵,政府应该更重视公共交通建设。”B:“什么?你的意思是让大家都应该卖掉私家车去挤公交地铁?这太不切实际了!”A:“我并没有这个意思,你这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一、什么是稻草人谬误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立起来了一个稻草人(假目标),然后一拳将其击倒,并得意洋洋地宣布战胜了对手。但实际上,你打的根本不是对手本人(真正的目标),只是一个你虚构出来的、容易被击倒的“替身”。这就是稻草人谬误!“稻草人谬误”是一个在在辩论或讨论中常见的逻辑学错误,本质是偷换概念或曲解论点。通过刻意曲解对方的观点,针对曲解后的论点(替身稻草人)进行攻击,然后宣称已推翻对方论点的一种错误的论证方式。因为稻草人本身很脆弱,容易被摧毁,就像被曲解后易受攻击的论点一样,所以叫稻草人。二、稻草人谬误如何影响生活稻草人谬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导致无效沟通、加深误解、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尤其是会出现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如果你有过和“键盘侠”对喷的经历,那么你会明白我在说什么。社交媒体口水战:A:“这款手机续航不太行,比我预期的差。”B:“懂了,你是某品牌水军,专门来黑的吧?国产好不容易出个好产品就使劲踩?”(把具体产品缺点的反馈,偷换成对品牌的恶意诋毁和“水军行为”这个稻草人)。消费者评论与反馈:顾客:“房间里WiFi信号在靠窗的位置比较弱。”大堂经理:“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但我们酒店的免费WiFi覆盖是整个区域最好的,不可能存在您说的完全没有信号的情况!”(把“特定位置信号弱”的问题,扭曲为“完全没有信号”这个更易被反驳的稻草人)。三、稻草人谬误如何警示产品工作在产品设计和团队管理中,了解稻草人谬误的最大价值,就是确保清晰准确的沟通。如果我们掉进了稻草人陷阱,很可能会直接导致方向错误、资源浪费、团队摩擦,甚至是产品失败。所以我们要主动规避他,并利用对它的理解改善工作:在产品设计阶段:警惕需求变形:当用户或业务方提出新需求时,需谨慎地复述并确认。例如用户说“这个按钮颜色不够显眼”,这就要避免将其误解为“用户觉得整个页面设计都很糟糕”或“用户想要把所有按钮都变成大红色”。避免假设:不要替用户“臆想”需求或问题。例如,用户反馈“上传文件太慢”,不要直接跳到“用户需要更大的带宽”或“系统要重构”,而是先定位慢的具体原因(网络、服务器、处理逻辑等)。在用户研究与反馈阶段:解读用户评论和反馈:用户可能会用模糊或情绪化的语言表达需求或问题。产品经理需要过滤掉情绪,避免将其扭曲为错误的替身问题。例如,用户抱怨“这个功能太难用了”,不要直接理解为“用户要求完全重做”,而是要拆解哪里难用(流程、UI、文案、性能?)。在团队沟通与协作阶段:精准理解他人观点:当同事(技术、设计、业务等)提出意见或质疑时,主动练习复述技巧:“我确认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你的意思是说…吗?”务必确认对方点头认可是对自己的观点描述准确,然后再进行讨论或反驳。这是击溃稻草人谬误最有效的实践。在策略与定位制定阶段:警惕对竞争对手或市场的误解:不要轻易相信或传播未经核实的、关于竞争对手产品的“缺陷”(可能也是稻草人),或者对市场需求的简化理解。基于事实和深入洞察制定策略。澄清目标用户画像:避免将用户群简化或标签化为一个刻板的“稻草人用户”,而应关注其真实、多元化的需求和行为。结语稻草人谬误是人类沟通和思维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危害巨大的认知陷阱。对于产品经理而言,稻草人谬误传递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和确保沟通的精确性。无论是在理解用户需求,还是内部跨部门沟通协作中,抑或是针对某一个方案本身。它都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打倒一个容易的目标,而在于解决背后真正的、本质的问题。在团队中,主动应用复述、澄清、文档化或基于事实的讨论技巧,可以显著提升效率,降低误解,减少无意义的消耗,把精力真正用在创造价值上。本文由 @华侨之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